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玲娟
(華東交通大學 外語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信息素養與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羅玲娟
(華東交通大學 外語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要實現信息技術在學校的普及和應用,推廣和應用,需要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合格的教師隊伍,因為時代的發展需要開展信息化教學,教師才能勝任變革中的教學.面對那些熟悉網絡和處于信息時代的學生,大學英語教師目前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這也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核心.
信息素養;英語教師;發展
科學和技術的發展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和技術支持,當然,教育發展也推動和促進了教育信息化.現在,教育信息化已經在教育的思想、觀念、內容、方法領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外語教學改革所形成的全新模式必定是“基于信息技術的外語教學模式”,是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
要實現信息技術在學校的普及和應用,推廣和應用,需要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合格的教師隊伍,因為時代的發展需要開展信息化教學.教師才能勝任變革中的教學.面對那些熟悉網絡和處于信息時代的學生,大學英語教師目前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這也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核心.如果沒有教師的經常性指導和幫助,網絡環境下的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很可能功虧一簣,后果不堪設想. (鄭樹棠,2008:8).許多研究表明:具備良好信息素養的英語教師才能有效的將電腦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信息技術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結合,這樣才能實現媒體化的教材多,創建真實和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增進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和協作,形成自主化學習等現代化教學模式,培養跨世紀的創新人才.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這一概念,是在 1974年由 Paul Zurkowsk(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提出的.這個概念一經提出引起了多方的重視,他定義信息素養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集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得技術和技能”,后來又將其解釋為“能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有效地檢索評價和應用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此后對信息素養的解釋有很多.1989年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和美國教育與技術協會提交的一份《關于信息素養的總結報告》對信息素養的解釋是:有信息素養的人是能夠敏銳的察覺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夠知道如何去獲取信息、評估信息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90年代,對信息素養的定義還包括:在信息時代能夠利用信息素養找到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
信息素養是一種綜合能力,是大家對信息這種社會現象所產生的重要認識,是一個系統性和多元化的概念.它是以確定、查找、評估、組織和有效生成信息作為特征,沒有信息素養,信息社會永遠將不能發揮其全部潛能.信息素養的核心是信息能力.張倩葦(2001)認為信息素養主要由信息知識,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以及信息能力這三部分構成. Doyle(2008)在《國家信息素養論壇最終報告》中指出,一個具備信息素養的人應該具備分辨、獲取、評價、組織、整合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國內對信息素養認識主要包括:是人們所具備的信息意識、信息處理能力、信息心理和道德,信息收集、整理、利用和評價.
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的學習能力中至關重要的能力.獲取信息的最終目標是綜合利用各種信息.在能夠分析處理各種信息的基礎上,圍繞解決某一問題時,能夠創造新的信息.教師的信息素養主要表現在教學中選擇、使用恰當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即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以改善、綜合分析處理問題,最終促進教學的能力,也可以說是種教育技術能力.
信息素養被認為是 21世紀重要的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前提.為了提高中國的技術創新能力,實現教育興國的國家政策,2002年來,教育部已推出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項目”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擴展項目,”其目的在于把各種優質的教學資源整合起來,鼓勵英語教師創新其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便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真正實現教育的信息化和現代化.信息技術引起的英語教師認知結構的變化,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出.認知結構是指:學習含有使新材料或新經驗結為一體這樣一個內部的知識組織機構.筆者將從教學、科研、教師自身發展的幾個認知結構來闡述信息素養視角下英語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發展.
2.1 信息素養與教學
在掌握一般的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英語教師還必須要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手段和創新教學方法.例如:利用網絡資源來備課,利用虛擬學習環境來組織學生學習,利用信息工具來評價學生等.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理念整合應用的信息素養化教學能力,是體現信息時代新型教師獨特性的核心專業素養.
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各種版本的教科書大部分都配備在線學習平臺,如《新視野大學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全新版大學英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等,學生可以在這些網絡學習學習平臺開展網上學習,這就要求外語教師現在必須掌握基本的 IT能力,通過網上學習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學習任務的安排、組織課堂討論、網絡批改和檢查學生作業等.這一切的教與學的行為是通過信息技術實現的,所以高校英語必須要有信息化教學的能力.
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和傳統的教學方法有著很大的不同.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現代的教學都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主動接受知識并獲得自身發展,重視指導學生的自主性,鼓勵體驗式學習,答案的多樣性.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參與教學活動,不僅讓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活潑,而且由于多媒體手段能幫助在教學中實現交互性,這樣自然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和學生交流,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組織者.
信息化的學習環境要求英語教師責任和角色意識與以往不同.英語教師的角色不再是知識的傳輸者,而是知識、資源的促進者,既要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更要重視過程的評價.總之,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要面臨四個重要轉變.如圖

2.2 信息素養與科研
英語教師的科研過程,本質上就是對教育實踐的反思和批判,這個過程也是教師自身不斷發展的過程,很多事實說明,開展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以多媒體和網絡通信技術等現代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課題資源、工具支持和策略方法指導,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利用信息技能,開展教學科研,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例如:學生利用網絡和軟件學習英語的模式同時也方便英語教師收集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口語語料,通過語料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年級、專業學生在不同情境下口語的詞匯、準確度、流利度、語法文本特點.這樣提高了教師實踐性教學科研能力,同時防止教學和科研脫節和提高教學質量.
良好的信息素養能有效增加教師學習的渠道,以前英語教師的知識來自于書本,現在網絡上的語言學習材料更加的豐富.在信息技術整合于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發揮英語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教師不但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還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同時要有一定的語言文化知識,這樣才能設計出全新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所以教師信息素養的發展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研究環境和手段,為教師解決教育實踐中產生的問題提供了有力的幫助.教師通過現代化教育技術理論的指引,結合現代先進的英語學習的教育理論,不斷審視與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把傳統教學的優點和現代教育技術下的新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從而使自己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2.3 信息素養與教師自身專業發展
大學英語教師的學習活動應該是終生的行為,這是知識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所決定的.信息技術能夠改變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內容.良好的信息素養要求教師有意識地應用先進的教育理念,自覺地對自身環境變化做出相應的反映,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師更要加強反饋教學信息的能力,要不斷學習和了解新的教育教學策略和理念,要更能夠分析、了解學生并能夠與之溝通,能夠駕馭新型的網絡教材和軟件,并能夠根據實際課題教學情況做出修改和調整,能夠設計出適合媒體環境的教學方案.在調查中,筆者也經常發現,有些教師因為自身的信息技術知識的缺乏,在課堂上很少使用現代化教學媒體,使用中出現問題甚至會叫信息技術好的學生來解決,這樣或多或少會影響學生對現代化教學的理解.所以教師在信息素養方面的發展對現代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起著關鍵的作用.
計算機和網絡為大學英語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科學和技術支持,同時也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手段,在這種形式下,英語教師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支持下,要熟悉和掌握一些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融合到課程中,做好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不僅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同時使個人的專業得到了發展并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1〕Doyle C S.Outcome Measure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 to the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EB/OL].http://eric.ed.gov/ER 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t -storage -01/000019b/80/13/2c/6e. pdf,2008-10-08.
〔2〕張倩葦.信息素養與信息素養教育[J].電化教育研 究,2001 (2).
〔3〕鄭樹棠.探索與實踐: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歷程[J].外研之聲,2008(3).
〔4〕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概念的生態學考察[J].外語電化教學,2006(12).
〔5〕陳堅林.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整合[M]上海:上 海 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G451.6
A
1673-260X(2014)08-0247-02
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信息素養與英語教師認知結構的改變與重建”(10YB020)和“理工院校英語專業精品課程建設促進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11ZD080)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