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均
一堂課,如果教師精心設計,把美學原則運用到高中化學教學中去,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主次分明
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識非常凌亂,很多學生都覺得內容太多,很難掌握。如果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主線:“三個決定,兩個聯系”,也就是結構決定性質,結構決定存在形態,而性質也決定了制法和用途;物質的性質和化學方程式相聯系,化學方程式與實驗現象相聯系。充分讓學生抓住主線發揮主體能動性,查閱資料、實驗探究、思考交流、討論總結,梳理出其結構特點、存在形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法、用途等,使學生“學”有目的,然后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進行講解,“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問題” ,敢于對所學知識追問,教師再進行講解,使“教”有針對,使主陪體的功能都充分發揮出來。另外,在授課的內容上也要突出重點與難點,有主有次,精講內容,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形式服務于內容
在一部影片當中,畫格的構圖是影片諸多形式中的一種表達,而影片的主題或者說故事,才是影片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 ,構圖必須為主題服務,形式必須為內容服務。因此,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新授課、復習課、實驗課、習題課、專題講座課、社會實踐課等課型,根據不同的需要采用互動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根據知識特點合理采用綜合、分析、比較、歸納、類推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能力,從而提高化學教學質量。電影不是照片,而變化也正是電影藝術的主要特征和它的魅力之所在,觀眾不能忍受一部只有構圖而沒有變化的電影。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也應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修整,這樣有利于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三、過渡與呼應
一部好的影片,要做到過渡自然,前后呼應,使情節發展合乎邏輯。同樣,每節課除了要把握好教學等基本環節之外,也要注意前后呼應,新知與舊知的呼應,課堂內容與課后作業的呼應,微觀粒子與宏觀物質的呼應,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呼應,進行縱向聯系,橫向比較,形成知識網絡。如學習有機化學《乙酸》這一節時,可先提問上節課所學的乙醇、乙醛、乙酸之間的轉化關系,既呼應上節課的內容,又自然過渡到新課。從乙醛是由甲基和醛基組成指出乙酸是由甲基和羧基組成,使學生對舊知識的認識幫助對新知識的理解。在學習乙酸的物理性質與酸性時與初中所學的知識點相呼應,使學生了解到知識的逐漸積累過程。在演示乙酸的酯化反應時,把觀察的現象與反應實質相呼應,導出化學方程式。最后由學生小結乙酸的用途,使性質與用途相呼應,通過呼應,使一堂課更完整,層次更清晰,知識聯系更緊密,達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
四、節奏與韻律
一部成功的影片,必須具有不同的節奏,把觀眾帶到影片中,使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影片的故事。同樣,每一節課不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每堂課的開頭猶如樂曲的“引子” ,電影的“序幕” ,應做到“不知不覺,話語不多,引人入勝” 。整節課應該有不同的節奏,不能一味緊張,使學生無所適從,也不能全是慢吞吞,使學生昏昏欲睡。既不能頭輕腳重,一心想在重點內容上多一點時間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沒有由淺入深,直奔難于理解的內容,在難點上啰嗦,易造成課堂鈍化。
五、留白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留白藝術,能給學生構建一個放飛思緒,想象創新的空間,描繪出屬于他們的精彩,而且能優化課堂結構,實現有效的教學生成。如在進行苯酚教學時,首先提出當走進醫院的病房,聞到一股特殊氣味,這與藥皂的氣味一樣,因為它們都含有叫苯酚的物質,那苯酚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呢?在此,先把這一部分內容暫時隱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授苯酚概念后及時留白,設計一道練習題:判斷下列化合物,那種是酚?哪種是醇?通過留白,進入“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讓學生自主體會醇和酚的區別。在動手探究有關苯酚的實驗操作后,留白讓學生總結苯酚的各個性質,而通過讓學生的補白,把“缺口”構造成新的“完形”,優化了知識結構,升華了知識體系,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講解例題能否用濃溴水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教學中可有意示錯,再恰當留白,引導學生分析,找到錯誤原因,再提疑問根據所學的苯酚的性質,可改用什么試劑除雜?留出關鍵之處,讓學生穿越,“龍”由教師畫,“睛”由學生點,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高度興奮,從而建立起牢固的認知。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