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河南 鄭州451191)
大學英語閱讀策略研究
王蘭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河南 鄭州451191)
為了滿足新時代和教育的要求,基于新時期對英語閱讀能力提高的需求,對大學英語閱讀展開策略研究.筆者對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閱讀中的應用加以完善,同時還對英漢的閱讀策略進行比較性分析.通過分析英語和漢語閱讀的本質、閱讀的策略和相似規律,進而提出英語閱讀中應當借鑒的漢語閱讀的優勢.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英語閱讀;策略;比較
進行閱讀策略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提升其閱讀能力和合理使用策略的能力.因此,了解并掌握閱讀策略教學方法,對改進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最新修訂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中明確提出了:教改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培養自身的個性化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提高.新的教學環境應當讓學生自主的選擇適合個人發展的材料和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閱讀策略是學習策略的重要內容,有利于培育學生主動應用閱讀策略的能力,在閱讀中發現并解決問題,成為主動學習的高手.
進行閱讀策略的訓練,是提升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國外研究學者從上世紀末開始,就提出了要將英語教學和策略培訓融合起來,讓策略教學成為英語教學的常態.在新時代下,要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大學英語教學除了要承擔知識傳授的責任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策略的培育和訓練.
進行課堂閱讀策略的培養是建立在如下的思想上的:要取得成功的閱讀比如要合理的使用策略.一個學習者,特別是閱讀不是很熟練的學習者,其可以通過有目的性的學習其他優秀者使用的策略來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并對閱讀過程進行有目的性的自我監督來實現主動學習的目標.所以,筆者認為,要想真正能夠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將大學閱讀策略教學的目標確立為:學生可以有效掌握并熟練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能夠在閱讀前、中、后做好自我監督和靈活的調整,并對自身的閱讀效果進行評價,促進自身閱讀水平的提升.
關于策略的教學是最近些年來國內外教育理論界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它也是今后實施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點.關于閱讀策略是整個策略教學當中的核心,對于提升我國學生的閱讀效率和效果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關于閱讀策略的教學目的在于傳授給學生一種科學的閱讀方式和應用方法.通過結合學科間的閱讀策略的教育成果,對于優化我國過往的閱讀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2.1 任務型教學法的優勢
任務型教學法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為應用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學實踐者廣泛認可和接受的一種外語教學方法.與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比較,任務型英語教學不僅吸收了傳統教學的優點,而且顯示出其特有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有明確目標,易于激發主動性.基于任務型的閱讀教學首先有明確的目標,這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目標有定向的作用,它能讓學生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努力,并且可以在完成任務之后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2)運用多種語言技能,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要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學生往往要調動原有知識結構中的多項知識,運用多種方法來達到目標,這就有助于學生對目標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
2.2 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與改進
根據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特點,英國語言學家Jane Willis把任務型教學模式分為閱讀前(Pre-task)、閱讀中(While-task)和閱讀后(Post-task)三個階段.(1)閱讀前階段.閱讀前階段的教學目的是熟悉教材的主題,開展預測內容活動.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課文的主題和任務.導入任務時,教師要運用提問、討論、圖像等多種方法,把任務呈現給學生,引入任務閱讀話題,激活任務相關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產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充分做好閱讀準備,熟悉閱讀任務.為使學生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需要做好以下準備工作.a.介紹背景知識,b.掃除語言障礙,c.明確閱讀目的.(2)閱讀中階段.經過閱讀前階段的準備后,學生已在大腦中勾勒出課文主題的大概輪廓,并對課文內容有所了解,這時教師就可引導學生進入閱讀中階段—“任務環”階段.閱讀中階段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弄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課文的結構和具體內容.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閱讀活動,通過運用各種閱讀方式和技巧來閱讀和理解課文,獲取信息,培養閱讀技能.實施課堂閱讀教學通常包含以下幾個步驟.a.掃讀,b.略讀,c.詳讀.(3)閱讀后階段.a.展示.學生可以按照個人或這小組的形式通過表演、報告等一些方式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閱讀任務的完成情況.b.討論與評價.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觀點或興趣去進行一些交際任務.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以討論的形式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鼓勵性的評價.c.布置作業.在課后安排給學生文章改寫、縮寫或續寫以及短文填空、閱讀理解等相關內容的作業.
閱讀策略的教學究竟要傳授何種策略呢?通過分析漢語和英語的閱讀策略的教學,從理論和實踐的經驗說明了,下列的策略可以推動學習者閱讀水平的提升.我們可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經驗的借鑒,來嫁接到英語閱讀策略的教學中來.
3.1 確立重要信息的策略
閱讀能力較高的讀者一般可以按照閱讀的目的來差異化的去區分和確定重要和不重要的信息.文章里的重要信息一般能夠通過兩個辦法去確立.第一是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要表達的核心意思和觀點,優秀的閱讀者往往可以更好的去把握作者文章的核心部分.第二是閱讀者進行閱讀所需要的基本信息.有些情況下,二者是呈現出一致性的,有些情況下,二者又存在較大的差異.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指導學生按照閱讀目標來區分性的閱讀重要和不重要的內容.但是在過去,往往進行閱讀的教學一般強調讓學生去找出作者的寫作核心而不是讓學生基于某種需要來確定閱讀的重點信息,這樣就無法滿足學生今后的多元化需求.
3.2 高度概括信息的策略
進行信息高度概括的策略指的是在閱讀過程中抓住所閱讀材料的大致框架和行為梗概,它是對原文精華的濃縮.在閱讀過程中使用信息的概括策略,有助于認知活動的分析和整合加工.在過去進行閱讀的教學中,我們更加偏重于概括能力的訓練.很多教師忽視了概括要根據目標的差異而靈活應變,在教學中,一般概括可以被劃分為2種,第一種是為了便于文章理解而進行的,是給閱讀者看的,概括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較為自主.第二種往往是在具體的框架下對文章進行概括,并要按照一定的概括規范.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往往更加關注后者,而忽略第一種.這樣的話,學生更多的是為了迎合教師的指揮而去進行閱讀的概括,無法做到邊讀邊總結,無法對文章進行有效的理解和把握.
3.3 合理推理信息的策略
進行文章內容的推理指的是閱讀者在特定的語境里,使用自身既有的知識加上文章提供的信息來完成新知識體系的建設過程.即便是最基礎的閱讀材料也要使用合理的推理去填充文章省去的內容.在閱讀過程中,一般可以使用兩種推理手段:第一是闡述式的推理,指的是運用推理手段將文章沒有直接表達的內容闡明清楚,進而實現對文章深入而又全面的理解.第二種是連接式的推理,指的是運用推理工作將文章的各個部分的內容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統一而連貫的整體感受.一個成功的閱讀理解過程是富含創造性的,我們需要引導學生積極運用既有知識和推理來充實那些略去的信息,充分的感知隱晦的內容,將文章的各部分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實現對文章的理解和深入把握.
3.4 提出并解決問題的策略
另外,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出和解決問題是推動理解的有效手段.第一,提出和解決問題可以對整個閱讀過程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將閱讀者的關注引導到為滿足閱讀要求不斷深入的去理解文章的信息上,讓信息的獲取更為深刻.第二,提出和解決問題可以推動文章信息加工進程,促進人們閱讀的積極性.第三,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和解決問題可以充分的拓展閱讀者原有的閱讀知識體系和深度,用自身的閱讀經驗和既有知識來重新解釋所讀材料的內容.一般來說,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主要方式,學生的質疑則往往缺乏足夠的重視.這樣,閱讀教學就變得非常被動,學生的主體性無從體現.另外,一些教師害怕學生不能客觀、準確、深入的去把握文章的內容,其會經常的對文章的每個部分進行細致的分析,然后再給出權威性的結果.這樣的話,學生很容易喪失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的興趣,習慣等待老師給出的結果.這樣的話,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重視起學生提出的問題,關注學生的閱讀心理變化,盡可能多的鼓勵他們去提出問題,然后再給予科學的引導,幫助他們在問題的不斷解決中來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
3.5 激活既有知識策略
學生在閱讀之前能夠擁有足夠的既有知識,在閱讀的時候是否可以激發這些知識來影響他們對所閱讀材料的記憶和理解深度.對于學生而言,閱讀理解的過程更多的是依賴過往知識的積累與所閱讀材料信息間的碰撞和交互作用.如果學生沒有充足的既有知識,也沒有在閱讀中激活既有知識,閱讀的效果往往局限在淺層階段.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既有的知識和閱讀經驗,讓學生通過原有知識和閱讀材料的信息交互實現對文章的把握和理解.另外,還要將閱讀課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積累更多的閱讀經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實現學生閱讀從質變到量變的提高.
3.6 監控理解效果的策略
一名優秀的閱讀者之所以能夠很好的閱讀,不但在于其對文章有著更為深入的理解,還在于其在閱讀的時候對自身有著良好的監督和調整,這是自主性閱讀的集中體現.我們需要讓學生漸漸的領會到:閱讀之前要清晰自己的目閱讀目標,閱讀過程中要選取滿足閱讀目標、閱讀材料特征和個性需要的閱讀策略.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還要不斷監控自身對閱讀的理解廣度和深度,并按照外界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在閱讀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對自身的閱讀過程進行評價.閱讀理解中的監督并不是單純對閱讀的形式和內容進行監督,更要監督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需求的變化.只有不斷拓展閱讀視野,加深閱讀體驗,使用各種各樣的閱讀策略,并不斷監督和完善自身的閱讀行為,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在進行閱讀策略的教學當中,要及時的發現學生存在的客觀和主觀問題,并在其中施加引導,讓學生以正確的心態去進行閱讀.當然,大學英語閱讀策略的教學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需要從很多方面著手去提升.在這樣一個過程,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要,變機械式的教學模式為學生主動學習、主動體驗的閱讀.英語閱讀的策略教學要建立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下,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最終實現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不斷提高.
〔1〕盧曉梅.論閱讀策略與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D].首都師范大學,2005.
〔2〕林衛萍.英語閱讀策略調查研究[D].蘇州大學,2001.
〔3〕謝艷紅.大學英語閱讀策略實證調查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03).
〔4〕趙云麗.近十年大學英語閱讀策略研究綜述[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2).
G642
A
1673-260X(2014)07-0246-02
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資助(13240041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