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瀟
(河南科技學院 藝術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1982年,德國知名作曲家、音樂家卡爾·奧爾夫創建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個區別于傳統音樂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全新的音樂教學法,對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都產生了十分深刻、廣泛的影響.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推崇使用情感共鳴、情感體驗和情感激發的獨創性方法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音樂交流,而我國在音樂教育上往往只是側重于歌曲的傳唱,對歌詞曲調的機械記憶,對音樂教學理念的簡單背誦,并沒有對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培養.因此我國學生在音樂學習上普遍缺乏主動性、個性以及創造性,對音樂沒有達到應有的欣賞水平.在我國推廣音樂教學法的時候,要結合本國的國情,結合學生現有的音樂欣賞水準,充分借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有利之處,制定出適合我國學生的音樂教學法.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基本理念是“訴諸感性,回歸人本”,即要從音樂產生的本質和本源出發.重在通過音樂、語言、舞蹈來表達出人的情緒和感情,激發出人的情感表達本能,達到人與人的情感共鳴.而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首要任務就是要把人的這種本能性的行為不斷地激發出來,使人們能在有情緒表達的欲望的時候,通過各種音樂形式表現出來.并不是要通過音樂教學來達到一個具體的目的,不是要學生達到如何好、如何高的水平,而是要學生能夠在音樂中暢所欲言,能夠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從而激發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性發展和人格發展.而我國現有的音樂教學法并不看重情感激發與情感共鳴,只是在教授音樂理論知識,傳授音樂技巧以及能力,并且想要以此來達到美育的目標.傳統的音樂教學法有如下特點:單一性、枯燥性、技能性、民族性、權威性.這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馳.所以若要真正的做到充分利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我國的音樂教學首先要轉變教學的目的,不再以達到某一目的而進行音樂教學.而是要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個性、創造性,通過音樂激發學生的情感,最終達到情感共鳴.
要正確的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我國現有的音樂教學結合起來的前提條件是我國的音樂教育學者要深刻的理解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宗旨與理念.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產生源于奧爾夫不滿于當時的音樂創作,因此奧爾夫在受到了現代舞的影響與啟發下,產生把舞蹈與音樂結合的想法,后來這種思想又演變成了把音樂與打擊樂器結合的教育理念.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三個重要原則是:一切從兒童出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首要原則);強調音樂學習者要通過親身實踐,能夠主動的去學習音樂;培養音樂學習者的自我創造力.這三條重要原則在很大程度上強調了以學生為本,不能機械的對學生們灌輸課本知識、樂理知識,不能僅僅教授學生歌曲的唱法而忽視了學生的音樂體驗、音樂感受.
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思想中,學生唱歌、舞蹈都是出自于自己的音樂本能,符合人的自然天性.因此,對于學生而言,唱、奏、舞蹈都沒有太大的難度,并且部分有天賦的學生還能達到一定的水平.在這種天性使然的情況下,學生沒有任何的精神負擔,同時能夠達到對自己的滿足感,還能夠盡情的釋放自己的天性,激發自己的情感,達到人與音樂,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同時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在正確的理解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之后,我們要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和本國的音樂教學實際結合起來.我國的音樂教育是在二十世紀初時從西方引入的,因此,我國的音樂教學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模仿性與技能化傾向,音樂教學也一直采用了固化的教學思想,這對我國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在以前我們照搬西方的音樂教學方法時,并沒有注意到文化的差異性.但是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同樣會在音樂教育上有所體現.比如說,中國擅長用很少的文字來表達豐富且深刻的思想,而西方擅長邏輯思維表達,表達完整清晰;中國更加重視事物的整體性,而西方更加注重個體的發展和主客體分離.因此,這要求我們不能盲目的照搬西方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此糟粕并非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不好的部分,而是指與中國音樂教育相悖,不符合國情的部分),并且能充分的認識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我國音樂教育的互補性.在這個大的國際社會環境下,要在合理借鑒吸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同時,正確的保留本國音樂教學法的精髓,繼承和發揚我國在音樂教育上的寶貴遺產.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所主導的就是“即興”教學,即讓學生充分擁有自主權,能夠在音樂教學中激發自己的情感,實現對音樂的深刻體驗.具體表現在教學中就是讓學生自主的選擇喜歡的樂器或者是選擇唱歌跳舞,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比如說,我國的一位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李坦娜在給學生教授《十面埋伏》的時候正確的運用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上課之前李老師給每個學生都發了一個紙箱子,讓學生通過紙箱子制造出不同的聲音,同時對學生給予不斷地鼓勵.學生們都對這種上課方式感到新奇因此十分樂于去嘗試,于是在這種良好的課堂氛圍下,學生開始用手指撓或者對紙箱子進行敲打,有的用手拍打紙箱子,同時同學們相互啟發,找出來很多不同的聲音,紙箱子發出了很多不同的音色.后來李老師用了一種與同學們都不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了啟發式教育.這就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原本性教育,即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對它進行再創造,作為教具來使用.后來老師用紙箱子敲打出來幾個節奏組,學生們都聚精會神的仔細看著老師的每一個動作,不想漏過任何一個細節.這一過程中,李老師充分的激發了學生學習中的主體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變成了主動地想去學習,同時也充分的體現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以學生為本的基礎教學原則.隨后李老師把本堂課的主題《十面埋伏》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聯想回憶這個歷史事件,學生們通過一起努力對空白記憶進行補充,終于很快的把這個歷史事件回憶完整.然后李老師放了一遍《十面埋伏》讓學生把曲子中的每一個節奏組與剛才所學習的一一對應起來,在放曲子的時候學生們都十分的安靜,專注的聽著《十面埋伏》,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接著李老師并沒有對這個曲子進行專業的講解,而是與學生一起進行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逐漸了解了這首曲子的樂理知識.然后李老師把這首曲子的結構寫在黑板上:列營———出征——十面埋伏(小戰、大戰)——楚歌——得勝回營.最后的一個教學環節是李老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且讓學生通過打擊紙箱子的方法把《十面埋伏》表現出來,學生都十分有團隊意識,因此在這種有競爭性的合作下,學生都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都爭取為自己所在的小組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在這個基礎上,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挫敗的時候,李老師適時的給出鼓勵并且讓其他小組的同學對這個小組給出鼓勵性的評價.李老師很深刻的領悟到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精髓,并且很好的將其運用到了實際的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激情,很好的引發了學生的情感互動,情感共鳴.
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決定了我國接受外來文化必然會面臨諸多障礙.我國一直奉行“中庸之道”與“中和之美”決定了我國人民的思維模式和審美標準都與西方思想有很大的出入.我國的學生從小就被動的接受老師與家長的灌輸,自己的想法不能直接表達,而要用含蓄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國音樂教育中實施的障礙.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要求學生能夠充分的釋放自己的情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在課堂上能夠發揮自己的個性與創造力.并且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奧爾夫所崇尚的是“即興”教學,而這種“即興”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國傳統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穩重”的辦事原則相悖.即興教學法中的互動狀態是人們最直接的本能的情緒反應,是人們最真實的情緒互動與情感共鳴.而我國當今的教育還沒有達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要求,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需要我國的音樂教育者能夠有認真嚴謹的教學精神.在學生無法放開自己的情緒情感的時候,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調動能力,把學生的本能情緒激發出來,讓學生在體味到音樂的同時能夠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或者律動感把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以此達到學生之間,學生與音樂之間的情感互動,情感共鳴.此時,學生才是真正的達到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要求.再者,我國音樂教育模式與人才培養模式過分的重視了師教傳授,學生與教師之間沒有互動可言,上課的模式僅僅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通向模式,這樣毫無互動的教學模式不僅違背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教學原則,同時也會對我國的音樂教育的發展產生巨大的阻礙作用.在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同時,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用更加直白的方式直抒胸臆,把自己的情感通過唱、奏、舞蹈等方式表現出來.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精髓,并且展現出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以人為本的原則.
從古至今,我們這個文明古國在接受一個新的理念時,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與障礙.但是只要這個新的理念對我國的發展有益,我們就要努力去實現它,讓它在我國找到合適的土壤,生根發芽.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正是已被證明了其正確性,又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接受并認可的理論.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正視現如今我國音樂教育上所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具有權威性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這些問題進行改正,并且在改正的基礎上借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中的正確理論思想,從而全面提升我國音樂教學的質量.
〔1〕奧爾夫.學校兒童音樂教材——回顧與展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廖乃雄.音樂教學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3〕李坦娜.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美)戴維埃利奧特.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謝嘉幸等譯.[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