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猛,洪秘密
(長安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4)
淺析我國文化安全面對的問題和應對措施
田 猛,洪秘密
(長安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4)
文化安全是整個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確保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文化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漸凸顯。我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在文化安全面臨著嚴重的挑戰。我們既要立足自身,牢固建立文化安全體系,又要抵制西方國家對我國文化安全的侵犯,從而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問題;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1]由此可見,加強文化安全工作,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大舉措。要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是至關重要的。
文化安全問題,最早是由美國人提出的。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曾指出:“如果一個國家能使其權力在別國看來是合法的,那么它在行使權力時便不會遭到多少反對。如果它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具有吸引力,那么,別的國家就會爭相效仿。如果它能建立與其社會一致的國際準則,它需要變更的可能性就會很小。”[2]
文化安全一般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不被侵犯,文化選擇包括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選擇需受到尊重和不受干擾,能有效保護該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免于遭遇來自內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蝕、顛覆和破壞,從而確保文化對民族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從本質上說,文化安全指的就是文化主權的安全。一個國家通過反滲透、反入侵和反控制的方法來保護本國文化,使得本國文化建設順利開展,使得本國文化的性質不變,功能得以發揮,文化利益不受威脅、侵蝕、顛覆和破壞的能力和狀態。相對于政治安全和軍事安全的表現性、直接性和對抗性而言,文化安全具有間接性、緩和性和隱蔽性等特點。
在社會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文化對一國的發展與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文化安全的維護對于一個國家的健康持續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文化是民族發展的根基,文化安全影響著國民的文化素質、文化認同以及價值觀念的形成。國家的發展是否健康持久,不僅要看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還要看國民的文化水平、文化素質。文化安全有助于提高國民素質,不斷增強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認同,從而能夠保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文化安全作為一種軟實力,無形之中影響著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甚至是軍事安全。文化安全是一種深層次的國家安全,它的影響力是無形之中的,但又是必須存在的,是維持國家長期發展和民族發展的精神支柱。一個國家的文化安全受到破壞,那它的政治安全必然受到影響,引起社會動蕩,從而影響到該國的經濟發展,進而導致軍事安全受到牽制。這一連串的惡性循環足以證明,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安全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是潛移默化的東西,無形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文化安全有助于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國家的國際地位,從而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綜合國力不僅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還包括文化實力。現今,我國把文化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充分說明了國家非常重視文化安全。
(一)我國在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以后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與此同時也成為了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的主要對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采取較為隱蔽的手段,傳播和滲透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并且把意識形態的傳播和滲透與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相結合,盡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向我國推銷其自身的意識形態,使得我國在不知不覺中被“西化”。1996年6月,蘭德公司——這個對美國政府決策有著重大影響的美國智囊團向美國政府提出了建議,指出美國的對華戰略應該分為“三步走”[3]。其中第一步是“西化”、“分化”中國,將西方的意識形態滲透到中國,使得中國的意識形態西方化,從而實現不能與美國相對抗的目的。這個所謂的“三步走”戰略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美國政府決策參考的層面上,而且在美國近年來的外交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目前看來,我國的意識形態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二)我國在價值觀念領域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在迅猛發展的同時,西方的社會思潮不斷地涌進我國。在強烈的沖擊下,我國的價值觀念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多元化的價值觀念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但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錯誤的價值觀念在社會生活中大肆蔓延,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正確的價值觀念則受到了嚴重沖擊。主流的價值觀念的弱化會影響到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民族大團結。
(三)我國在生活方式領域存在的問題
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西方國家向我國大規模輸入圖書、電視劇等文化產品,對我國的文化生活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其次,西方發達國家還通過電視、電影、廣播、廣告等現代傳播手段,對我們國家進行文化植入。這些文化產品中都暗含著外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從而影響了我國的本土文化安全。近些年來,各種各樣的韓劇、泰劇、日劇和美國“大片”風靡全國各地。在日常生活中,兒童看的動畫片是米老鼠和唐老鴨,玩的是迪士尼樂園,吃的是肯德基和麥當勞,喝的是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許多人熱衷于西方的服飾、發型、語言和行為方式。這些都充分體現出外國文化產品的傾銷對我國文化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同時也體現出我國文化安全環境的嚴峻形勢。
(一)大力發展經濟,增強本國的綜合國力
只有作為“硬實力”的經濟發展上去了,文化這種“軟實力”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發展,國家文化安全才有更為深厚和牢固的根基。“軟權力只有建立在硬權力的基礎上才稱其為權力。硬的經濟和軍事權力的增長會大大增強該文化和意識形態對其他民族的吸引力。經濟和軍事權力的下降會導致自我懷疑、認同危機,并導致努力在其他文化中尋求經濟、軍事和政治成功的要訣”[4]。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實現文化強國的硬道理。因此,我國要想維護國家的文化安全,最根本的原則就是要依靠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們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帶動文化的發展,使得我國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二)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優良傳統文化
文化安全的關鍵是將文化的先進性和民族性有機融合起來。民族性是以先進性為保障的,自身的民族文化只有具備了先進性,才能保持自身的獨立性,才能不被其他文化同化。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能夠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因此,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首先要處理好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其次要處理好文化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實現兩個效益的有機統一;最后是處理好信息技術的開發、應用和管理的并舉。先進文化建設不能拘泥于傳統,重要的是立足于現實,立足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從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出發,貫徹落實“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以實踐“三個有利于”為根本標準,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而弘揚我國的優良文化。
(三)建立國家文化安全預警機制
文化在一國的綜合國力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文化的“滲透”和“反滲透”、“入侵”和“反入侵”已經成為國家間利益爭奪的重要內容。為了有效地遏制文化霸權主義和文化殖民主義的入侵,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必須建立國家文化安全預警機制。首先,要建立通暢的文化交流渠道。當今的世界是個開放的世界,我們不能閉關自守地發展,文化要交流、要溝通、要融合,讓文化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其次,要建立嚴密的文化監控機制。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意味著各種文化都可以肆無忌憚,不能讓腐朽文化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要確保文化安全,就必須建立完整系統的文化監控機制。建立國家文化安全預警機制不僅僅能使自身的文化受到保護,同時還可以預測出外來不良文化的入侵,讓人們在面對外來文化入侵時做好充分的防范準備。
(四)發展走出去的中華先進文化
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報告中,胡錦濤同志明確提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5]近些年來,我國在弘揚中華文化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例如,在國際文化外交上,互辦文化交流年;利用孔子學院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國際文化貿易交流中,發揮中華文化的資源優勢,進而弘揚中華文化的獨特性,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以孔子學院為例,為了促進世界人民對我國文化的了解,發展各國間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的發展,自2004年底開始,我國在借鑒世界各國推廣本民族語言文化經驗的基礎上,采取了中外合作辦學的方式,在海外設立漢語推廣機構“孔子學院”。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都首爾掛牌成立。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建立435所孔子學院和644個孔子課堂,共計1079所,分布在117個國家(地區)。 在新世紀背景下,只有走出去才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最佳途徑,也只有走出去才能讓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充分發揮我國文化的輻射性功能,擴大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影響力。
文化看似無形,實則是民族國家的靈魂;看似無聲無息,實則驚心動魄,是一種深層次的安全。同時,文化安全對提升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文化安全需要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進行維護。“文化之盛衰,民族之興亡系之”。事實告訴我們,文化是維系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具有終極意義的力量。全球化時代下,我國只有系統實施國家文化安全戰略,才能全面保障我國的和平發展與崛起。
[1]胡錦濤.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文藝報,2011-10-28.
[2]約瑟夫·奈.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M].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1992:168.
[3]王公龍.文化主權與文化安全[J].探索與爭鳴,2001(9).
[4]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28.
[5]胡錦濤.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光明日報,2011-11-19.
2013-12-19
西安市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4z22)。
田 猛(1964- ),男,陜西西安人,長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G122
A
2095-7602(2014)03-0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