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達
(延邊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吉林 延吉 133002)
高校語文多媒體創新教學模式探析
張文達
(延邊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吉林 延吉 133002)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科所接受,語文作為高校教學規劃體系中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多媒體教學潮流趨勢的影響.本文將從多媒體教學的益處分析出發,嘗試解讀多媒體創新教學模式在高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高校;語文教學;多媒體教學
1.1 多媒體教學的概念及歷史發展
多媒體教學,泛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1]該模式特點鮮明,優勢明顯,已經逐漸替代傳統的電教教學、黑板教學等方法,成為現代社會中高校采用的主流教學模式,被廣大的青年學子所歡迎和接受.論及多媒體教學的發展,其實一貫有之.比如在七、八十年代,學校教師一般都會借助投影儀、電教機、錄音機等設備來控制文本、聲音和圖像,從而方便教學.這種模式一直延續到 20世紀 80年代,我們開始將其定義化描述為多媒體組合教學模式,也稱電化教學.該模式采用多種電子媒體,諸如幻燈設備、投影設備、錄音設備、錄像設備等,組合使用,豐富課堂教學效果;90年代之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普及,多媒體計算機已經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種教學媒體的綜合使用地位,成為現在流行的主流教學模式.換而言之,我們今天常所說的多媒體教學,特指的就是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因此,它又可以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 CAI).[2]
1.2 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根據我們對多媒體教學的定義進行分析、梳理,發現該教學模式與其他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具有明顯的先進特點:一是該模式綜合性強.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在流行的多媒體教學包含了符號控制、聲音控制、圖形圖像控制、影響控制、語言控制等多重信息處理,具有超大規模的集成性,信息容量大,綜合應用廣;二是該模式交互性強.多媒體教學大都采用計算機作為教學媒介,可以根據多個教學要素的安排,通過在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建立連接,完成人機交互操作動作,進而完成教學或訓練過程.在此期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計算機載體直接都能根據教學節奏的安排很方便的進行必要的教學互動,體現出多媒體教學優越于傳統教學模式的超強交互性;三是該模式可控性強.由于多媒體教學的設備載體是現代計算機,根據計算機的特性,教師可以很方便依據自己的教學節奏對多媒體教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即停重點提示、回放復習或是提前閱讀,展現出較強的控制性和調節性.
1.3 多媒體教學對當代教育模式的促進影響
多媒體教學對當代教育模式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該教學模式方便快捷,把教師從繁復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授課教師可以非常輕松且從容的將所有的教學內容綜合在一起,預先制作成為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進行使用.不用像傳統的教學模式那樣,既要準備紙質的教學文件,又要準備圖片材料,甚至還要錄制聲音材料等,增加勞動量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勞動效率;第二,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增加師生互動,活潑課堂教學氣氛,提高知識學習效果.多媒體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利用計算機設備把課前準備好的課件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和指導,由于現行的計算機多數是多媒體集成計算機,且大多數聯通互聯網,因此,教師可以非常方便的將課件制作的聲形并茂,極富動感,用這樣的課件進行教學一反傳統黑板教學單板、單一的不利特點,非常容易吸引學生的主義,極大的豐富了課堂效果,提高了學習效率;第三,多媒體教學有利于教師控制授課節奏,掌控課程的授課質量與速度.計算機設備的使用,能夠讓授課教師根據學生的互動情況有節奏的進行授課內容的即停、回放或是提前,這有利于教師突出授課重點與難點,提醒學生注意.
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優勢在前文的論述中已經非常清楚.因此,我們可以說將該種創新的教學模式積極應用于高校的語文教學,實在是百利而無一害.高校語文課作為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從教學從特點上來說,主要存在以下幾點:第一,重在作品賞析.語文的特點,一在語言文字的工具性,二在語言文學的審美性,三在語言文化的人文性.高校語文教學的對象是已經具備較高基礎的青年,與少年兒童相比,該教學對象已經形成了較為全面的思維邏輯,同時也擁有較高程度的欣賞能力,因此,對他們的教學重點無疑是放在前面二者之間.也就是通過教學,提高受眾對象的審美性和人文性.眾所周知,語言文字的理解是多維的,不同于圖像材料,文字材料需要一定的想象力進行二次加工,才能夠再現作者的創作意圖.不同文化修養的受眾即便對于同一段文字可能也會出現不同層次的理解或解讀.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對于文字內涵的理解,投放必要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事半功倍.運用多媒體影響控制、圖形圖像控制和聲音控制的特點,授課教師可以預先根據授課內容制作聲形并茂的教學課件,以一種情景交融的方式提示作品的思想感情,表現作品蘊藏的社會生活特點,揭示作品中的人類文化屬性,從而最終將文字的魅力以一種更加直觀的形式再現在學生面前,增強學生的直接感受性,以圖象、聲音等元素對學生進行強化刺激,加深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第二,重在提高大學生漢語綜合應用能力.開設大學語文課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使學生增加母語方面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對漢語文的閱讀、理解、鑒賞和評價的能力,在更高的層次上提高學生語言文字表達和溝通的能力.[3]因此,高校語文教學強調的是以“語文”做為本位,以語言文字的工具性特點做為主線,從語言文字遞進至語言文學再遞進至語言文化,在三遞進的過程當中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針對這樣的教學目的,我們適時的引入多媒體教學模式,將有利于完善學生從單一的語言文字遞進至較高階段的語文賞析的過程,利用多媒體教學交互性強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和人機之間的練習互動,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漢語的綜合應用能力.第三,重在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針對高校語文教學來說,授課教師不是僅僅只是教材的機械執行者,而應該主動參與到教學設計當中,成為課程的積極開發者.因此,高校語文教學尤其強調課堂教學要善于綜合運用板書和多媒體技術,持續提高課件的制作水平,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大學語文課的基礎工具與人文素質教育的學科優勢.基于這一點考慮,多媒體教學方式是十分契合現代高校語文教學發展規律的.它的高集成性,強綜合性和方便的可操控性,都可以在最大程度范圍內活潑現場教學氣氛,提高學生主動求學的學習興趣,最終提升學習的客觀教學效果.
要研究如何將多媒體教學模式有效的嫁接至高校語文教學模式,必須先搞清楚現行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通行架構如何.我們以文革以后開展的語文教學作為調研的主要對象,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現代的高校語文教學最早開始于1978年南京大學的“大學語文”課程,當時的課程架構重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文字鑒賞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其后,國內各大高校陸續開設語文教學課程,并各自出版相應教材,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到今天語文教學呈現出教法單一、內容狹隘等特點,正在受到巨大的沖擊和質疑.深入分析,不難發現,現有的高校語文教學模式是滯后于時代發展的,主要集中出現的問題體現在兩個大的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狹隘的問題,二來就是教學手段單一導致的教學方法陳舊.本文主要討論解決的是第二類問題.
我們說,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引入能夠較好的改善傳統高效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本文反復強調的是引入新的教學手段,創新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啟發想象,誘導大學生聯想,同時輔之以授課教師的內容講解.這種方法直觀、刺激,能夠最大程度豐富教學過程、充分展示教學內容,使課堂講解做到既有深度,又有拓展.
我們以《長恨歌》段落的教學為例,在該段落內容的課堂教學中,授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預先安排播放《紅樓夢》中“寶玉訴衷腸”(或者其他愛情段落)一段視頻,結合視屏段落中演員們的角色扮演、影片的畫面處理和背景音樂、環境等的氣氛烘托,進而分析這個段落中不同男女主人翁各異性格和體態語言中所要傳達出的個性心理活動或是細微的人物情感變化和角色互動間的不同愛情沖動,用以引起大學生對愛情的思考和反思,視屏播放的最后導人該篇課文的閱讀分析.如此手段操作下來,學生會因為教學導人的新穎與個性,對課文產生興趣,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需要表達的創作意圖和思想內涵,最終使學生在高度統一的審美需求和人文思想中,充分了解課文所要傳達的不同愛情態度.并在課文解讀升華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學會欣賞、發現和領略社會的百態、人情的冷暖、愛情的美丑、人性的假惡等人文訴求,從而增長必要的學識和審美意識,提升個人的綜合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
再如在講解《春江花月夜》一文時,傳統的教學模式只能是授課教師的口頭表述或是文字表述,及抽象,又不易理解,且容易受制于學生的文學修養的高低而不能起到取得的教學效果.但是,當我們將多媒體教學引入以后,可以利用圖形圖像資料和影音資料,在投射屏幕上再現江潮浩蕩、明月當空的優美景色,同時配以知名古曲《春江花月夜》,以音樂營造氛圍,加強感染,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美妙感受,加強心理刺激和暗示,讓學生能以直觀的形象思維理解課文的內容,特別是當授課教師綜合素質非常突出的時候,還可以考慮課前預先制作好專業朗讀的音頻文件,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播放出來,增強觀感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感情.從這一點上來說,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第三,多媒體教學的引入還可以使高校語文教學搭上“慕客教學”的快車.通過互聯網絡,直接與名師、名校對接,延伸自己的教學資源,獲取知名教師對于語文課文的深入講解,提升自己的實際學習效果.
多媒體教學模式的研發和采用,體現的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對于教學工作的不斷鉆研和創新,同時也展現了高校“以人為本,開拓創新”的教育思想.因而,我們說,對于多媒體教學模式的開發和積極應用,功在課堂教學,利在課外延伸,是能夠真正凸顯高等教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辦學宗旨的一項積極而有意義的教學新嘗試,值得廣泛推廣.
〔1〕馬玲花.淺談現代教學 媒體 的合理使用[J].新課程(教育 學術),2011(04).
〔2〕 魏保華. 中職學校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山東省濟南衛生學校為例[D].山東師范大學,2009.10.
〔3〕黃基佑.民族地區中學漢語文閱讀教學應注重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2).
G642
A
1673-260X(2014)08-0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