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焱
網絡語言對青少年語言學習影響的研究
●高小焱
隨著網絡語言不斷發展和流行,其自身具有的特點開始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對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的影響更大。這些影響具有雙面性,而對負面影響我們要積極研究應對,注意引導青少年合理、健康使用網絡語言,真正提高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
網絡語言;青少年;語言學習
網絡語言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網絡語言是指一種信息符號系統,是傳統語言和現代高科技結合的產物。狹義的網絡語言是一種交際符號,是網民在互聯網上信息交流和處理的工具,如在QQ、BBS、聊天室等場合經常出現的詞語以及一些特殊的表達符號。本文所要分析的主要是狹義的網絡語言。
(一)網絡語言能提高青少年語言創造力
傳統的語言教學培養的重點是識字讀文,詞匯語句都講究嚴謹,要求學生要遵循語法規則,缺少了發揮和創新。但是網絡語言卻恰恰相反,在一個虛擬、自由的空間里為創新提供了良好氛圍。在網絡語言經濟性、有趣性、形象性等特點的作用下,青少年的思想更為活躍,創新精神得到更好的培養。研究表明,完全自由以及擁有無限發揮空間的網絡語言一方面充分調動了青少年的想象以及創造能力,另一方面也鍛煉了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及語言的適應和運用能力。
(二)網絡語言能提高青少年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在語言學習中對提高青少年的語言能力起著重要作用。無論是詞語的選擇、句子的組合、語序的調整、修辭方法的使用,不同思維方式最后產生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傳統語言講究邏輯性和條理性,而網絡語言卻是跳躍式的,追求創新和新穎,大大激發了青少年的思維能力。在網絡上,他們可以任意發揮想象,把一直隱藏的個性話語言都體現出來。如“5201314”(我愛你一生一世)、菜鳥、潛水、網蟲等。
(三)有利于轉變語文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的語文教學手段是格式化、單一化的,學生在學習中是處于被動地位,經常是死記硬背、重復訓練,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網絡語言的產生卻彌補了這些不足。網絡語言的有趣性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而創新性又激發了學生的獨立性和獨特性,使他們能夠真正體會到由“被動性”向“主動性”學習的樂趣。
(一)網絡語言沖擊著青少年的漢語習得規范性
1.網絡語言對現代漢語系統的沖擊。語言系統包括語音、詞匯和語法,而現在沒有一整套的規范條例來對網絡語言的發展進行約束,自由性和隨意性日益代替了創造性和有趣性,使整個語言系統陷入一種無序化狀態。首先,大量諧音詞給漢語語音的規范使用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大蝦”(產于水中的一種動物)=“大俠”(網齡比較長的資深網蟲)。其次,網絡語言區中大量別字的出現會給詞匯的規范使用帶來影響,并且新創造的詞匯會給人造成讀寫的困難,如“版主”=“斑竹”。最后,網絡語言語法的不規范問題非常嚴重,如“很女人、很德國、我吃先、失戀ing”。
2.網絡語言對語言學習方法的沖擊。正確的語言學習是一個有序、逐步推進的過程,包括書寫、遣詞造句、閱讀等習慣,但是網絡語言的出現卻打破了這條規則。網絡語言打著它自己獨特性、不規范性、有趣性的招牌來吸引著青少年的眼球,使他們混淆了兩種不同語言學習經驗,對傳統的語言學習產生了厭倦和懷疑,使傳統的語言教學方法受到質疑。
3.網絡語言對青少年語言表達能力的沖擊。在語句表達上,網絡語言忽視了嚴謹性和條理性,一般簡短和松散,并且在表達上夾雜了很多創新的符號和數字,如果長期使用,會使青少年的作文寫作受到很大的沖擊,而且口頭表達能力大大降低,甚至造成語義的模糊。
(二)網絡語言對語文教學產生了較大沖擊
傳統的語言教學要求語音準確、語法規范、邏輯合理,符合漢民族的思維方式和審美要求,而網絡語言的快速發展是社會多元化發展的結果,包括了許多不健康、不規范的內容。如果我們放松了正規的語言教學,那么青少年將失去接受規范的語言文字教育的機會,我們千年來形成的傳統文化也將丟失。
(三)網絡語言對青少年道德觀的沖擊
一個人的言語道德是正確道德觀的一種體現。網絡語言作為一門新興語言,也要遵守社會認可、尊重人格、內容健康的原則,但是一些粗俗的語言頻繁出現在網絡上。作為青少年群體,正處于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雖然他們想象力豐富,創新力強,但從心理到生理,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沒有成熟,很難對網絡上的不良現象做出明確的判斷。因此,粗俗的網絡語言過多出現不僅會造成心理上的污染,也會弱化對規范語言的使用,造成他們現實語言的弱化和閱讀能力的快速降低,使我國民族語言的精華被忽視。
由上面可以看出,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語言學習的影響是雙方面,也就是說,網絡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對此就要求我們不能對網絡文化完全抵制,也不能對網絡文化完全接受,要采取正確的態度去引導青少年接觸網絡文化。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加緊步伐去規范網絡環境、網絡語言,消除其中的消極影響。
(一)推動網絡語言規范化
在我國,傳統語言規范的標準主要是通過字典和詞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來推行的。這些辭書在編撰中不僅要堅持已有的語法規范,還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考慮受眾群體的語言實際,面對曾出不窮的詞匯和語法現象要不斷修訂和創新,與時俱進做好語言規范工作。
(二)加強語文基礎知識學習,提高青少年語言運用能力
傳統語文教育分“語言”和“文學”兩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因此青少年在漢語學習上一定要重視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包括音、形、義、語法等方面,做到正確、熟練地使用。因為音掌握準確能避免諧音,形掌握準確能避免別字,義掌握準確能避免生造詞。如果以上三點能做好,再進行語法的強化訓練,就能避免網絡語言的不規范,使青少年的語言運用能力大幅提高。
(三)改進教學方法,充分發揮青少年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在我國傳統語言的學習階段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初高中,學生將由淺入深開始學習語音、詞匯和語法,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時期,因此,對深受網絡語言影響的青少年來說,在傳統語文課中規范語言的正確使用是當務之急。首先,教師對青少年使用網絡語言要持有正確的態度,不僅要寬容,接受網絡語言中積極的部分,還要謹慎,不要一味放縱。其次,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式,創造自主、研究式、創新式的語言環境,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真正的語感體驗,切實提高青少年語言運用能力。
(四)加快網絡文明建設步伐,營造一個文明的網絡語言環境
如何加強網絡管理,建立文明網絡環境,給青少年營造一個健康、文明的網絡語言環境,是整個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此我們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加強網絡技術研發,建設網絡語言監控平臺,從技術上保證網絡語言中反動、錯誤的部分能被及時糾正和清理;二是宣傳正確導向,建立文明上網的道德規范,讓青少年能夠自覺運用標準、文明的網絡語言進行交流,幫助他們建立科學的語言觀。
(五)政府要發揮引領作用,做好立法、執法、宣傳工作
政府首先要把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全面規劃,使之有法可依,并且隨之時代發展不斷完善和修訂;其次,通過政府行為來宣傳語言規范的重要性,提高全國人民規范、文明使用語言的意識,促使青少年在多元化的語言環境中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摒棄網絡語言中不文明的現象;最后,各類部門,包括大眾媒體都要成為宣傳語言規范化、實踐文明語言的帶頭人和模范者。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網絡語言對青少年語言學習已經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果我們完全抵制網絡語言是不現實的,那么我們就一起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它,取其利去其弊,引導其向規范化方向發展,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和諧的語言環境,真正提高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
[1]劉海燕.網絡語言[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2]孫果哲.網絡語言對中學語文教學影響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2.
[3]李鐵范,張秋杭.網絡語言的負面影響與規范原則[J].修辭學習,2006,(02).
[4]王宇衡.論網絡語言對現代漢語的影響[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08).
(責任編輯:金傳寶)
高小焱/山東女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