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閱讀療法的“離身認知”與“具身認知”原理*

2014-03-30 12:06:30□鞠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4年6期
關鍵詞:經驗動作心理

□鞠 鑫

1 引言

1810年美國醫生本杰明· 拉什呼吁精神病院提供有益健康的讀物,通過閱讀減輕環境給病人的壓力,以矯正病人的病理性情緒狀態,拉開了西方閱讀療法研究與應用的序幕。兩百多年來閱讀療法的研究成果豐碩,但由于學術界對閱讀療法作用原理探索的局限,閱讀療法的應用仍不廣泛。傳統的閱讀療法原理基于“身心二元”的理念,主張閱讀直接影響或改變人的認知,從而起到心理保健作用。然而傳統觀念中的認知是脫離人的身體而獨立存在的認知,即“離身認知”(Disembodied Cognition),這導致閱讀療法原理缺乏現實性和生態性。閱讀過程中到底有沒有身體動作或機能的變化?身體在閱讀過程中發揮什么作用?閱讀與身體、認知之間有什么關系?近年來興起的第二代認知科學——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為解答這些問題提供了思路。具身認知觀不贊同傳統的身心關系論,倡導身心一體,強調人的認知是大腦和身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本文詳細解析了閱讀療法的“離身認知”與“具身認知”原理,試圖揭開閱讀與身體、認知之間的關系,讓閱讀療法回歸本真的人和現實生活經驗。

2 閱讀療法的“離身認知”原理解析

2.1 離身認知觀概述

國內外學者從不同側面剖析了閱讀療法的作用機制,這些分析大多繼承了離身認知的理念,將人的心智內部狀態看成抽象的邏輯或計算過程,閱讀療法的作用就在于閱讀直接影響或改變人們頭腦中的認知,與人的身體或外在環境沒有關聯。追溯至哲學根基,乃源于身心二元論。身體在身心二元論思想中處于被貶斥和受壓抑的地位。柏拉圖把人的身體和靈魂對立起來,笛卡爾重新思考了身體和心智的關系,他的格言“我思故我在”強調了身體和心靈的彼此獨立。離身認知觀在本體論上采取了這種身心二元立場,堅持人的心智和身體是分離的,心智發展不依賴身體。對閱讀療法作用原理的探索,大多數學者秉承了身心二元論,用“離身認知”來解析閱讀如何對人內部認知的“黑箱”起作用。就像人的生理反射的S-R(刺激-反應)聯結,閱讀療法“離身認知”的作用原理認為閱讀就是S,人的認知心理就是R,通過調整閱讀內容或方式,人的認知心理直接被改變。

2.2 閱讀療法“離身認知”原理的主要觀點

2.2.1 心理動力學的觀點

1949年美國學者卡洛琳·施若德(Caroline Shrodes)首先在其博士論文中提出了閱讀療法的心理動力學解釋。大衛·羅素(David Russell)和卡洛琳·施若德在論文《閱讀療法研究在文科課程中的作用》中主張讀者會因認同作品中的人物,而產生情緒的抒解凈化力量,然后在認知與行為上產生領悟作用。認同、凈化、領悟是閱讀療法的主要作用原理[1]。

海因斯(Hynes)和海因斯·貝瑞(Hynes-Berry)認為閱讀療法的心理歷程包含認知、檢視、對比和應用。認知即讀者認同故事中人物的經驗、行為或問題。檢視即讀者分析自己的感覺與觀念,反省究竟哪些感覺、反應對自己有真正意義,逐漸釋放個人情感。對比即讀者通過檢視產生了新感覺觀念,與故事中主角對照,做出更深入的檢視。應用即讀者將自己的行為態度與問題加以整合,評估改進[2]。

臺灣學者王萬清綜合了東西方一些學者的觀點,提出閱讀療法的原理體現在投入、認同、投射、凈化、領悟和應用六階段。首先,讀者專心投入于故事內容,選擇主角和事件;讀者對故事主角、事件、背景產生認知,并依個人背景、知識經驗進行理解,形成喜愛感受,產生認同;接著產生投射作用,讀者試圖以主觀經驗解釋主角的行為和遭遇,并積極投入情感和智慧,采取解決問題或困境的行動;然后讀者對主角產生移情,進入主角的故事,借用主角的眼睛、耳朵和思想去感受情緒的發展及故事中的人際關系,之后再回到現實世界,省察凈化這些反應及其影響;當讀者將自己和故事中的主角比較,逐漸領悟,對自己的觀念行為進行調適,并建構新觀念;最后讀者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仿新的行為模式,或在腦海中塑造心象,預演新的情境與行為反應,并在真實情境中應用,使領悟的觀念付諸實踐[3]。

國內學者王波梳理了閱讀療法牽涉的共鳴、平衡、凈化、暗示和領悟等心理動力學原理。共鳴是閱讀療法的第一步,人們在欣賞作品時,有意無意地將作品中人物的特征、經驗、情感等和自己對照,如能吻合則發生強烈的認同和共振,從而獲得感情等方面的支持。一些悲劇性作品則能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慢慢地心靈得到凈化、心態恢復平衡,能夠理智冷靜地看待生活,從容沉著地面對壓力,避免身心崩潰。暗示貫穿了閱讀全過程,積極的他人暗示或自我暗示對讀者的心理狀態產生較大的正面影響,減輕或消除讀者心理或生理癥狀,有利于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經過了共鳴、凈化等過程,讀者對欣賞對象深層意蘊的追問和思索,便是領悟,這也是閱讀療法的最大效果所在[4]。

2.2.2 認知-行為主義的觀點

認知-行為主義對閱讀療法作出了強有力的解釋,并開展了一系列實驗研究。認知-行為主義者堅信“人不是被事情本身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例如埃利斯(Ellis)指出,人們的情緒是由人的思維、信念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們陷入情緒障礙中;貝克(Beck)指出,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于適應不良的認知。人們的心理問題源于先前建立的個人經驗形成了不合理認知及不良行為模式,認知-行為療法就是要努力使患者意識到自己扭曲的想法造成了心理困擾,日常的行為模式又強化了這些扭曲的想法,同時幫助患者建立合理和現實的想法以取代那些扭曲的想法[5]。

研究者發現閱讀療法與認知-行為療法結合,更有利于讀者進行自助心理治療。以認知-行為理論為基礎的認知-行為閱讀療法就是幫助求助者識別自身歪曲的、導致抑郁的觀念,在很少或完全沒有治療師監督的情況下,主動進行閱讀和練習,并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及練習水平,以構建理性的經驗或觀念[6]。閱讀療法改變認知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在于閱讀過程中,幫助讀者認同閱讀材料中的角色,尤其是這些角色具有的與讀者自身相似的困惑,讀者也學習到這些角色應對挫折的方法,并且遷移到自身[7]。

作為一種自助式心理治療方法,近三十年來認知-行為閱讀療法已經得到小組實驗、個案分析和元分析的證實。如斯考因(Scogin)團隊開展的認知-行為閱讀療法在老年人輕中度抑郁癥治療中卓有成效,療效可以持續兩年之久,他們還發現在治療師與讀者盡可能少地面對面接觸情況下閱讀療法效果最好;卡爾伯林(Carlbring)等發現治療師在開展認知-行為閱讀療法的過程中,借助電子郵件或電話與患者進行少量交流互動,更有助于驚恐障礙的治療。

3 閱讀療法“具身認知”原理解析

上述閱讀療法的“離身認知”原理著眼于閱讀給認知帶來直接改變,沒有將人的身體或所處環境納入其中。但是就現實的人而言,身體和環境的功用恰恰不能忽視,第二代認知科學——具身認知正是在這方面給閱讀療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3.1 具身認知觀概述

離身認知觀由于對身體的過度貶抑和對心智的片面褒揚而日益受到質疑。直到海德格爾的“存在”、梅洛·龐蒂的“具身的主體性”概念出現,才逐漸打破了離身認知的壟斷。具身認知觀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認知是基于身體的’觀點在認知科學中迅速占據了顯赫地位。具身認知觀主張人的認知、思維、情緒、態度等心智活動都是基于身體和源于身體的。身體及其環境決定了心智,身體與世界的互動決定了認知的性質和內容,如果沒有身體的物理結構及屬性,沒有身體的知覺及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就不存在心智活動。人類的閱讀是一種高級認知活動,閱讀過程中人的心智也必然受到身體及其環境的塑造、限制和調節。

3.2 閱讀療法的“具身認知”作用過程

閱讀療法以語言文字為工具,語言文字的具身性決定了具身認知在閱讀療法中的關鍵作用。在離身認知框架下,語言文字的理解被認為是通過抽象規則和表征的理解進行的,而關于具身認知的研究發現,語言文字本身植根于動作和知覺系統中,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源于具體的身體感知系統。

3.2.1 語言文字的審美特點激活具身體驗

美學中較早發現了語言文字的具身性。英國詩人霍斯曼曾說詩對于人的影響大半是生理的。中國美學家朱光潛也專門撰文《從生理學觀點談詩的“氣勢”與“神韻”》,詳細闡釋了閱讀詩文的生理變化。首先,詩的節奏就是情感所伴的生理變化痕跡。例如李白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和杜甫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兩句相比,一個沉重,一個輕快,在音調節奏上直接影響到呼吸循環及發音器官,間接影響到全身筋肉,人們讀詩時就由節奏音調所暗示的生理變化而受情感浸潤。其次,詩文所生的生理變化還包括模仿運動。有些詩文描寫戲劇性的情境,讀者讀詩如看戲,情節生動,不僅喚起明顯的視覺意象,還激動許多筋肉運動的感覺。例如讀到《史記﹒刺客列傳》中“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仿佛自己也要作“把”、“持”、“揕”等動作,全身動作不由自主緊張起來。第三,閱讀詩文還能引起適應性運動。以感官接觸外物時都要起適應動作,像仰視側聽,目的在以身體牽就所知覺物,使知覺愈加明瞭,不必與意象所表現的動作相同。例如讀李白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人們覺得氣象偉大,似乎要抬頭聳肩,張開胸膛,暫時停止呼吸領略它;讀賀鑄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人們覺得情景凄迷,似乎要瞇著眼睛用手撐著下肋,打一點寒顫去領略它。朱光潛認為那些帶來生理變化越多越顯著的詩文,人們越覺得緊張亢奮激昂,易生“氣勢”感覺,那些帶來生理變化越少越輕微的詩文,人們越覺得松懈靜穆閑適,易生“神韻”感覺[8]。

除了詩文引起審美生理運動,王波認為可以推延至小說、散文、哲學、宗教、圖畫、雕塑、音樂等,皆能引起人的生理變化。例如武俠小說作為“成人的童話”,留給讀者無限想象空間,任你在其中縱橫馳騁、逞勇斗智、扶弱除暴、纏綿悱惻……一部讀下來往往是面紅耳赤,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內在的生理運動的反應不可謂不大[9]。語言文字帶來生理變化或運動的具身體驗正是閱讀療法心理保健作用的關鍵一環。

3.2.2 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激活具身體驗

人們在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時,是否也會引起生理變化呢?身體的運動或經驗是否參與了語言的理解?現代心理學及語言學中關于“概念”的實驗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證。概念是人類語言的基本要素,按照離身認知的觀點,概念是以抽象符號的形式存在的,而具身認知觀認為無論具體概念還是抽象概念都是基于人的身體經驗形成的,不同的感覺運動在大腦留下不同的感覺運動痕跡或經驗,人們對概念的加工理解會激活相應的身體經驗。

生活中人們首先通過感官運動經驗建構了一些具體概念,包括空間關系(如上下、前后)、動作經驗(如走、吃)等。讀者在閱讀和理解這些具體概念時,往往激活身體的體驗。以“玻璃杯”這一概念為例,當人初次接觸一個玻璃杯時,會產生多通道的知覺、運動及內省體驗,如對玻璃杯的形態、顏色、敲擊聲音的知覺以及賞心悅目的情緒狀態,這些視聽覺及內省的身體經驗構成了對“玻璃杯”這一概念的多通道表征。之后,當對玻璃杯這一概念進行理解時,人的生物神經系統就會激活多通道的表征,模擬出類似的知覺、運動和內省體驗,個體就猶如看到玻璃杯,聽到敲擊玻璃杯的聲音[10]。

與人的動作經驗密切相關的動作詞語是人類語言中出現頻率較高的概念,一些行為實驗結果發現,人們對動詞的理解引發了肢體運動,比如給人們看一些動詞,同時要求做抓握動作,那些與手部動作有關的動詞會對抓握動作產生顯著影響;人的身體姿勢也受到動詞影響,當人們聽到描述人的行為動作語句時,腳部中心位置的壓力增大,而描述靜態物體的句子則沒有引起這種變化[11]。漢語中也有大量涉及身體及動作的四字詞語,如眉開眼笑、手舞足蹈、高抬貴手、左膀右臂、削足適履、邯鄲學步、腳踏實地、剜肉補瘡等。人們在閱讀這類詞語時往往有意無意地進行想象,在想象中人們模擬現實世界的事件,仿佛那些事件真的出現在眼前或者人們正在經歷類似的事件。想象中這些事件也會誘發鮮活的知覺體驗,這種體驗基本上類似于實際事件發生時產生的體驗,這就是心理模擬的過程。國內學者通過實驗證明了漢語動作成語心理模擬過程的具身性,例如讓人們閱讀一些包含手部行為、面部行為、口部發音行為或腳部行為的動作成語,發現人們在進行動作成語理解時激活了大腦頂葉、額葉和顳葉的語義系統,以及額葉的感覺運動皮層,對這些動作詞語的理解受到個體過去經驗的影響,表現出具身效應[12]。

人類的概念系統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抽象概念,人們無法從直接經驗中獲得這些概念,往往借助于表示具體事物的詞語表達抽象概念。閱讀中理解這些抽象概念時,既需要借助有直接經驗的具體概念來思考,同時,與具體概念相關的感知覺經驗也會被激活。比如“時間”作為重要的抽象概念,就是人類在對具體空間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并且人們通常借助空間概念來表示時間跨度。像漢語中的“期限很短”、“長夜”、“前天”、“后天”等詞,表明人們對空間的具體體驗影響了對時間的加工。而且腦成像的研究也發現參與空間加工的右頂葉在人們進行時間的理解時也被相應激活。具體空間概念還可以幫助人們理解事物之間的相似度,如“接近”、“差的很遠”等詞,人們閱讀這些詞語時可以通過直接的空間距離體驗來理解;或者幫助人們理解一些詞語的褒貶意義,如“提拔、拔尖”等往往與“上”的空間體驗相關,而“墊底、貶低”等與“下”的空間體驗相關。其他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雖然不一定借助具體概念進行,但理解過程中也激活了相關的感知覺運動腦區,如人們習慣使用的“過年”一詞會伴隨腳部動作腦區活動,“理解”一詞可以導致手部動作腦區活動。

3.2.3 具身體驗影響人的認知心理

閱讀材料中的概念需要借由身體的感知經驗而理解。當感知經驗被喚起時,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判斷和評估的認知心理會受到影響嗎?研究者基于人的身體運動方式、潔凈體驗和感知覺等身體經驗開展的實驗研究對此做出了解析。

身體運動方式會對人的認知心理產生直接影響。身體的接近和躲避動作體現出人們不同的認識,向前的動作往往意味著友好、喜歡和安全,后退的動作代表害怕和拒絕,意味著不安全;人們挺胸抬頭站立時比耷拉著雙肩時體驗到更高自信,完成任務后的自豪感更強;人們用牙咬住一支鋼筆時(牽動笑肌)比僅僅用嘴唇含住它時(不牽動笑肌)對自己的評價更積極樂觀。身體的運動方式同樣對意志過程產生影響,如洪(Hung)和賴博茹(Labroo)發現人們肌肉緊繃時,更能忍受疼痛,能夠拒絕美食的誘惑,意志力明顯增強[13]。

人類的語言中常常用潔凈概念表示道德問題,如漢語中“這種做法很骯臟”、“他是一個純潔的人”等。當人們面對生理性不潔和不道德行為時,都會產生厭惡的情緒反應和面部表情,以及退縮的身體姿勢,這說明道德概念可能是通過與潔凈相關的知覺經驗發展的。西方文化中早就存在受洗或洗禮的宗教儀式,似乎通過這種清潔身體的儀式,受洗者可以擺脫一些罪惡。在《麥克白》中,麥克白夫人慫恿丈夫麥克白殺死國王,她感覺自己手上好像沾染了骯臟的血,所以不停地洗手,以減輕內心的道德壓力。另有研究發現,身體潔凈后人們會認為自己與他人相比具有更高的道德品質;嗅覺潔凈與視覺潔凈情況下,人們也更愿意做出互惠行為和慈善行為,潔凈提高了人的道德標準,促進了美德行為[14]。

漢語中有許多描述性格的詞語,如態度“強硬”、思維“僵化”、個性“軟弱”等,都是基于人的觸覺感受。而且當人們觸摸或接觸硬物時,會將他人性格判斷為更強硬、嚴格或穩重,這說明觸感體驗影響到對性格的認知[15]。重感是與觸覺相關的另一種知覺體驗,漢語中常常使用重感描述價值的重要性,如貴重、器重、重于泰山、輕于鴻毛等,重感影響到人們對重要性的判斷,更強烈的重感體驗會導致人們對當前評判事物知覺為更加重要。比如當人們手里拿著更重版本的《麥田的守望者》一書時,會認為這本書在美國文學史上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16]。

閱讀療法的“離身認知”和“具身認知”原理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將人的具身體驗納入其中。離身認知的作用原理構建了“閱讀—認知心理”的直接關聯,無論心理動力學還是認知-行為主義對閱讀療法的解釋,都強調通過閱讀直接影響或改變人的認知。而具身認知觀的研究證明人類的閱讀過程表現出典型的具身效應。閱讀療法的具身認知原理試圖構建“閱讀—具身體驗—認知心理”三者的關聯:(1)閱讀療法指導師提供精心挑選的閱讀材料,這些閱讀材料在形式上的審美特點(如節奏、韻律、音調等)會引發讀者的生理運動,如肢體的模擬動作、姿態的適應動作等;在內容上讀者需要進行語言文字的意義理解,涉及空間、溫度、感知覺的具體概念會直接激發讀者的身體經驗,涉及時間、美德、人格等的抽象概念會借助有直接經驗的具體概念而激發讀者的感知覺經驗。(2)生理運動或身體感知覺的具身體驗引起讀者在認識、道德判斷、情感體驗等方面的心理變化。比如某些語言文字激活了人的溫冷知覺體驗,進而引起了讀者對人際親密度、人際信任的重新評估,另一些語言文字激活了人的潔凈體驗,進而引起了讀者對道德事件或他人品德的褒貶評價。

4 閱讀療法“具身認知”原理的應用

4.1 推薦書目要適當激發讀者的身體經驗

根據具身認知觀,語言文字的形式和內容都會激發讀者的身體經驗,然后引起讀者的心理變化,故在選擇書目時,要根據讀者的認知特點選擇那些能激發讀者身體經驗的書。對于年幼兒童,他們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開展閱讀療法時,盡量選擇角色生動、語言形象的書,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對小女孩的著裝、火光中的事物的描述,很容易激發讀者的感知覺經驗,讀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對于其他讀者,閱讀一些容易激活讀者身體經驗的中外文學名著對于輔助治療心理問題、提升人格素養大有裨益。如《西游記》中的語言有些讀起來像對聯,有些像古詩,有些又像宋詞或元曲韻律,小說的節奏韻律符合了人的生理變化,內容栩栩如生,容易激起讀者相應的視覺、聽覺體驗,使讀者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美德的認識更加深刻。

4.2 閱讀過程要積極引導讀者進行心理模擬

腦認知科學的研究表明,人們憑借感覺或運動腦區的心理模擬實現了語義的理解。行為動作在人類的思維和言語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閱讀治療過程中要積極采用真人圖書、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導讀者進行心理模擬,激活讀者相應的感覺或運動腦區,以具身體驗理解閱讀材料。真人圖書通過口語和肢體語言向讀者傳達自己的親身感知,鮮活生動的例證可以幫助讀者調動想象,在大腦中模擬感知體驗,并且讀者還可以與真人圖書進行直接交流,即時改變自己的感知體驗,這種方式充分發揮了讀者的主體性,提高了讀者進行閱讀治療的積極性。角色扮演是在閱讀治療中由讀者扮演書中的角色,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模擬,表演出該角色的心理或行為,增進讀者對角色的認識,使讀者的心靈得到升華,提高療效。

4.3 閱讀環境要符合讀者身心一體的需求

身心一體是具身認知觀的核心理念,認知的產生和發展是以身體結構和身體與環境的互動為基礎的。環境中某些因素刺激人的感知覺器官,引起身體經驗,從而引起人的認知心理變化。例如皮膚溫冷感影響人際親密度,溫暖體驗會增加社會親密感、增強人際信任感,溫暖的身體經驗還可以適度滿足因社會排斥引發的對人際交往的渴求,使人們認為自己并不孤獨;明暗知覺體驗也會對人的認知加工產生影響,黑色的視覺體驗容易引發負性的情感認知;環境或身體的潔凈不僅影響人們對美德的評判,還可以幫助人們排解不道德的情緒體驗。因此,實施閱讀療法的環境設置要符合讀者身心一體的需求,充分考慮讀者的身體經驗和心理狀況,從光線、溫度、色彩、座位、背景音樂、清潔衛生等細節入手,發揮環境對人的身體和心理成長的促進作用。但是,這些環境因素的量化指數,目前還未有明確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探索。

5 結語

“離身認知”原理在閱讀療法研究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但這種原理排斥人的身體經驗和環境作用,科學實驗已經證明脫離身體和現實環境的心智是不存在的,閱讀作為人類高級的認知活動,也無法離開身體經驗和現實環境而進行。“具身認知”原理則基于身心一體的理念,比離身認知原理更具現實性和生態性。雖然心理學和語言學的實驗研究為此提供了大量的證據,但是閱讀療法的具身性分析還處于探索階段,對具身認知原理還缺乏完善的提煉。而且由于中國人使用漢語開展閱讀療法,漢字的造字特點、字形演變、視覺空間特征,以及中國人的認知心理特點對閱讀療法心理保健功效的影響,亟待更精準的實證研究。

1 Oberstein K,Van Horn R.Books Can Help Heal!Innovative Techniques of Bibliotherapy.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and Library Sciences,1986,23(2):157

2 朱美華,張麗園.閱讀療法研究述評.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1):28-31

3 王萬清.讀書治療.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31-32

4 王波.閱讀療法.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8-27

5 Mckenna G,Hevey D,Martin E.Patients'and Providers'Perspectives on Bibliotherapy in Primary Care.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2010(17):497-509

6 Bilich L L,Deane F P,Phipps A B,Barisic M,Gould G.Effectiveness of Bibliotherapy Self-help for Depression with Varying Levels of Telephone Helpline Support.Clinical Psychology&Psychotherapy,2008,15(2):61-74

7 Alat K.Traumatic Events and Children:How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Can Help.Childhood Education,2002,79(1):2-7

8 朱光潛.朱光潛全集(第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368-373

9 同4:34

10 殷融,曲方炳,葉浩生.具身概念表征的研究及理論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12,20(9):1372-1381

11 Kosonogov V.Listening to Action-related Sentences Impairs Postural Control.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2011,21(5):742-745

12 蘇得權,鐘元,曾紅,葉浩生.漢語動作成語語義理解激活腦區及其具身效應:來自fMRI的證據.心理學報,2013,45(11):1187-1199

13 Hung I W,Labroo A A.From Firm muscles to Firm Willpower: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Embodied Cognition in Self-regulation.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011,37(6):1046-1064

14 Liljenquist K,Zhong C B,Galinsky A D.The Smell of Virtue:Clean Scents Promote Reciprocity and Charity.Psychological Science,2010,21:381-383

15 Ackerman J M,Nocera C C,Bargh J A.Incidental Haptic Sensations Influence Social Judgments and Decisions.Science,2010,328(5986):1712-1715

16 Chandler J,Reinhard D,Schwarz N.To Judge a Book by Its Weight You Need to Know Its Content:Knowledge Moderates the Use of Embodied Cu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12,48(4):948-952

猜你喜歡
經驗動作心理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黨課參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
動作描寫要具體
畫動作
動作描寫不可少
非同一般的吃飯動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尤物在线观看乱码|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美女无遮挡被啪啪到高潮免费| 国产chinese男男gay视频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国产精品第页|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欧美另类一区|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成年人国产视频| 欧美成一级| 无码人妻免费|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六月婷婷综合|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亚洲天堂2014|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欧美精品啪啪|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91无码网站| 亚洲综合专区|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黄色免费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91欧美亚洲国产五月天|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国产第八页| 亚洲精品另类|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AV熟女乱|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欧美网址|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精品|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91亚瑟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综合色视频|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成人免费黄色小视频| 91伊人国产| 亚洲一级色| 五月婷婷综合色| 91视频青青草|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伊人成人在线|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欧美在线视频a|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