鄧秀麗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山東泰安271018)
山東既是農業大省,同時也是農產品出口大省,農業產業化和國際化起步早、發展快。2012年山東農產品出口額為150.2億美元,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3.7%,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出口省份之一。農產品的出口不僅拉動了山東農業的發展,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吸納了大量的農業剩余勞動力。在山東農產品出口額逐年增加的同時,也存在出口農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方面的問題,今后如何優化出口農產品結構,推動山東農產品出口的可持續發展,是政府和農產品生產加工業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山東農產品的出口結構進行研究,分析農產品出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優化方案。
自2000年以來,除某些年份有小幅波動外,山東農產品的出口總量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占全國農產品出口額的比重平均在四分之一左右,連續13年居于全國首位。
山東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發展速度很快,農產品出口數量也連年增加。最近幾年,山東依托地域優勢,推行以企業為龍頭、基地為依托、標準為核心、品牌為引領、市場為導向“五位一體”的示范區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培育了一大批質量高、規模大、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出口基地。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國際市場的開拓,提升了山東農產品國際知名度,由此帶動了山東農產品出口的穩步發展。
從數量上來看,山東農產品出口由2000年的35.3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50.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2.8%(見圖1)。從2000年至2012年的統計數字來看,山東農產品的出口額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到2012年,已連續13年居全國首位。從近三年的農產品出口數量來看,2010年山東農產品出口額達到了127.1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總額的12.2%,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6%;2011年山東農產品出口額達到153.7億美元,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5.3%;2012年較2011年稍有下降,出口額為150.2億美元。

圖1 2000~2012年山東農產品出口情況資料來源:《山東統計年鑒》(2000~2012)
自2000年以來,山東農產品出口呈穩步增長的態勢。除2004年、2009年和2012年出現下降外,其余年份農產品的出口額都在增長,平均年增長率達到12.8%,2010年增長率更高達30.1%(見圖2)。除個別年份外,絕大部分的年份的增長率都在10%以上,表明山東農產品的出口增長強勁,發展趨勢良好。

圖2 山東農產品出口增長率
從圖2也可以看出,受市場、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山東農產品出口增長曲線波動幅度比較大。2004年山東農產品出口較2003年出現首次下降,是因為日本以毒死蜱超標和禽流感為由對山東部分農產品實施封關,限制進口,影響了當年山東農產品的出口。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山東農產品出口也出現了下滑現象。但在全球經濟逐漸復蘇之后,山東農產品出口量迅速回升。2010年,山東農產品出口克服了人民幣升值、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國內生產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首次超過了100億美元,達到了127.1億美元,同比增長30.1%,增長幅度較以前年份大大提高。[1]2012年山東農產品出口總額較2011年減少3.5億美元,出口額增長率和占全國農產品出口額的比重都出現了回落,分別下降了2.3個和1.57個百分點。其主要原因是一直處于優勢地位的大蒜出口表現不力,出口總量和出口額同比下降22.2%和36%,影響了山東農產品出口的增長。
近年來,山東出口的農產品主要集中于蔬菜、水產品、水果、畜產品、油籽五大類;出口市場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國、歐盟、韓國、東盟五大市場。以下從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在山東出口的農產品中,水產品、蔬菜、水果、畜產品、油籽作為山東優勢農產品,出口量較大,增長也較為迅速。從2009年到2012年,上述五類主要農產品的出口總額分別為80.35億美元、81.93億美元、104.54億美元、132億美元,占全省農產品出口額的比重分別為80.6%、83.9%、82.3%、85.9%。
山東是我國的漁業大省,水產品總量以及水產品出口量在全國居于首位。以2011年為例,山東水產品出口117.9萬噸,出口額為49.3億美元,占山東農產品出口總額的32.1%。在出口的水產品中,加工魚類占16.8%,冷鮮凍魚占52.7%。
蔬菜是山東優勢農產品。近年來,山東在蔬菜生產方面一直位居全國前列,蔬菜出口位居全國首位。2011年山東蔬菜出口44.3億美元,占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8.8%。在出口的蔬菜產品中,大蒜占45.2%,生姜占7.2%。
山東自然條件優越,果樹資源豐富,現有果林面積1200余萬畝,年產水果1000萬噸左右,位居全國首位。山東水果以蘋果、桃、梨和葡萄為主,不僅對全國水果市場供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出口農產品品種。2011年山東水果出口17.3億美元,其中鮮蘋果占30.9%,蘋果汁占18.9%。
山東是一個畜產品出口大省,畜產品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畜產品出口量居全國第一位,其中禽肉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量的50%以上,兔肉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量的90%以上。2011年山東牲畜產品出口額為11.9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32.3%。
作為油籽的重要原材料,山東的花生產量多年來一直穩居全國第一,油籽的出口也就成為山東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山東油籽出口9.2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了23.1%,其中94.6%是花生及其制品。
除以上五種主要的農產品之外,其余的農產品出口量相對較少,在全省農產品出口貿易額中所占的比重不到20%。由此可以看出,山東農產品的出口品種相對較為單一,某幾類農產品的出口額在全省農產品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且主要為初級產品,技術創新要求低,加工程度較低,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全省農產品出口的產業結構升級。
山東農產品的出口主要面向日本、美國、歐盟、韓國、東盟等五大傳統市場。日本是山東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歐盟和韓國是僅次于日本的山東農產品出口的第二和第三大市場。[2]山東農產品對日本等五大市場的出口額較大,從2006年的66.51億美元,逐步上升到2011年的94.3億美元,所占的比重則由2006年的82.2%下降到2011年的74.3%。出口額上升但是比重卻又下降的趨勢,說明山東農產品在對五大傳統市場逐漸擴大出口額、鞏固市場的同時,又逐漸開拓了新興市場。新興市場中,俄羅斯、巴西等增幅一直較大,2010年,山東農產品分別對俄羅斯和巴西出口4.7億美元和2.2億美元,增長了37.5%和95.3%。
長期以來,由于山東農產品出口結構和地緣方面的原因,日本一直是山東最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2006年,山東農產品對日本的出口額為28.67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額的35.4%(見表1)。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和2009年山東對日本出口的農產品有所下降,但2010年開始穩步回升,到2011年達到43.1億美元,占全省農產品出口額的26.6%。
近年來,歐盟在山東農產品出口市場結構中占據第二位。2006年,山東農產品對歐盟的出口額為13.44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額的16.6%。到2011年,山東農產品對歐盟的出口額達到26.2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額的16.2%。期間除了在2009年出現4.7%的下降外,山東對歐盟出口的農產品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韓國作為山東的近鄰,在山東農產品出口市場結構中也占有重要位置。2006年,山東農產品對韓國的出口額為9.1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額的11.2%。到2011年,山東農產品對韓國的出口額達到14.3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額下降到8.8%。期間在2009年出現7.9%的下降,但在2010年出現了38.7%的強勁回升。

表1山東農產品出口主要市場的情況[注]此表數據來源于山東商務之窗(http://shandong.mofcom.gov.cn/)。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也是山東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2006年,山東向美國出口的農產品貿易額為8.5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0.5%。2011年為15.6億美元,占山東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為9.6%。期間除了在2009年出現12.9%的下降外,山東向美國出口的農產品逐年增加。
相對于日本、歐盟、韓國和美國,2006年山東對東盟的出口額較少,僅為6.8億美元,僅占山東農產品出口總額的8.4%。但東盟市場增速快,出口額逐年增加,2011年達到23.9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額的14.8%,超過韓國和美國,成為山東農產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場。
山東農產品除了對上述五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外,對俄羅斯、非洲、獨聯體及南美洲的出口增長也較迅速。山東農產品出口在傳統市場保持整體上升的同時,新興出口市場正在擴大。2006年,山東農產品向包括新興市場在內的其他國家出口額所占的比重為17.8%;到2011年,這一市場的份額達到24%??梢?,山東農產品在對五大傳統出口市場不斷鞏固、逐漸擴大出口份額的基礎上,也在逐漸開拓新興市場,并逐漸擴大其市場份額。
山東農產品出口在產品結構上還存在諸如產品結構不夠優化、產品附加值低以及品牌影響力弱等方面的問題,在市場結構上還存在傳統市場的鞏固和新興市場的開拓等問題。
1.農產品出口品種單一,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從上述分析可知,山東農產品出口主要依靠五類傳統的產品,產品種類較為單一。如在蔬菜方面,主要依靠大蒜出口,正常年份約占蔬菜出口的40%左右;水果出口主要依賴蘋果,正常年份占到50%左右;畜禽產品主要依賴家禽出口,正常年份占到60%左右。這種品種單一型出口結構,一方面,容易遭到進口國的反傾銷調查;另一方面,一旦遭遇價格或貿易準入方面的變化,對出口的影響較大。
2.出口農產品多為初級產品,附加值低。從目前來看,山東農產品出口基本上以初級農產品為主。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初級農產品出口占80%,深加工產品出口僅占20%,山東農產品加工出口比例高于全國,但遠低于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荷蘭75%的比例。
3.缺乏有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農產品品牌國際認可度低。山東的農產品品牌在國內認可度較高,但在國際市場上認可度較低。山東現在出口的農產品中,名優特產品較少,“大路貨”較多,缺少高檔品牌產品,缺乏競爭力。[3]目前山東對于地域性強、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只注重出口量,還沒有創立品牌和商標意識。另外,雖然部分出口農產品有品牌,但是缺乏統一的標識,宣傳力度也不夠,導致品牌知名度下降。例如,主要產于山東西南部的魯西黃牛是中國名貴牛種之一,繁殖率高,個體大,產肉率高,肉質好,但是在山東農產品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并不突出,其國際市場潛力尚未挖掘出來。
1.對區域市場依賴度高,風險大。目前,山東農產品出口主要面向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市場過于集中,容易出現較大的貿易風險。例如山東對日本的出口額約占山東農產品出口總量的30%左右,這種過度依賴某一區域的出口格局,不利于山東農產品出口的穩定發展,當這些國家貿易政策有所變化時,會對山東農產品出口造成很大影響,具有很大風險性。比如日本在2006年5月實施了“肯定列表制度”,苛刻的檢測標準和技術標準的提高對農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對其出口的難度,導致山東在2007年和2008年對日本的農產品出口數量明顯減少。
2.新市場開拓力度小。山東農產品出口企業開拓新市場的力度不夠,還是主要依賴一些傳統市場,如日本、韓國等,忽視對其他國家市場的開發,使出口貿易的風險大大增加。雖然,目前山東農產品的出口市場正在拓展,但規模與傳統出口市場相比,懸殊太大,扭轉傳統市場占比太高的局面,平衡各大洲之間的比例尚需努力。
解決山東農產品出口過程中存在的出口農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等問題,需要從農產品結構、品牌和加工方面進行產品結構的優化,從市場開拓方面進行市場結構的優化。
1.為了擴大山東農產品出口市場,滿足國際市場對山東農產品的需求,必須調整農產品出口結構,改變僅依靠幾種傳統農產品的出口格局,才能真正提高山東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優化農產品出口結構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根據國際市場變化的趨勢,發展市場占有率高、前景較好的優勢農產品。根據出口市場的不同需求,生產符合特定市場需求的農產品,按照出口市場的消費傾向,選擇熱銷的優良品種。[4]
2.逐步減少初級農產品出口比例,擴大農產品加工出口比重。由于加工轉化后產值能夠增加2~3倍,所以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品占其總生產量的90%以上;而我國農產品加工品只占總生產量的25%左右,加工產值只增加30%左右。如山東出口的蔬菜中近三分之二是保鮮蔬菜,但保鮮蔬菜保存期較短,一旦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受阻,就會遭受巨大的損失。因此,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是擴大出口的最有效途徑。
3.政府和企業要通過國際認證對農產品的品牌進行保護,學會通過運用注冊商標和地理標志獲得法律保護,同時加強品牌宣傳和培育。區域性同類農產品要在政府及農業合作組織的協作下通力合作,主攻一個品牌,在對外宣傳上統一口徑,全面提升品牌整體效益和知名度。
1.鞏固傳統的農產品出口市場。針對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具體情況,使用不同的銷售渠道,并做好產品定位。對消費需求較高的地區或國家,重點開發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深加工農產品,搶占高端市場;對于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相對較低的國家,要向其提供符合其消費需求的農產品,才能保證農產品貿易的順利實現。
2.加快新市場的開拓。針對目前山東農產品出口市場較為集中的問題,要多方開拓市場,促成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在拓展農產品出口市場之前,應先做好市場調研,因地因國而異,不能盲目擴大出口,要把握住國際市場的變化機遇,了解各地各國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消費偏好和消費結構。要積極參與國際知名農產品博覽會、洽談會和展銷會等,與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的農產品進口商建立聯系,著重于開拓澳大利亞、加拿大、非洲及東歐等市場,形成多方位、多層次的農產品市場格局。[5]
[1]喬玉嬌.山東農產品出口貿易戰略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2.
[2]王強.山東農產品出口的國際競爭力分析[J].山東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
[3]孫建成,趙嵩正.山東農產品出口的特點、問題與對策[J].宏觀經濟研究,2008,(8).
[4]劉先雨.山東蔬菜出口現狀及其對策分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1,(8).
[5]劉學忠,朱新顏.山東水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比較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