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杰
(丹東廣播電視大學 文法系, 遼寧 丹東118000)
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作用與途徑
孫曉杰
(丹東廣播電視大學 文法系, 遼寧 丹東118000)
興趣是促進與維系學生學習行為發展的必要條件,是獲取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保障.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如何培養與維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已成為推動英語教學改革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基于此,本文對在學校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進行闡述,對相關的培養途徑進行探討,旨在于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效果,促進學校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參考.
英語;學習興趣;培養;作用;途徑
學校英語教學的重要社會職能在于通過培養學生英語方面的聽、說、讀、寫、譯等基礎能力,來實現為社會培養與輸送具有較高英語能力人才的目標.相對與學生個體而言,通過系統的英語學習,提高自身的英語素質能力,是其在未來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實現自我健康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然而,作為非母語類的語言學習,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是確保學習行為持久性維系的必要條件,是學生不斷提升學習目標、實現對英語知識的不斷汲取、并最終實現自身英語能力體系構建、發展與完善的動力源泉.但是,由于長時期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使得“唯成績論”的教學觀念在學校英語教學中根深蒂固,由此引發了對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具有明顯的功利性與局限性.而這種狹隘的功利性教學目標的設置,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會產生嚴重的束縛作用,致使學生的自主意識難以得到有效的培養,其自身的學習需求無法得到切實的滿足.造成學生在被強制放棄“自我”的前提下,被迫進行接受式學習,因而,對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形成與發展,會產生嚴重的制約與阻礙.由此可見,解析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以及探討其培養途徑,對于適應素質教育理念的發展需求,推動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效果,提升學校英語教學的實用價值,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應用價值.
學習興趣是指人們對于獲取知識的關注與喜好的心理傾向,是維系學習行為、推動人們不斷求知、促進自身知識結構的更新、充實與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實現社會個體自我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學生時期是社會個體構建自身文化知識體系的重要階段,在此進程中,其學習行為需要學習興趣長時期的支撐與保障.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在好奇心理的驅使下,通過對學習內容的不斷體驗與感知,并在對學習體會達成逐步積累與沉淀的基礎上而形成的一種內在的學習心理需求,是促使與引導求知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理智的價值取向以及自主的學習態度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學校英語教學中,強化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于其求知欲望的不斷提升、良好學習行為的長期保持以及實現學習效果的最優化,更突顯出極其重要的促進與保障作用.
2.1 加強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有機生成,促進其英語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提高
興趣意指人們對于某一事物的喜好與專注,是一種積極心理的自主反應形式,是引導與支撐人們對于所喜好事物內在本質與機理進行深層次探究的原動力.相對于學校英語教學而言,通過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強化其對于英語學習重要意義的理解與認知,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促進其自主學習意識的有機生成.自主學習是學生根據自身的發展需求而開展的具有針對性的學習行為方式,能夠有效地充實與拓展自身的知識結構,實現其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提高.而通過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促進其自主學習意識的有機生成,用以規范與引導其自主學習行為的順利開展,能夠確保學生針對自身英語能力的缺失進行行之有效的增補,進而促進其英語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發展.
2.2 強化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專注程度,進而確保英語教學社會職能的有效發揮
英語是我國學校教學內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社會培養與輸送具有較高英語能力水平人才的社會責任,其社會職能在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能力,為其未來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實現自我全面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傳統的學校英語教學的社會職能之所以無法得到切實的發揮,其主要原因在于:因“唯成績論”思想的束縛,使得教師的教學行為以確保考試合格率為唯一目的,而學生的學習行為緊緊圍繞著“考核分數”這一狹隘的目標取向,為了達到理想的考試分數,學生被迫放棄自我,在背離自主意識與興趣指向的前提下,進行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式學習,久而久之,其英語學習的壓力會逐步增大,進而產生抵觸情緒,并由此降低對于英語學習的關注程度,使得學生英語學習的價值取向偏離于英語教學自身社會職能的范疇,造成了學校英語教學的最終結果僅僅是培養出“高分低能”的無用之才.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關注與重視程度,使得學生充分理解英語學習對其自身全面發展的重要價值,使其學習行為由傳統的無趣狀態下的接受學習有機地轉變為饒有興趣的自主學習,進而實現對英語教學社會職能的有機喚醒,促使其社會價值的充分體現.
2.3 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是基于素質教育理念引導下的創新行為,有助于教學思想的轉變,能夠促進英語教師隊伍對自身素質能力的調整與重構
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著重點的教學形式,是對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變革與創新.此教學形式修正了應試教育思想束縛下的無視學生自我發展需求以及興趣取向,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的強制性弊端,實現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喚醒以及自主意識的開啟,切實體現出素質教育理念所強調的“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因此,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流的教學形式的運用,必將引發教學思想的轉變以及教學體系的創新.相對于學校英語教學而言,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實質在于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促進其自主學習意識的有機生成,進而有效地滿足其自我發展的需求.這種教學思想的轉變,對于學校英語教師群體的整體素質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促使教師隊伍在積極轉變教學思想的基礎上,更新教學觀念,積極自主地對自身素質能力的結構進行有機的調整與重構,以便于充分適應與滿足學校英語教學的發展需求.
3.1 打破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實現教學理念的轉變
應試教育之所以與社會發展的主流形式背道而馳,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價值取的確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與狹隘性,教學目標的設置凸顯出明顯的功利性,而在教學方法的則用上又呈現出明顯的強制性弊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受要嚴重的屏蔽,學習興趣無法得到有效的激發與維系.因此,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生英語學習行為,是一種缺失“自我意識”狀態下的無趣行為.由此可見,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首要環節在于徹底打破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實現教學理念的徹底轉變.教學理念是教學活動得以開展、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導向,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其綜合素質能力的有效發展,已成為學校教學發展的核心取向.而學習興趣作為自主學習意識生成的先決條件,更應在學生自我全面發展的進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積極轉變教學思想,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就成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基礎.
3.2 注重對課堂教學趣味性的融入,以樂趣激發興趣的產生
樂趣是使人感到快樂的情趣,能夠喚起人們對于某一事物的覺醒與專注,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相對與學生的英語學習而言,樂趣能夠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壓力,放松情緒,愉悅心情,能夠引導學生視英語學習為樂事.同時,樂趣是凸顯寓教于樂的必要條件,是增進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基礎,尤其是對于非母語類的英語學習而言,注重對快樂元素的引入,能夠有效地消除英語學習給予學生的生澀與枯燥的感覺,這對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另外,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活躍教學氛圍,促進師生間良性互動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建立起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以及相互依賴的新型師生關系,這對于激發與維系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學校英語教學中通過對諸如:模擬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景再現,用以活躍課堂氛圍,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亦或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融入快樂元素來實現寓教于樂等方法的運用,來實現對趣味性元素的融入,用以喚醒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樂趣,是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首要環節.
3.3 采用循循善誘的手段,喚醒學生英語學習的好奇心理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相應的手段進行持續的刺激與點撥,以期達成對學生學習頓悟的激發與喚醒,進而確保學習興趣的持久性.興趣生成的另一必要條件在于對好奇心理的喚醒,好奇心是社會個體對新奇事物所表現出的關注、操作或提問的心理傾向,是社會個體開展學習行為的內在動機之一.因此,在學校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好奇心理就成為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關鍵環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把握學生好奇心理的發展指向,采用循循善誘的手段,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漸進式引導,用以維護學生英語學習好奇心理的持久性保持,進而實現對其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機喚醒與激發.
〔1〕方曉梅.人才應用能力主導下的英語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6).
〔2〕劉曦,韓立權.多媒體教學模式對提高英語視聽說能力的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8(01).
〔3〕朱德全,張家瓊,桂平.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教育研究,2010(04).
G642
A
1673-260X(2014)07-02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