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芳
福州職業技術學院 (福州 350008)
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來看,教育領域的人們常常對教學中的認知因素比較重視,由此一來便忽略了情感因素于教學效果的重要性,在教學方式中二者得不到平衡,繼而引發了矛盾的出現。出現上述失衡現象違背了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將會嚴重影響教學活動的正常發展,隨后便會或多或少會受到自然規律的相應懲罰。其一,因為現代教學發展速度迅猛,而且必須保持這個發展速度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其二,教育工作者只認識到認知教育,而無法突破傳統教學理念,大大限制了教學發展空間,導致學生厭學、自暴自棄、學習效率不高、發展不均衡、身心健康嚴重受損等現象的產生。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情感教學也是以人文本理念出發的教學理念,情感教學的應用和普及有利于素質教學的快速實現。
在英語教學中運用情感教育,營造輕松和諧的英語教學氣氛,采用情感教學方式,基于現有教學方式與內容上進行優化,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平等舒適的師生關系,并且有助于調整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切實提高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2 情感教育的理論
2.1 國內外情感教育理論
來自美國的教育學家布盧姆對情感教育作出了詳細分析,并且將情感教學作為教學的三大目標之一。學校和老師應該盡其所能向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據了解,百分之九十五的學生在接受學校和老師的幫助之后都可以學好某一門課程,并且其掌握程度能夠達到較高水平。即使不能熟練掌握,與面對學習任務感到不知所措和恐慌的學生相比,得到幫助的學生至少會在學習中表現得更為輕松、愉悅。
關于情感教育,前蘇聯的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情感,教育就會成為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偽君子”,古今中外眾多學者、教育家、哲學家對情感教育都有深刻的認識,也正如上述至理名言所說,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在于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教學的藝術魅力和濃厚的情感。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學的情感,才能從教學中學到知識,才能進一步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最終稿才能主動地將精力充分投入到學習中去。
我國關于情感教育的研究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情感教育的理論基礎為“愉快教育”和“知情教育”兩種思想,這兩種教育思想為情感教育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何使學生感動,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坦誠,相互流露出真情,并且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讓學生放下心理戒備,說出自己對于學習的真實感受。
2.2 心理學理論
現代情感心理學理論認為,首先,擁有健康的情感,可以加強人的智力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意志旺盛、精力充沛,并且想象力變得更為豐富、活躍,思維也會變得更加敏捷。而最重要的是,情感教育可以將學生的記憶力大大增強,讓學生的記憶能力得到充分發揮。與之相反,消極的、被動的、不健康的情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會壓制學生的智力,影響學生正常水平的發揮,最終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心理學理論還認為,作為教育過程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情感教育需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從培養學生的社會品德和性情品質出發,發展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和自我情感,使得學生對周圍的人和事產生更加積極的情感,并且讓學生擁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和品質。
3 情感教育及其對英語教學的作用
3.1 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學
學生學習英語,并不只是學會拼寫單詞就可以了,還必須要通過不斷實踐來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因此,英語老師需要清楚英語教學效果的評價,必須以學生的英語掌握能力為基礎,必須知道學生積極踴躍參與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是學生良好地掌握英語知識的前提條件。英語老師在進行英語課堂設計時必須要圍繞學生特點進行設計,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學生的情感培養,并且能夠在與學生的接觸當中發現他們學習中、生活中出現的困難,從而為學生排憂解難,通過不斷鼓勵他們、支持他們,指引他們取得學習成果、走向通往成功的道路。基于此,英語老師要認識到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的主體地位,從授課開始就培養學生成為主人翁的意識。
從教學模式上來說,英語教學是師生之間長期的情感交流。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簡單來說就是英語老師在原有英語教學方案的基礎上,認真學習、分析心理學和教育學,根據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結合英語實際教學情況,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將英語知識以及教學中蘊含的情感毫無保留地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從知識學習中感受到老師對自己傾注的情感,以此完成教材、老師、學生三種不同主體之間的情感交流。英語老師應該明確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即通過科學手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并且保證教學過程中意志、情感、認知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均衡發展。與以認知研究為主的傳統教學理論相比,情感教育重新審視了現代師生之間的關系,將重視學生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尤其是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英語老師更加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反應和情感變化,并且從對其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學習動力,從而為接下來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3.2 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陶冶學生的情感和情操
英語教學中,英語老師不能只負責傳授英語知識,還應該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行積極的指引。情感教育屬于高尚情操培養的一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兩者的關系上來看,情感教育是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經途徑,只有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才能順利展開教學過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英語教學并非是脫離素質教育而進行的單獨教育,因為英語學科的特殊性,英語老師更應該注重情感教育,而不應該在學生學習英語時感受到任何壓力。因此,老師必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有趣點,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教課來打動學生、感染學生,潛移默化來使學生接受自己的授課內容,并且讓學生學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英語課本中的知識。
(2)增加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假如人們對一種工作或者一件事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就會產生無窮大的動力去完成它、做好它。學習英語也是如此,也需要學生對英語產生一種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感。而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需要英語老師花費心思去設計、去琢磨,比如采用最直接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設計,充分利用簡筆畫、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教材相關的工具和模型、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錄音錄像、圖片文字等,為學生創設更適合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利用新奇又先進的教輔工具進行教學,不僅能夠狗化單調的教材內容為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還能夠增加英語課堂的趣味化和形象化,從而讓學生產生新鮮感、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最終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成效。
(3)促使學生對英語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人們產生情感是源于某一個動機,動機能夠使得一個人具備強大的行動力,因此,從學生的學習行為中可以發現熱愛英語的學生對英語有著強烈的求知欲、熱愛欲等動機,多種正面的動機促使學生對學習形成強烈的學習欲望及主動學習的表現。事實證明,動機越強烈,行動力也就越大,而維持行動力的支撐也就越長久,因此,動機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顯得十分重要。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明白了學習目的學生才會自主能動進行英語學習,從而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對英語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在英語課堂中放開自己、大膽表達、主動配合老師的英語教學設計。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在合適的時間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為接下來的英語教學工作的展開作了良好的鋪墊。
(4)有效活躍英語課堂氣氛
現階段的中國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由于英語教學任務過多,不少學生反映英語課堂太嚴肅、太沉悶、太單調,為許多英語老師帶來了不少困擾。因為英語教材比較嚴謹,不能隨意進行教材的變動,造成英語教學模式比較固定。但是,情感教育可以讓英語老師放下顧慮,打破固有英語模式,充分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夠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互動當中。盡管情感教育表面上比較理論化,但是在實際英語教學中,情感教育可以轉換成許多教學方式,比如英語小組活動、講故事活動、英語課外游戲、英語情景對話、課本內容討論等,英語老師采用上述方式來活躍英語課堂的同時也可以在學生參與互動中對學生進行感情的表達和情感和傳輸。此外,形式豐富的課堂內容將課堂還給了學生自己,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自由發揮,進一步體現了情感教育的性質。
(5)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成功能夠讓人們感到成就感,同時成功的體驗一件事可以激發人們對這件事的興趣。從這點來看,情感教育的實施,通過讓學生充分展現自主能動性,讓學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潛力,讓學生感受到求知樂趣,讓學生對自己今后的學習更具信心和激情。情感教育能夠讓老師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并能夠促使老師因材施教進行英語教學,尤其是針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情感教育要求老師對他們進行耐心、溫和的輔導,理解他們所處的困境,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并且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糾正,從而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實現提高學習成績的愿望。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通過體驗學習的快樂來提升自信心,可以說情感教育的實施能避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焦慮、挫敗及自卑情緒,促使學生將精力更多地放到學習中去。
(6)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十一世紀,合作和競爭儼然已經成為社會上的兩大重要話題。首先,在當今社會,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感到了莫大的壓力。其次,社會上的任務工作都需要經過合作才能完成,脫離了合作就無法順利完成工作,只有處理好競爭和合作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夠保證社會的和諧發展。英語教學中也應該考慮到這兩點,但是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得失心較重,考試成績不好就會覺得對不起老師、對不起父母,基于此,英語老師就需要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安慰和鼓勵,讓學生明白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班級中更重要的是合作,不能因為一時失利影響到平時與其他學生的互助學習,通過耐心的開導引導學生走出陰影,并幫助學生與其他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實現大局上的互幫互學、互相促進、互相取長補短,在互動學習中,有效提高全班學生的英語能力和合作意識。
(7)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
和諧社會的提出有助于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快速構建,因此,教育領域也要將和諧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如何促進師生之間和諧關系的形成,這需要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適當采用情感教育,通過不斷與學生進行溝通、不斷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來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新時期的英語老師具有不同于以前的全新教育觀念,包括情感教育在內等理念是新時期英語老師必須具備的理念。展開情感教育的基礎就是要創新教育方法、改革教育觀念,并且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生對于英語的需求,以及在課堂教學中做到角色轉換,做到不在特殊情況下為難學生。通過寬容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等方法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更加融洽,這樣才可以建立起更加平等、更加民主的師生關系。
(8)促進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
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將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大大提高。因為在情感教育過程中,英語老師不僅僅深入地了解了學生的所需所想,還進行了學生自身情感因素的分析,將學生本身擁有的健康積極的情感態度培養了出來,而且還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的提高。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讓師生忘卻了彼此之間的隔閡和代溝,融入了更多自身的真情實感,不僅可以促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對教學質量也產生了正面的影響。可以說,若要做到真正的英語教學,必須要做到情感教育,必須尊重學生、幫助學生、體恤學生,必須注重對學生的情感培養和情感教學,才能夠以情感帶動教學,成功實現教學目標。
通過上述對情感教育及其對英語教學的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作為教學目標之一的情感教育,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理念,在現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英語老師應多關注學生智力的發展,多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并且做到智力發展與情感發展的統籌兼顧,通過實施情感教育促進英語教學目標的實現,從而真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4 結論
總而言之,英語教學任務并非朝夕可以完成,它需要英語老師持之以恒地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但是,通過本文對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及其教育作用的分析可知,情感教育符合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未來英語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盡管英語老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不同的問題和挑戰,但筆者堅信,經過專家未來的研究和總結,教師可以將情感教育與素質教育、認知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并且學會控制在英語教學中的行為和語氣,最終真正發揮出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段淑芳.情感教育理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3.
[2]袁燕華.多元互動英語教師校本教育模式:理論與實踐[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
[3]張曼曼.論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79-80.
[4]趙志慧.發揮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教學與管理,2008,(1):141-142.
[5]李麗.淺談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2011,(33):111-112.
[6]于晶.高等職業院校情感教育研究[D]. 湖北:湖北工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