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航
沈陽師范大學 (沈陽 110034)
終身體育是在終身教育理論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國際性的體育思想。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如何培養高校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終身體育,通常是指一個人的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及指導的總和。概括來說,終身體育首先要接受終身體育思想教育,逐漸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在此基礎上,終身進行體育學習,在體育教育及指導下有目的地從事體育實踐活動,將體育視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
(1)時間上的終身性
終身體育強調體育鍛煉在時間上的廣延性,這是終身體育最大特點。它不同于傳統的體育教育理念,注重將體育鍛煉貫穿于生命的始終,任何時間所接收到的任何體育教育,均屬于終身體育的范疇。
(2)內容上的多元性
體育教育和實踐上充分體現體育鍛煉內容上的多元化。對于群體而言,終身體育充分考慮人們的個體差異,不同的自身因素適合不同的體育鍛煉項目;對于個體而言,終身體育是伴隨漫長的動態生命過程,在人不同的生命階段找到相對適合的體育鍛煉項目。
(3)主體上的全民性
終身體育的參與主體不僅局限于正軌的體育健兒和愛好者,而是以整個社會為范疇的全民參與。
(4)目的的明確性
終身體育的產生在于人們對健康長壽、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
雖然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在目標、內容、參與方式三個方面有所區別,但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高校體育教育基礎上的,因此二者有著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聯系。首先,高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基礎。其次,終身體育又是高校體育的延續和發展。再次,高校體育與終身體育的對接點是全民參與、全民健身。
終身體育意識的強弱程度主要取決于其在學校進行的體育教育的效果。終身體育教育成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對改革現行的教學制度、內容及方法產生影響,而且對充實人生和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依然存在很多問題,我國青少年體質連續 20年下降的事實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高校體育教學。
加強對學生進行體育基本理論知識的教育,是培養學生獨立鍛煉身體能力的基礎[1]。高校體育教學在傳統教育思想影響下,片面將增強學生體質視為首要目標,而忽略了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導致學生在校期間沒有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習慣。目前我國大多數的高校學生對于專業課的學習持較為重視的態度,而對體育課程的學習采取了忽視態度。
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學生高效學習的方式和手段。目前我國高校學生普遍是體育實踐較少、體育基礎知識薄弱,需要正確高效的教學方法作為支撐,改善現狀。然而當下高校體育教學授課方法單一、缺乏創新意識。教學方法的失當必然導致教學內容的單調無新意。即使現代體育項目不斷豐富,保健體育、民族傳統體育都得到了很大發展,但高校在體育課程設置和開展上卻處于停滯狀態。
高校體育教學的開展需要堅實的體育教學基礎設施做后盾。當前傳統的體育教學面臨著體育經費不足、體育場地條件有限、體育器材匱乏等諸多問題,難以激發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直接影響學生體育活動的開展。
就體育學科而言,教師在教與學的關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素質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狀況[2]。目前,群體活動沒有相對科學的計劃安排,組織學生的體育活動流于形式。教師專業素質不高影響到教學的整體效果。
鑒于終身體育意識與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堅持以終身體育思想為指導,進而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
要將終身體育思想作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要重視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進而提高終身體育能力以及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學生自主鍛煉的意識。在大學階段促成學生樹立起強烈的終身體育意識,為日后終身體育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必須改變以往那些單一陳舊、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改變學生被動為主動的教學角色,形成交流式教學。體育課程設置逐步多樣化,為學生提供跟多的選擇空間。
培養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能力,是奠定其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的基礎。高校要對體育活動加強組織和管理,以多種方式和渠道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在課外體育活動中不斷提高其鍛煉能力, 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應以以學生身體全面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參加體育鍛煉的能力為重要目標,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自我鍛煉與自我監督的能力。
健全的體育設施是體育活動得以開展必不可少的硬件條件,現代化的場館建設、體育器材等是高校體育教學穩步發展的堅實后盾。課外體育鍛煉是課堂體育教學的延續和補充,可以有效鞏固和提高學生在體育課堂所學的內容,豐富課余生活。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興趣。良好的體育活動氛圍對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要進一步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水平,其符合終身體育教育的需要,就必須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水平。優秀的教師是學生學好知識、樹立正確觀念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和進行,還能夠保證教學效率的提高。在體育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師生之間主動溝通交流,共同參與體育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應從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入手,充分調動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在運動中有所收益和滿足,從而提高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1]儲志東, 沈晨, 張建濱. 我國高校體育發展面臨的困難與對策[J]. 體育文化導刊, 2012, (5): 99-102.
[2]周冰.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缺失及對策[J]. 沈陽體育學報, 2011: (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