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成林
關于“釘釘子精神”,習總書記曾有過論述:“干事業好比釘釘子。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才能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當前推進預算公開并以此作為深化財政改革的首要著力點需要發揚“釘釘子精神”。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的財政改革思路清晰,穩扎穩打,進展明顯。今年6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8月末,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預算法〉的決定》;10月初,國務院面向社會發布《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列出了預算管理的七項重點改革內容,第一項就是“完善政府預算體系,積極推進預算公開”,可見預算公開分量之重。
所謂預算公開,即政府年度財政收支計劃的編制、審批、調整、執行、監督的全過程都應當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眾公開,包括財政資金收支全過程和運行結果。如果把深化財政改革看作是一個釘釘子的過程那么以上每項方案、決定的出臺都是釘在改革釘子上的重重一錘,而預算公開就好比是這枚釘子的釘子尖兒。一方面,通過公開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同,降低改革的阻力;另一方面,通過公開引導、帶動其他任務的落實,增加改革的動力,最終將釘子釘實釘牢,建筑起現代財政制度大廈。
發揚“釘釘子精神”推進預算公開,需要深入持續地推進既定各項改革部署。進一步完善政府預算體系,下大力氣優化預算安排,細化預算編制,提高預算到位率,增加預算編制的科學性,保證有足夠透明的信息可以公開,公開之后社會各界能夠看得清楚。
發揚“釘釘子精神”推進預算公開,要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預算公開的制度辦法,建立健全定期統計和監督檢查制度,動態掌握公開情況,細化預算公開內容,擴大公開范圍,將部門預算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將專項轉移支付預算細化到具體項目,適時公開政府采購、政府債務、預算績效等重要事項信息,使預算公開成為推進財政民主化、法治化、科學化,破除深層次改革阻礙與藩籬的有力武器和最佳突破點,切實發揮好預算公開的釘子尖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