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艷 唐文坤 劉志剛 陳保平 孫劍 汪雄(玉溪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玉溪 653100)
運動解剖學是體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主干課程之一。運動解剖學知識的掌握為各種運動技術的教學和訓練、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1]。該門課程的學習掌握情況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后續相關課程的學習,但是運動解剖學內容多、知識點繁雜,以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不夠理想[2-4]。而運動解剖學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實驗,其目的除了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的科研能力[5-7]。本研究以運動系統的實驗教學為切入點,探究健身房在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為提高運動解剖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提供一些參考。
選擇本校2013級體育教育專業本科1、2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均為普通高考正式錄取,兩個班級學生為入學時學校隨機分班組成,其年齡、性別和入學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而且兩個班級的學生均為第一次學習運動解剖學。設1班學生為對照組,2班學生為實驗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方法,即所有實驗均在運動解剖學實驗室中進行,學生通過掛圖、標本、模型以及教師的講授觀察、認識和學習,并完成實驗報告。實驗組的具體做法是:在實驗課前一周布置任務,讓學生自由的在健身房中學習,了解運動器械的練習方法,思考鍛煉的骨骼肌及其練習原理,并分析長期鍛煉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及其解剖學原理。然后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研究,最終在健身房中進行實驗時展示成果,學生可根據自身學習掌握情況分組進行,最后由教師評價、總結。
課程結束后同一時間統一進行期末考試,并由同一教師進行雙盲閱卷,然后對學生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成績分析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運動解剖學對體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門很重要的理論課程,該門課程學習內容多而繁雜,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均不夠。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最好動力,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運動解剖學教學質量的根本,可是怎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在教學中理論聯系運動實踐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保證。而本研究正是利用了這一點,通過改變運動解剖學運動系統的傳統實驗教學為與學生運動實踐密切相關的健身房中開展。在運動解剖學實驗教學中,部分實驗課能從室內轉移到室外,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并且與學生的運動訓練緊密聯系,在這種環境下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能讓他們從中明白運動解剖學的重要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本研究開展期間,我們安排了實驗組的學生在健身社團中的見習,在見習中有我們的健身健美教師和高年級的學生從旁輔助,由學生分組合作設計實驗并在實驗課上展示。通過對照研究發現,運動系統實驗教學由室內實驗室轉移到健身房的實驗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38)。可見在運動解剖學運動系統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健身房,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綜合分析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這種實驗教學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初次研究,教師缺乏一定的指導經驗。運動解剖學運動系統實驗教學在健身房中開展,需要教師對其中的運動器械和相關的健身健美知識有一定的掌握,而任課教師在這方面的知識不夠全面,教師的這些不足都影響著實驗教學的質量。因此,任課教師應該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或者主動邀請相關任課教師共同評價學生的實驗展示。以使學生通過實驗獲得更多更廣的知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得以提高。
在研究開展期間發現,部分學生課下與組員的交流配合不足,甚至有個別學生不參與其中,脫離了正常教學,影響了小組實驗的完成情況。因此在安排學生的實驗任務時應該明確實驗教學的目標和具體的責任分工,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任務都參與到實驗教學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期末考試理論成績比較
動靜結合原則是指在中專籃球運動員在康復訓練的的不同階段,將動態的訓練與靜止的休息合理地搭配起來的原則,如在早期應靜態休息為主,中、晚期以動態恢復練習為主,并注意傷患局部制動與整體訓練結合,也就是上肢受傷練下肢,技術不能練則練力量素質,機體的恢復要與保持機能狀態相結合等。
循序漸進原則是損傷部位需要一個逐步強化的適應的過程。尤其是受傷較重的運動員,臥床休息時間太長,運動員的呼吸系統與心血管系統都不同程度的下降,這就要求運動員在恢復訓練的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康復訓練,要根據運動員的不同階段合理的安排運動強度與運動量,并且要在運動員康復訓練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觀察運動員對運動負荷的反應情況,如果運動員在損傷部位疼痛,或者是腫脹加劇,就會使運動員損傷恢復時間的延長,這就要迅速的調整中專籃球運動員康復訓練運動的強度與運動量,防止運動員在康復訓練二次傷害的發生,從而延長了康復訓練的時間。
籃球運動員的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由于籃球運動是同場競技、身體直接接觸的高對抗的競技性運動項目,空中動作多,在籃球運動的訓練與比賽過程中容易發生損傷,所以加強中專籃球運動員的自我保護意識顯得尤為關鍵,在中專時期要強化自我保護動作的專門訓練,空中落地不能保持平衡可做一些保護性的“滾”的動作等,這應該做為籃球技術訓練課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來抓,這對提高和保持整個中專籃球隊伍戰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中專時期,教練員更應加強對中專籃球運動員的全面身體素質訓練。在進行全面身體訓練過程中不僅僅要強化大肌群的力量、耐力、柔韌等訓練,而且還要特別注意對跨關節的小肌群的訓練。跨關節小肌群因體積小和肌力不足,在訓練和比賽中就最易疲勞和受傷,從而保護性地直接或間接影響大肌群作用的發揮。
在籃球訓練與比賽前做好準備活動是預防籃球運動損傷非常重要的環節,在籃球訓練與比賽前要進行熱身,如慢跑、放松投籃等都可以做為熱身的手段,促使身體的心血管系統與呼吸系統逐漸適應劇烈運動的要求。在準備活動中對身體預熱后要進行柔韌素質訓練,不僅僅大關節的需要進行柔韌訓練,小關節如踝關節、指關節的柔韌也要進行伸展訓練。通過靜力性牽張練習與動力性相結合的方式促使身體的各部位都得到伸展。
[1]孫民治.籃球運動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1-3.
[2]張素霞.全國體育系科通用教材編寫組運動解剖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11-13.
[3]張路萍,陳國耀.運動創傷學[M].廣西大學出版社,2000:12-13.
[4]全國體育系科通用教材編寫組.運動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5-6.
[5]時霖.籃球專項學生運動損傷原因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9(1):90-92.
[6]史清釗.青少年男子籃球運動員運動損傷情況報告及病因學分析[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2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