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愛蘭
高危妊娠是指由于孕婦患有各類基礎慢性疾病、妊娠并發癥及受到社會、環境影響,導致胎兒可能出現生長遲緩、先天畸形、早產、宮內窘迫甚至死亡等,對產婦和新生兒均具有較高危害,增加了圍產期的發病率和死亡率[1]。因此,采用最佳的監測方法對高危妊娠進行預測和篩選,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降低圍產期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本研究對收治的223例高危妊娠產婦行胎兒臍血流監測和胎心監護,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景德鎮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高危妊娠產婦223例;年齡23~33歲,平均28歲;孕周34~43周,平均39周。其中妊娠期高血壓70例,妊娠期糖尿病65例,胎兒生長受限30例,臍帶繞頸23例,產婦羊水過少20例,過期妊娠產婦15例。對本組高危妊娠產婦進行胎兒臍血流監測和胎心監護,并做好記錄,在分娩后1周內進行母嬰健康情況的跟蹤隨訪,觀察發病等情況并做好記錄。
1.2 方法 選用儀器為廣州三瑞公司SRF 618電腦胎兒監護儀。對本組產婦使用胎心監護儀進行NST監測,采用胎兒臍血流監測儀和臍血流監測探頭對產婦腹部進行多點監測,監測時要通過調整探頭與臍帶間的夾角,避免在產婦宮縮和胎動時進行監測,以獲得最佳的穩定圖像;當開始形成最大幅度的波長時開始測量,需要進行的測量指標包括:血流脈動指數,即PI值,計算公式為(S-D)/M;血流阻力指數,即RI值,是反映血流外周阻力的最佳指標;快速血流比,即FVR值,主要反映的是血流量情況、外周血管阻力情況、心臟負荷情況和心臟做功情況[2]。
1.3 評價標準 S/D值、RI值、PI值與正常妊娠產婦相應孕周平均監測值相比高于1.6個標準差以上即為異常;FVR值低于正常妊娠產婦相應孕周平均監測值1.6個標準差以上,為異常;胎心監護出現晚減波、中重度變異減速波和無反應型等,視為異常;預后觀察新生兒早產、新生兒窒息、圍生兒死亡等情況,并測量低體質量率和羊水污染率。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2組正態計量數據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臍血流監測及NST監測 高危妊娠產婦胎兒臍血流監測S/D值、RI值、PI值監測結果均高于正常妊娠相應孕周的平均值,FVR值變化較小,NST隨孕周增加表現出一定的上升趨勢,在39周之后出現回落(見表1)。

表1 產婦34周之后臍血流監測值及NST異常情況統計
2.2 3組新生兒在窒息率、死亡率和羊水污染率方面的發病率比較 1組為臍血流阻力指標監測結果正常而NST監測結果異常的胎兒設置為1組;臍血流阻力指標監測結果異常而NST監測結果正常的胎兒設置為2組;臍血阻力指標監測結果和NST監測結果均異常的胎兒設置為3組。3組新生兒在窒息率、死亡率和羊水污染率方面的發病率比較,3組顯著高于1、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胎兒臍血流與胎監結果與預后比較[n(%)]
當前,通過對胎兒臍血流監測和胎心監測對高危妊娠癥狀進行早期監護的主要方法,是對母嬰健康和胎盤功能是否完善等情況進行判斷的主要方法,在婦產科具有廣泛的臨床應用。臍帶因素和羊水過少等是導致臍血流異常的主要因素,在發現臍血流異常時,需要首先考慮是否為臍帶因素和羊水過少[3]。
胎兒臍血流監測和胎心監護與圍產兒預后的相關性:高危妊娠產婦出現胎兒生長受限、羊水過少和臍帶繞頸等,表現為臍動脈阻力指標上升,且與孕周之間呈正比例關系,隨著孕周增加而上升;在代補償期,RI值的異常檢查比PI或S/D的變化更為明顯,且胎監表現為有反應型;RI值異常表現一般較胎心監護異常出現較早,能夠有效反映胎盤的功能障礙情況。本研究中,胎兒臍血流監測和胎心監測均表現出異常的產婦,并發新生兒窒息、羊水污染、早產、新生兒死亡等圍產兒預后不良事件的概率較高[4]。
綜上所述,臍血流監測及胎監對胎兒生長受阻、臍帶繞頸、羊水過少等高危妊娠情況均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具有獨特的優勢。臨床工作中,需要對高危妊娠加強臍血流監測和胎心監測,及時有效的發現和處理出現的胎兒宮內窘迫、缺氧等情況,降低胎兒病死率,提高預后效果。
[1] 楊建梅,易艷,李建華.胎兒臍血流監測在產科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7):4274-4275.
[2] 吳淑玲,彭小蓮,蔡名利.胎心監護聯合胎兒臍血流監測預測胎兒宮內窘迫的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4):47-48.
[3] 劉躍蘭.胎兒臍血流監測聯合連續胎心監護預測由臍帶繞頸引起的胎兒宮內窘迫60例[J].重慶醫學,2009,34(10):1521-1522.
[4] 易桂英,柯尊發.胎兒臍血流監測150例分析[J].安徽醫學,2009,17(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