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重慶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現代企業風險管理的核心,是將難以預測的未來事件的不確定性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并從中尋求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機遇。在外界人士看來,在當今這樣一個能源緊缺、注重環保的時代,城市燃氣企業似乎可以等客上門、高枕無憂,大可不必談論風險管理。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近年來城市燃氣行業內外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盈利難度也越來越大。只有全面系統地了解各種可能存在的市場競爭風險,并分析導致這些風險的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才能使企業經受住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考驗,并在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和工業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經濟的增長帶動了能源需求總量的增長,尤其是近年來加大了對與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符的清潔能源的市場需求,而燃氣供應是現代化城市和工業建設的基礎設施之一。自建設部2002年下發《關于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文件以來,我國大大加快了城市燃氣行業市場化進程,特別是在放寬城市燃氣行業的準入門檻方面,國家積極鼓勵各種民營、外來資本以獨資、控股或參股等方式加入城市燃氣行業的投資建設和經營發展中,同時又有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壟斷企業通過提出以“資源換市場”的方針,大舉進軍下游城市燃氣行業。經過十余年的演變,城市燃氣行業下游市場已由原來的地方國有企業壟斷經營局面,逐漸演變成為多種所有制共存的競爭格局。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環境日益惡化等普遍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我國政府針對我國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在2013年特別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十條”)等相關政策規定,提倡大力削減重污染能耗,鼓勵推廣使用各種清潔能源,把節能減排定位為一項國家的戰略性舉措。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的代表,在迎來新一輪發展契機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隨著潔凈燃煤、煤層氣等技術開發能力和應用水平在近年來逐步提高,傳統能源對環境污染程度將逐漸降低,天然氣市場的開發將變得相對愈加困難。同時,除煤炭、石油在燃料和化工原料方面對天然氣產生的競爭外,來自其他可替代能源的競爭威脅也不容小視,如風能、水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能等能源,隨著其開發技術和消費市場的逐漸成熟,加上成本優勢,從某種意識上講,完全可能在一些應用領域(如發電)取代天然氣,給天然氣產業鏈的市場開拓帶來很大的潛在威脅。
根據以上所述情況,同時伴隨著城市燃氣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競爭環境將日益復雜,城市燃氣企業發展的機會與風險并存。在開展市場拓展和經營管理工作時,企業既需要考慮來自同行業企業的競爭,還應該考慮來自其他行業的潛在威脅,由于自身判斷能力的局限性和外部環境的復雜性,企業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特別是其所處行業(上游和下游)所引致的市場競爭風險。歸納總結其面臨的主要市場競爭風險大致包含以下幾方面內容。
首先,由于行業特性,城市燃氣總體可投資項目的數量、規模相對較固定,同時城市燃氣企業的投資項目本身具有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長的特點,而當長距離輸氣管道建成后,又具有地方專用性和物質資產專用性等特點,導致城市燃氣企業在管線建成后對該部分區域市場的燃氣獨供。由此,城市燃氣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將進一步導致企業在搶奪市場份額時難度加大。
其次,城市燃氣行業涉及到國計民生,天然氣行業對政府部門出臺政策的依賴性較強,城市燃氣企業在市場發展時需要考慮政府制定天然氣價格、授予特許經營權等諸多政策性因素、條件,燃氣企業的市場發展必然和國家政策要求有緊密關系。由于受到各種資源的限制,競爭的加劇必將導致城市燃氣企業在終端客戶發展的議價能力較弱,對政府相關部門支持的依賴性較大。
再次,由于我國目前天然氣供不應求,天然氣現有產能滯后消費需求的現象短期內仍無法根本扭轉,而城市天然氣氣源指標的分配又完全由城市燃氣供應鏈上游氣源供應商掌握,特別是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氣源供應商對供應鏈中下游市場開發的介入,將會導致中下游企業之間競爭加劇,城市燃氣企業面臨氣源短缺的風險。此外,由于競爭格局的形成,分割的城市燃氣市場將不利于規模經營、統籌規劃和建設,特別是在管網的安全、運行和調度等方面無法統一管理,從而使穩定的供氣保障受到影響。
最后,當天然氣價格既定時,它與替代品的競爭將由后者的技術水平、價格水平等因素所決定。在作為一次性能源和化工原料時,天然氣與等熱值的傳統能源如煤炭、石油相比在價格方面處于劣勢,它的競爭優勢主要是其清潔環保的使用特點,但是隨著國家對潔凈煤、節能性裝備等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水平的提高,同時在政策上對污染物排放控制的強化,煤炭和石油等可替代能源對環境污染程度將逐漸降低,這使得天然氣的潛在市場需求量將會降低,并導致其市場開發、拓張變得愈加困難。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在運用天然氣發電的領域中,其發電成本遠高于水電、核電和燃煤發電,而天然氣價格總體上升的趨勢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不會改變,同時,供發電的天然氣供應不穩定,在燃氣緊張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必然首先保證居民和重點工業的用氣,因此在二次能源市場的競爭中,天然氣與其他替代性能源相比競爭力不足,且發展形勢不明朗,必將造成天然氣現有終端客戶數量及用氣量萎縮,新市場開發難度進一步加大。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面對風險時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城市燃氣企業亦是如此,因此,城市燃氣企業想要做到可持續發展,不可一味地忽視、回避風險或是被動地設置控制活動,必須主動開展風險識別、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從中找尋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并力圖發展的策略。城市燃氣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覆蓋范圍有限,并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公益義務,且企業的自主經營權較小。通過仔細研究分析上述市場競爭風險,并充分考慮城市燃氣行業特征,本文建議企業在緊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應對。
首先,城市燃氣企業在加大市場開發的力度和探索市場開發手段和策略時,應重點加強和完善市場調研,通過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獲得當地能源耗用情況和企業投資情況,了解現有能源狀況和對天然氣推廣情況等,對該地區未來幾年供氣需求量做出科學預測以提高燃氣項目投資的科學性、合理性。同時對項目投資決策管理層級做出必要調整,提倡項目投資管理扁平化,減少不必要的時間耽誤,通過暢通信息溝通渠道提高決策效率,以便加快項目的獲取速度,同時積極與政府溝通,爭取政府支持天然氣發展事業,落實土地等相關問題。
其次,城市燃氣企業應及早開展前期公關工作。城市燃氣企業在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和協調的同時,還需要向政府提供具備說服力的支撐性文件以尋求支持,文件應該包括天然氣市場需求情況以及天然氣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等內容。同時,通過多渠道在政府多層開展工作,為獲取特許經營權、天然氣價格調整及稅收減免等相關優惠政策奠定基礎。城市燃氣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建立政策研究機構或職能,密切關注國家和政府已出臺或可能出臺的相關政策,了解研究行業信息及政策變化,準確把握政策走向,盡快做出判斷、決策及采取相應的行動。
再次,建議城市燃氣企業與上游供氣方保持長期的良好合作關系。在現有氣源一般被上游石油企業所掌握的情況下,城市燃氣企業可以參與長輸管道的投資、建設,與上游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燃氣企業應盡可能打破單一氣源供應的局面,從不同的上游企業或不同的氣田引入燃氣,還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市場上的燃氣資源,有效保證氣源的供給,以多種形式的氣源作為應急和補充氣源,保持地區供氣穩定,并積極發展可調峰客戶,避免因氣源不足導致索賠。然后,積極探索靈活的經營模式和多樣化的供應途徑,提早采取行動,內容和形式包括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服務市場,加大對C NG、L NG等應用市場的開發力度,作為新型市場培育方向及企業補充氣源。同時,建議城市燃氣企業加快天然氣管道建設或氣源聯網,使區域天然氣自由流通,增加供氣調配的靈活性。
最后,城市燃氣企業應加強培養員工的服務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摒棄壟斷企業的舊思想,積極向用戶推廣天然氣使用理念,樹立城市燃氣企業環保節能的產品形象。價格是影響天然氣市場規模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天然氣利用領域對價格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建議城市燃氣企業在盡力贏得現有客戶支持信賴的同時加強工商用戶的開發,重點發展價格承受能力強的優質客戶,與用氣量較大的客戶簽訂長期供氣合同,轉移照付不議的風險。此外,建議企業加大力度開發各類下游產業鏈延伸和對客戶的增值服務,提高企業服務質量,打造高端服務類企業品牌形象,從而達到提升用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的效果。同時,在當地政府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城市燃氣企業在充分考慮氣源、氣價、地域、輸送管道等限制條件的基礎上,可以整合各類資源,適度集中發展天然氣發電產業。
如果說一個企業的戰略規劃是保證企業的正確發展方向,那么風險管理就是企業在發展時面臨風險如何對企業人員、財產、責任、財務資源等進行保護的管理措施。城市燃氣企業在開拓市場時需要制定符合實際的發展戰略,與此同時,還應當建立一套與之相稱的風險管理應對方案,在企業面對來自市場的各方面競爭時為其保駕護航。此外,有效的風險管理工作是一個全體員工參與的過程,城市燃氣企業在建立市場競爭風險管理機制時,一定要與企業實際情況相結合,從實際出發,不搞形式主義,挖掘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的主動風險防范意識,讓企業投資者、管理者和員工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作用,從而達到效率與安全的最佳平衡,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1]馬英、尚鳳寶:淺析燃氣企業的風險管理[J].城市燃氣,201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Z].建城〔2002〕272號.
[3]劉毅軍、姜海超:開發利用天然氣要重視產業鏈風險[J].天然氣工業,2003(23).
[4]高鴻:淺談城市燃氣企業財務風險及應對策略[J].燃氣在線,2013,8(5).
[5]馮留森、李亞閣:城市燃氣企業面臨的風險與對策分析[J].城市燃氣,2008(1).
[6]董先聚:管道燃氣企業的危機管理[J].煤氣與熱力,2009(10).
[7]劉毅軍等:天然氣產業鏈下游市場的風險因素分析[J].國際石油經濟,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