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祥
圖形操作教學不僅能夠增強人機之間的交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而且還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構建和課堂教學資源的整合,有效地提高了語文識字教學效果。
一、圖形操作的概念
圖形操作,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主要是指以觸摸屏電腦為教學載體,學生通過手指點擊、拖拉的方式,對電腦軟件呈現的學習內容進行操作,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的過程。它的“圖形”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的數字圖形,如水果、電器、動物等生活常見的數字圖片;“操作”是指在觸摸屏終端用手點擊或拖拉圖片的動作。我校經過多年教學實踐與改革,根據本校實際情況自主研發了一套適合智障學生學習的教學平臺。它由十五臺觸摸屏電腦和一臺教師服務器,配上圖形操作管理系統平臺和課程資源,組成圖形操作室。它的特點:操作方便,只要簡單的點觸,就能輕松完成任務學到知識,最大限度降低了操作電腦的難度,讓手眼腦不協調的智障學生使用電腦不再困難;易學易用,以圖片顯示、操作為主,一看就明白,不需要培訓,非常適合智障學生學習。
二、影響智障學生識字能力的成因與對策
1. 影響智障生識字能力的成因
智障學生與正常學生在學習上最大的差別在于學習速度慢、效率低,對于抽象概念不理解,對復雜事物學習能力低。影響智障學生識字能力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為內因和外因。智障兒童智力發育遲緩,在感知客觀事物、思維、語言表達方面與正常兒童存在差異,特別是注意力不集中、語言表達不清、詞匯量少等因素制約學習能力的發展;二是很多學校的識字教學仍以多讀多寫的識字教學為主,方法單一,簡單重復,內容枯燥,使學生學習無興趣,學習效率低下。
2. 提高識字能力的對策
智障兒童由于大腦的器質性病變,智力發展遲緩,學習能力低下,思維直觀具體等因素導致他無法象普通人一樣正常學習。根據皮亞杰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的理論,智障兒童處于具體動作思維階段,這就決定在培智教學中需要提供直觀具體、可操作的學習內容。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如何激發智障學生愿意識字,樂于識字呢?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決定在培智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拓寬識字途徑,利用多種渠道,采取積極有趣的方法引導智障生識字。
三、應用圖形操作,提高智障學生識字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圖形操作教學互動性強,易學易操作,獎勵機制豐富有趣,深受學生的喜愛。智障學生的生理和學習特點,決定了我們的識字教學不但內容要豐富、有趣味,還要直觀、可操作。圖形操作系統里有很多識字教學圖片,這些圖片涵蓋了生活語文教材全部生字圖片及日常生活漢字圖片。它通過有趣的識字游戲和獎勵機制,讓學生在十六種游戲中(如單圖認字、多圖學習、字圖配對、圖字配對等)從字形、字意、字義三方面去識字和書寫。 (一)情景識字
單純的識字,是一件枯燥無味的學習,不但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還會出現厭學情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心理動因。教師在教學時,應盡可能創設各類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圖形操作軟件中設計了“單圖認字——看圖識字——字圖配對”等幾種識字方式,在一定的教學情景中,能有效提高智障學生識字能力和識字效率。下面以盧灣區教材生活語文第三冊《常見的蔬菜》識字教學為例,談談如何開展情景識字教學。
1. 與生字交朋友——單圖認字
單圖認字環節主要功能是訓練孩子的注意力、視覺追蹤能力和朗讀能力,從而達到識字的目的。交朋友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創設“與生字交朋友”的教學情景,能激發智障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習興趣。筆者設計情境:“同學們,你們想和奇虎交朋友嗎?”孩子們一看到屏幕上出現的小老虎的圖片立即興奮起來,緊接著教師出示多媒體動畫課件,奇虎將要帶領同學們去認識新鮮的蔬菜,但是必須要闖過三關才行,你們能做到嗎?”學生大聲回答:“能”。生動有趣的多媒體動畫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生字之間的距離,這時老師趁熱打鐵,“好,現在老師就帶你們一起認識新鮮的蔬菜?”在認識蔬菜實物后,接著讓學生在圖形操作平臺上自主認字——“交朋友”。這是圖形操作識字學習的一個環節——單圖認字。系統顯示五種常見蔬菜的圖片,學生一邊用手點擊一邊小聲朗讀生字,每點擊一次,圖片位置就變換一次,并在屏幕上方都會有星星獎勵。通過多次反復點讀,學生能在圖字環境下,快速識記新生字。
2. 找朋友——看圖識字
認識了新朋友,學習了新生字,智障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呢?馬上進入第二個環節找朋友——看圖識字(看字識圖)。這個環節是對單圖認字環節的強化。系統隨機顯示《常見的蔬菜》里的生字圖片,下面顯示五個生字供學生選擇。讓學生根據圖片內容選擇正確的生字。系統根據學生選擇給予反饋:正確顯示笑臉,錯誤顯示哭臉。通過隨機幾組看圖識字游戲練習,進一步再現學習內容,鞏固識字效果。為加深識字成效,還可以增加看字識圖練習,這是與看圖識字的內容互換,生字在上,多個圖片在下,讓學生選擇與生字配對的圖片。通過看圖識字和看字識圖的系列練習后,學生在生字與圖形配對認識方面加深了印象,增強了識記效果。
3. 生字手拉手做好朋友——字圖配對
智障兒童由于智力低下,接受理解能力較差,有意注意力差,很難在頭腦中形成事物的表象,因此,在識字教學中要注意充分運用圖片,把看圖和識字相結合,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的意思,逐步培養學生看圖識字的能力。經過了單圖認字、看圖識字兩個環節后,學生對生字的字形、圖形都有很好的認識,但在多圖多字模式下能否區分出來,迅速配對生字成功呢?馬上進行第三個環節——字圖配對。字圖配對是在多圖多字模式下,學生通過用手指在觸摸屏里拖拉字卡(圖)與圖片(字)配對的一種學習活動。配對成功的生字與圖片,系統會顯示笑臉,錯誤則顯示哭臉并返回重來。字圖配對環節可以有效的檢驗學生識字的效果,在拖拉圖片的過程中還能訓練了手指、眼、腦協調能力,是檢驗和呈現學生學習成果的最好方式。老師能根據學生操作的速度、對錯判斷學習成績,并根據學生實際操作情況進行教學進度調整。endprint
(二)游戲識字
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特別是電腦游戲更能吸引兒童的興趣。借用電腦游戲“圖片豐富、獎品豐富、玩法有趣”的理念,利用游戲調動智障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學習。如:字圖配對(連線)、圖字配對(連線)、看圖猜一猜、猜圖認字、看圖組詞、查找相同、記憶力游戲、記憶力訓練(圖字)、記憶力訓練(圖圖)、記憶力訓練(字圖)、聽聲辯圖、聽聲辯字、找缺游戲(點)、找缺游戲、拼圖游戲等。把游戲和識字訓練結合,學生像在玩電腦游戲一樣進行識字訓練,讓學生在開心玩樂中不知不覺就掌握生字,是圖形操作識字教學的一大特色。
四、研究成效與反思
圖形操作提高了智障學生識字速度和效率。經過幾年的圖形操作教學實踐,訓練了智障學生的口、眼、手、腦等協調能力,提高了認知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以智障班二年級生活語文學科2012-2013年使用上海盧灣區教材為例。學生學習的圖片總數達到一百多幅圖片,識字率達到90%,識記率達到80%以上。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直觀環境下,學生邊看圖邊學生字,學生有很強的學習興趣,識記效率大大增強。因此,觸摸屏電腦就像是智障學生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智障學生通過簡單的點觸、拖拉的動作,學習興趣高漲,識字主動性增強,識字效率倍增,詞匯量增加,促進了概念的形成,發展了記憶力、觀察力和注意力。
圖形操作提高了智障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生活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圖形操作的教學理念,選取生活語文中常見的圖片,把這些枯燥的圖片和文字內容編排為一個個有趣的游戲,如看圖認字、字圖配對、看圖說話、句子排序、點圖游戲、射擊游戲和記憶力訓練等專題,讓學生通過操作圖形進行學習,符合智障生的學習特點。例如在學習“家用電器”一課中,教學內容是:認識四種電器和學說 “我家有……” 句型”。熟讀詞語后向學生提出問題:電冰箱是什么顏色的?有多少臺?你家的電冰箱是什么牌子的?學生先根據問題一一作答,然后再把問題連起來說一句完整的話。通過這樣認讀,長期下來培養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說話能力,養成了說完整句的習慣。此外,老師及時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積極聯想,努力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物象浮現在自己的眼前,重點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