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斌
(浙江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中國慕課引領的社會變革
蔡曉斌
(浙江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慕課是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的新興教學模式,具有大規模、開放性、自主性等特點。2013年被視為“中國慕課元年”,因為眾多國內的名校紛紛加盟慕課,并開始打造中文慕課平臺,慕課教學逐漸步入中國的教育領域。慕課在中國的發展會面臨一些現實問題,但慕課的大力推進能為中國的教育、科技、經濟等方面帶來新的推動力,引領教育改革,鼓勵科技創新,發展教育市場,促進社會進步。
慕課;高等教育;科技;經濟
“慕課”是英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音譯詞,即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是近年來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全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具有大規模、開放性、自主性等特點。“慕課”概念最早于2008年由加拿大學者Dave Cormier 和Bryan Alexander提出,之后人們對其興趣不斷推進。2011年,美國知名高校,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耶魯大學等相繼加入慕課,推出了像Coursera、Udacity、edX之類的慕課平臺,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的在線學習。隨著慕課帶來的教育國際化趨勢,中國也積極投入到這項教育運動中,也勢必引領一場社會變革,其范圍將不僅僅波及教育界,還會輻射科技界以及企業界。
2013年被視為“中國慕課元年”。在這一年中,中國一流大學紛紛加盟慕課。5月21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加入美國在線教育平臺edX。7月8日,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分別與全球最大的在線課程聯盟Coursera簽署合作協議。7月9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的在線教育發展國際論壇上,上海交大宣布將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重慶大學等在“在線開放課程”標準與共享機制建設等多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建中文慕課平臺,逐步將平臺課程資源向國內外開放。9月23日起,北京大學在edX上的四門課程陸續上線。9月29日,中國式慕課長三角論壇在復旦大學舉行。目前,我國已有87所高校加入“東西部高校聯盟”,實現優質課程在線共享。聯盟成員中包括24所“985”高校,首批開設共享課程30門。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式慕課”已覆蓋300萬在校學生。10月10日,由清華大學打造的全球首個中文版慕課平臺——“學堂在線”正式推出。此外,2014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好大學在線”也正式上線。由此可見,慕課在中國正風生水起,知名高校的熱力加盟足以表明他們對“慕課教育”的認同和期待。
隨著慕課大潮的到來,中國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慕課正以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全新教學形式和以“學”為本的教學價值取向沖擊著中國的大學[1]。慕課以其顯著性的優勢對傳統的高校教育進行顛覆,其大規模、自主性和開放性打破了現有的“教室型”教學模式,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實際自主地安排時間到網上自由地選擇課程進行學習,不受任何人為的、時空的限制。這種“自由型”的教學模式將引發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變革。
(一)教學理念的革新
慕課的大規模開放程度使學習者通過在線觀看教學視頻和教學課件進行自主學習,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或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內容。學習者也能在慕課平臺上獲取來自不同學校不同教授者的講解和分析,并根據自身需要對感興趣或困惑的內容進行重復性學習,從而加深知識學習的廣度和深度,避免“人在教室心在外”的“強迫式”學習。此外,慕課“翻轉”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改變了以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突出了以自學為主的學習形式,課堂上的任務是開展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分享和探討學到的知識,并加以拓展和深化,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式研究性學習”。慕課時代下的課堂不是教學,而是探究——探究學習者對學習的認知、感受和領悟,以此來體現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二)教育體制的顛覆
管理行政化是困擾當今中國高校的頑疾,其原因有三:一是辦學體制上機械地照搬行政管理模式;二是管理上政府對高校簡單的上下級管理方式和界定行政級別;三是文化觀念上陳腐的官道文化、官本位思想對高校的束縛。[1]而信息化、網絡化的慕課正悄然顛覆高校管理行政化的現狀。以“學”為價值取向的慕課平臺要求高校管理者開放自己的課程,生產最優質的課程資源,這勢必要求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更新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鼓勵教師根據時代要求探索、創造新的知識,全面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逐漸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因此,專業的教師隊伍是慕課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保障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核心條件。高校所有的行政管理和建設工作都務必圍繞這一核心而開展,行政工作服務于教學工作。只有這樣,中國慕課平臺的建設和發展才能興旺,高校教學改革才能落到實處。
在國防科技大學2013年科技委年會的主題報告上,國防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學軍指出:“進入21世紀,世界科技發展正迎來新科技革命,信息、生物、材料、能源、環境等領域的一些重大突破已出現萌芽,新的產業革命正在孕育,人類社會即將進入后IT時代。后IT時代的主要特征是IT時代特征的深化發展,數字化發展成為大數據,程序化發展到智能化,小型化發展到微納化,網絡化由機—機網絡發展到人—機—物網絡。”[2]后IT時代中科技的創新與發展會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要素深度融合,以全面推進各方位的飛躍。與此同時,社會進程中的新生要素、新生領域也會敏捷地對科技提出新的要求,以此來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為此,新生事物能鼓勵科技創新,反過來,科技創新又能促進新生事物的發展。
慕課是典型的網絡化學習系統,其平臺完全依賴于網絡環境,這首先必然要求我們擁有一個無比順暢的網絡系統。當數名學習者同時在線學習同一課程時,如何確保網絡的流暢和穩定且不受到黑客的任何干擾和影響,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其次,慕課現行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觀看教學視頻、教學課件,階段性小測試,問題反饋,平臺討論,網上提交和批改作業等環節,這一系列的自主教學都通過網絡平臺來完成,因而會產生一些由機器和網絡帶來的弊端,如在線自主學習如何避免“替學”行為,網上測試如何避免“作弊”行為,這需要有效的信息技術手段來解決。例如,Coursera與一家網絡考試機構合作研究網上監考技術,包括根據打字節奏來判斷學習者是否為其本人,但這些手段也不能完全杜絕“替學”和“作弊”[3]。
其三,慕課采用計算機輔助檢查、分析、評價等手段來保證教學質量,通過網上提交、批改作業及各種階段測試來評估學習者的學習成效,這些手段無疑能為慕課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數據,但同時也產生了“程序化”問題,像作文之類帶有主觀性色彩的作業或答案是不能單純用機器來評估的,應考慮在現行的網評機制和標準中添加“情感”因子,研發出一套“人性化”的在線評估系統,將“程序化”發展到“智能化”。此外,慕課教學應貫穿全民教育,我們應開發出覆蓋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符合各學習階段的慕課平臺及專業的作業、測試、輔導平臺,以滿足學習者的個性需求。
所有技術的實現都需要不斷研發、不斷創新,用先進的理念去構思、開創互聯網的前沿技術,加快后IT時代的步伐。從該意義上說,慕課的出現和發展無疑會推動信息科技產業的創新和進步。
慕課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勢必會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慕課通過大規模的在線課程學習模式讓更多的人擁有學習的機會,也提供了更多接觸一流大學的機會,大幅度減少了學習的硬件成本。傳統的大學商業運作模式都是單個或分類提供服務,也單個或者分類進行收費,比如學術研究、課程設計、書本、教學、評估與獲得學位乃至學生安置等;而當前的慕課提供了一攬子的全方位服務,這對現行的大學運作模式提出了挑戰[4]。從根本上說,慕課的出現和發展對傳統的教育經濟市場產生了威脅,同時又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教育市場。
與國外慕課發展相類似,當下中國的慕課供應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高校或教育組織[5],諸如清華大學的“學堂在線”,上海市教委組建的“上海高校課程中心”;另一種則為商業機構,這些機構大致上是從過去的網絡課程網站發展而來,如“超星學術視頻”,從過去聲稱是終身學習的大學,現在已經轉變方向成為“最大的中文慕課網站”[5]。從其性質來看,前者屬于非營利性,主要依靠政府機構的扶持;后者屬于營利性,依靠運營商(聯盟或企業)的投資和運作。慕課實行初期,各高校紛紛打造各種平臺,學習者在平臺上的注冊、學習都是免費的,但隨著慕課的逐步推廣,其各方面需求會不斷增多,注入的資本也會隨之增多,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夠的,還需要引導性資金投入。
因此,慕課的發展為開辟一個全新的教育市場提供了可能。為解決慕課發展中將會遭遇的種種技術問題,投資商、企業會相繼加盟,投資平臺建設和教育資源建設,投資技術研發,投資專業的慕課團隊組建,以形成一個有規模的可持續性的商業運營模式。該模式將成為慕課繼續發展的穩健基礎,同時也將教育發展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成為我國教育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慕課是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對傳統課堂教學的一次革命,它的出現對整個中國社會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盡管慕課能給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革新,但并不意味著它能徹底取代現有的教育模式。作為信息時代下的新型產物,慕課需要時間成長和發展,在此過程中也會面臨很多現實的問題。毋庸置疑的是,慕課的大力推進能為中國的教育、科技、經濟等方面帶來新的推動力。中國的慕課要想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價值,應在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引導下,走上一條“全面服務教育,大力推動科技,振興教育經濟”的發展道路。
[1]杜楊. 關于網絡公開課 “慕課”對高校體制的五大挑戰[N].光明日報,2013-08-21.
[2]老松楊,江小平,老明瑞.后IT時代MOOC對高等教育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3(3):6-8.
[3]鄧宏鐘,李孟軍,池妍,譚思昱.“慕課”發展中的問題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 2013(19):212-215.
[4]郭英劍.“慕課”的六大發展趨勢[N].中國科學報,2014-02-13.
[5]郭英劍.中國慕課發展的三大問[N].中國科學報,2014-04-03.
2014-05-12
蔡曉斌(1979- ),女,湖北宜昌人,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從事認知語言學及英語教學研究。
G64
A
2095-7602(2014)05-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