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蘇州科技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江蘇蘇州,215011)
筆者所在的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所轄的建筑學、城市規劃、藝術設計、景觀學四個專業都是設計類專業,它們彼此共通,而又有別于高校開設的大部分其它專業之處在于:都是橫跨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的學科,業務培養目標也都是培養具備建筑設計、城市設計、室內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設計部門從事設計工作,并具有多種職業適應能力的通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基于此,這些專業的學生在大學中就必須受到建筑設計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項目策劃、建筑設計方案和建筑施工圖繪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而學生們在大學學習中所做的所有設計類作業多以設計圖紙、手工模型的方式保存了下來,形成了一批專業特有的教學檔案材料[1]。由于專業差異、存檔要求不盡相同等諸多因素的存在,造成各專業教學檔案歸檔達不到本科教學評估要求的現象大量存在,極大地制約了學校的發展。為此,筆者就如何完善現有存儲模式,從而更好地完成特色教學檔案的收集談談個人的一些想法。
我院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起設立專門的圖檔室,配備專門人員對設計類專業辦學以來每屆在校生的設計類課程作業進行按班級、設計課程名稱進行歸類保管。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這套系統存儲的檔案不但記錄了相關專業的不斷發展,時至今日,還在為整個學院的專業評估工作乃至學校本科教學評估工作提供專業的教學支撐材料,同時對評估專家形成對學校的評估報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高校紛紛建立了校園局域網,一批適合學校需要的教學管理軟件相繼投入使用。為了更好的保存這些具有濃重專業特色的教學檔案,傳統的紙質檔案存檔方式雖然依舊重要且必須強化,但檔案電子化備份的建設也刻不容緩。在此背景下,學院引入了特色教學檔案及其相關信息管理系統,這套系統軟件在系統界面、軟件易用性等諸多方面的表現令人稱道,優點顯而易見:
第一,采用與日常使用的電腦操作系統相同的界面,具有詳細的用戶功能菜單選項,使得系統美觀、便于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統操作的便捷度;第二,對日常使用的目標人群進行分類處理,設立各自的登陸模式和權限,從而全面實現不同人群對系統各自的訪問要求;第三,使傳統紙質圖紙管理備份工作實現了電子化,減輕管理者的工作量,節省人力、物力,降低辦學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盡管目前這種紙質存檔加電子軟件系統備份的管理模式優點突出,但是其缺點也日益明顯:
第一,設計類課程不同于大學開設的其他工科類課程,其考核形式往往是要求學生在一個學期內獨立完成一個的設計方案。所以,現有系統只是靜態保存期末設計完成的最終圖紙顯然是不夠的。學生在不同的設計階段所提交的三份草圖也非常重要。這些草圖,體現了學生的原始想法,以及根據老師所提意見作出的相應修改。這部分內容作用巨大,十分寶貴:通過這些材料不僅可以了解教師在課堂中的表達能力以及營造的課堂氛圍;可以總結教學活動規律,借鑒以往的經驗教訓,從而為學科建設和改革提供依據;還可以進行教學質量分析,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促進教學經驗交流以及為新教師提供優秀教案[2]。
第二,現有的這種存貯模式,圖紙的存儲依然是按照設計、年級、班級的方式來保存的,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非常完整地記錄整個學院的日常教學工作。但學校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型人才,具體到我們學院,就是希望看到學院是如何將一個優秀的但還不具備專業特長的高中畢業生培養成一個優秀的設計類專業人才,這就需要連貫的調閱某個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畢業期間所有的設計類作業,這樣才能看到這個學生通過不同的設計作業怎樣一點一點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從而從另一個方面考察任課教師的工作能力,考察學院的專業培養方案是否成功合理。這一點上,現有存儲方式還無法達到。
電子系統備份方面,在現有管理系統中加入設計課程教學過程記錄功能.具體設計如下:
由學生完成草圖并上傳至指定服務器,并留言相應地闡述自己的設計理念、設計過程以及遇到的相關難點;教師在看完草圖以及學生留言后,錄入對學生草圖的修改意見以及相關疑難問題的解決,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水平等進行相應的評分,生成草圖得分;學生在看完教師評語及修改意見后,在某一特定時間,在學院統一組織下,對教師的各個教學環節進行集中評價,并同時錄入系統,生成對教師的階段評分;由于草圖階段一共三次,管理員對三次生成的教師得分和學生得分進行匯總,學生的相應得分即為該生的平時成績,教師的相應得分將為其個人年度測評以及將來的職稱評審提供依據等;由管理員在校園網公布相關教師與學生的得分,接受大家的監督。
實現該功能除了需完成草圖的錄入,信息錄入管理功能之外,學生的集中評教打分也對系統的并發性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所以在設計和優化階段必須重點解決并發問題。具體考慮使用了如下方法:
第一,圖片服務器分離。眾所周知,對于網絡服務器而言,圖片是消耗資源最多的,于是我們可以參照許多大型網站采用的策略,將圖片存入專門服務器,將圖片和頁面分離。如此架構將大大緩解提供訪問頁面要求的服務器系統所帶來的壓力,并且可以確保不會因為圖片問題而造成系統崩潰。
第二,數據庫集群以及庫表散列。單一數據庫在面對大量訪問的時候,其瓶頸很快就能顯現出來,勢必無法滿足應用需求,于是數據庫集群或者庫表散列就變得勢在必行。而DB類型會對數據庫集群在成本、架構、擴張性方面產生限制,從實際使用情況來分析,要對系統架構進行完善,將庫表散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系統功能設計實現過程中,我們根據模塊將不同的數據庫分開,使具體功能模塊和相應的數據庫或者表一一對應,此外采取事先規定好的方法對某個頁面以及功能進行進一步細化,比如教師資料表,按照教師所屬專業進行表散列,這樣能夠更好地方便今后增加數據庫以滿足擴展需求以及提高管理的效率。
按學期、設計課程名稱為每一個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設計類課程及其相關信息檔案集。具體做法為:
3.2.1 規范檔案集的制作要求
設計課程通用材料例如教學任務書等必須為A4打印稿以方便長期保存;草圖階段的教師、學生交流互評表一律為手寫稿,要求字跡工整、清晰,并附有個人簽名;教師、學生評分表一律為A4打印稿,最終評分須有完整的計算公式,且相關任課教師以及課程設計組組長都必須在學生評分表上簽名;每門設計課結束之后,教師都必須對學生專業能力進行系統點評,并形成評價小結,附上簽名,永久保存。而在圖紙的留存方面,圖面修改時,要采用合理的水筆以保證字跡長久存在不褪色,文字說明必不可少以便日后查閱。
3.2.2 文字材料、圖紙檔案裝袋
使用厚度適中的檔案袋,按時間順序將處理好的設計課程文字材料裝袋。不同的設計課程要分開裝。每個材料袋表面必須寫好學生姓名、課程名稱、所在年級、完成時間以及對應的圖紙所在材料袋編號。材料袋中需包括課程任務書,教師草圖評閱書、學生草圖得分表、學生個人設計最終意見書。
統一學生圖紙尺寸,選擇合適大小的圖檔袋,按一袋一個設計的原則,將每個設計的3次草圖與最終正圖按序排放.材料袋正面要標注必要的信息尤其是標號,以備調閱。
3.2.3 完善裝訂標準
高年級的設計施工圖材料不同于其他材料,裝訂要符合國家標準,即:文字部分一定要匯編成冊,圖紙部分則不強求匯編成冊,但要整齊按序存放;匯編時設置統一的裝訂線,其距左右、上下邊距相等,以達到整齊、美觀的效果。
考慮到有部分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以及科研項目,對這部分學生在此期間完成的科研論文、所承擔項目部分的調研報告、圖紙等也應該按照上述要求納入檔案保管體系,這些材料為評估專家考察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最為有利的依據。
3.2.4 個人學習檔案編目
具體來說,應將個人學習檔案分為三部分,即日常教學設計類檔案、大學生社會專業實踐檔案以及專業科研檔案。日常教學設計類檔案應關聯到個人的文字檔案袋以及圖紙檔案袋。文字檔案編目包括材料的編號、材料目錄的編制、各種表格的制作。所有的文字檔案都應該有一個在材料袋內唯一的統一編碼,無論材料是單面還是雙面,一律打印在頁面的右下角。目錄放置在檔案袋的首頁,應包括該學生所有教學、實踐、科研項目及其各分項,并標明所在的統一編制的頁碼,方便查閱。社會專業實踐檔案以及專業科研檔案編目也應該效仿上述方法。
3.2.5 設置個人學習檔案存檔號
傳統的以班級分類的存儲模式,在應對部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留級等特殊的情況時缺陷明顯。一旦某學生留級,就需要將其檔案拔出,放入下一級。但是時間長久后,查閱學生的主要方式是根據其學號,這樣反而在判斷學生檔案所在具體班級時容易產生錯誤,造成不便。學號是學生入學時生成的固定唯一編號,不會因任何原因改變。所以,檔案號以學號排序的方式進行存儲就很好的避開了這些問題,顯得更為方便。
最后,將設計課程草圖以及正圖階段學生對任課教師的評分表單進行復印,然后按先設計課程名稱、后專業班級、再學年學期的原則單列出來進行匯總,放入每個教師的評教檔案袋,再結合各專業設計課程教學小組長的評教小結,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師教學成長檔案,從而為評估專家對教師的考核提供依據。
[1][2]陳偉,高校設計類專業圖紙規范存檔的重要性[J].經濟師,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