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玲,李 萌,趙春艷
(安徽新華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88)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問題的調查及干預對策
高新玲,李 萌,趙春艷
(安徽新華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88)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教師做好教師工作、培養高校學生思想素養發展,促進道德健康發展的必備條件.但近幾年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出現了一些影響正向發展的不和諧的問題,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本文針對高校師德師風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針對問卷結果分析目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干預對策.
師德師風;高校;對策
1.1 師德師風的涵義
師德師風的解釋有很多種,但所有的定義都離不開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職業精神、思想觀念、人生價值觀等.師德,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養,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有教無為師德;師風,教師的風度,也是教師這一行業內的風尚風氣.《荀子·致士》載:“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嚴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亂,可以為師.”是說好的教師應具有的四條品德為:態度威嚴,使人敬畏;品高德重,使人信服;以身作則,不違說教;講論經書的精微所在.師德師風的良好表現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有人說,國家的希望是教育,教育的希望是師德,師德是教師的靈魂,而師德的水準則是一所高校重要的精神標桿,一所學校辦學實力與水平的彰顯離不開高尚師德和良好師風的支撐,那么一所高校要走向世界文化更高舞臺就必須要時刻關注與追求師德師風的更好建設.
1.2 研究師德師風的意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師風建設對于高校來說,一直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研究課題.[1]特別是進入新千年以后,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各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在這個大發展、大競爭的環境中,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辦學實力和競爭能力,著力構建自己的高水平發展平臺.但在這個發展平臺上人民群眾對于優質教育需要的日益提高,對教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教師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面對新問題與挑戰時做出了與時代步伐不協調的舉動,致使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亟待反思與調整.因此,如何加強和改進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是本文關注的重點.
師德優劣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加強師德建設是高校締造?;甑幕?教師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感,直接影響著一所高校教育教學的質量.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趨向多元化,教師隊伍中個人意識和物質利益的強化,社會使命感和工作責任心的減弱,使教師職業“崇高”、“偉大”的神圣光環在重功利輕人文的遮掩中不再神圣.[2]為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是高校當前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本文通過對若干所高校師德師風現狀的調查統計,進行總結分析,歸納目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理論聯系實際地對癥下藥,提出合理的干預手段,以期從根本上解決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1.1 研究對象
樣本選體為安徽省規模較大、師資力量較強的六所高校,對教師與學生進行分類發放調查問卷,回收后對問卷進行分類統計分析.
2.1.2 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通過文獻和網上檢索,查閱相關的論文及資料.
(2)問卷調查法.作者對我省六所高校的教師與學生展開了調查,各校分別發放調查問卷 200份,其中學生與教師各 100份.其中回收教師有效問卷共 551份,回收有效率為 91.83%,回收學生有效問卷共 567份,回收有效率為 94.50%.
(3)統計分析法.通過對問卷的統計分析,總結歸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干預對策.
2.2 師德師風問卷調查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因只在安徽省六所高校內進行,問卷結果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和偏差,但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出現的問題,高校應就出現的問題給予重視,并進行反思與調整.

表1 高校師德師風(教師 /學生)問卷回收統計表
在表1中,對六所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現狀進行了調查,教師和學生兩份問卷中都設置了同樣的問題,但在回答上卻得出了不同的結果:教師的回答好的百分比明顯高于學生的.教師和學生都反應較好的有:“有敬業精神,對學生負責 ”,“ 影響學生自覺抵制社會不良習氣”,“公平對待學生,做學生良師摯友”,“尊重他人成果,維護同事尊嚴”.這表明所調查的六所高校的師德師風的總體情況是良好的,但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問卷中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相比偏低甚至有學生對第 1、3、5、8四項結果填寫“差”評的事實,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應予以反思,并進行調整與改正.

表2 學生(教師)對教師(學生)師德師風的滿意度
從表2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待老師的態度還是比較滿意的,但離我們期望的百分比仍有一定距離的,這足以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可能一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回答帶有情緒性,但是“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教師若要學生對自身滿意必先加強自身修養,以良好的師德師風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師德師風的體現與教師的教學工作態度、行為思想素質、技能業務水平和生活處事原則聯系在一起,并通過與學生、同事的相處中生動地體現出來,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對教師懷有敬佩之心.
從表2的兩組數據對比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滿意度和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明顯是有差別的,相比之下教師對自己評價有護短之嫌,有部分教師在對待問題的回答上沒有完全聯系實際,對自己的滿意度理想化了.教師應對自己的現狀引起足夠的思考:有部分教師因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社會大環境和經濟因素等的影響,產生了思想不穩定的情況,不能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教學工作上,為了個人的自我發展,有些不負責任,敷衍應付;甚至為了追求福利待遇,稍有不滿意就提出工作調動,在評獎評優時只顧個人待遇不顧集體利益,集體觀念淡漠;這些都是部分教師敬業精神不強、工作作風不踏實、師表意識淡薄等的現實表現,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教育領導者應該高度重視,從思想上引導教師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認真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從管理機制上引導和狠抓工作;以團隊合作精神互相影響,傳遞正能量.
針對調查現狀筆者認為堅持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是一所高校教育工作的必須,時刻督促與幫助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抓住工作與學習機遇,以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師德師風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教師自身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加強管理和提升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入手.[4]
3.1 部分教師對黨內出現的個別腐敗現象和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缺乏正確的認識,放松或淡化了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在社會經濟浪潮的影響下過度追求物質利益;在教學中言語不當向學生灌輸了社會不良風氣,損壞了教師形象;教育工作中責任感不夠強;獻身教育事業的思想不夠堅定;只顧埋頭教學,忽視了思想教育工作等.針對以上情況學校領導應高度重視,緊抓思想教育工作,并把師德師風的工作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反省,做學生的表率;并把師德師風的學生問卷表現作為個人評優評職稱的考核指標;以發生在社會上、生活中和電視里的相關事件和一些優秀教師的具體事例為契機,對高校教師進行生動有效的師德師風教育,弘揚正氣,并廣泛宣傳身邊優秀教師的事跡,在各種集會上對先進教師的事跡予以肯定和表揚,并組織教師對優秀的師德師風表現談體會與感想,把優秀的榜樣力量發揚光大,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影響學生,做學生的良師摯友.
3.2 部分青年教師對學校的集體工作缺乏整體的認識,對自身工作在集體中的作用缺乏正確、全面的認識,沒有認識到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全校教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現實表現為集體觀念淡漠,只顧個人發展等.以上情況是教師教育理論學習不足的表現,不能從理論上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學校應定期督促與檢查教師教育理論知識,并組織教師定期學習與外出培訓,并總結學習心得;通過高職稱教師和先進教師的幫帶作用引導青年教師見賢思齊,爭當先進,爭做名師.
3.3 部分教師以工作條件差,設備不足,經濟條件不高為理由懈怠工作等.針對以上情況要解決教師的實際困難,加強校園軟硬件建設,提高教職工生活條件,提高教學設備條件.加快學校發展,學校發展了,層次提高了,學校的整體效益上去了,教職工的精神與物質財富就都有了.
總而言之,高校師德師風關鍵在于學校的整體管理統籌和教師的素質修養.以提高思想素養為重點,重視監管學校人才層次來源,堅持不斷提高教師職業與道德素養.“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每一位教師都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以“為人師表,以德育人”為要求,因為師德師風對學生的潛移默化作用是直接的、持續的,甚至是終生的,師德師風對促進社會風氣好轉的影響是深遠的,教師應以社會責任為己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塑造高尚師德,學校應時刻關注師德師風,并把加強師德師風作為一項常抓不懈的重點工作來做.
〔1〕劉焱可.從教師情商看英語課堂教學[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3(3).
〔2〕王久淵,等.提高教學質量與加強師德建設[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4).
〔3〕李愛萍.對高校加強師德建設的必然性及措施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7).
〔4〕遲春霞.醫學生眼中的師德—北京大學醫學部師德調研報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2).
〔5〕崔勝利.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研究[D].中北大學,2010.
〔6〕朱開芳,等.談提高師德修養的途徑[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
〔7〕王明慧.加強師德建設,樹立良好教風[J].中國科技信息,2007(8).
〔8〕易建輝.關于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幾點思考[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3).
〔9〕梁金平.高校師德建設實踐途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10.
〔10〕王卓.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11〕榮震.淺談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5).
〔12〕林孟濤.高校師德弱化問題及 對 策研 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
G645.1
A
1673-260X(2014)08-026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