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公安消防部隊昆明指揮學校 (昆明 650208)
漢語作為我們民族文化傳播的介質,是我們民族發展壯大、民族精神凝聚的依靠。軍校大學語文課程不僅擔負民族文化的傳承、人文精神的弘揚,還可以為軍校學員帶來更為靈動的思維狀態的變化,在一定程度對軍校類專業知識與技能教育所偏重的數字化思維、實戰理性思維等可能引起的負作用給予糾正。 現在,軍隊院校大學語文課程的開設現狀并不理想:教材選定不合時代所需、老師上課教條化、學校安排課程不規范、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
在軍隊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日趨邊緣化的現實前,作為教育者,我們可以用強制手段要求學生接受許多公共政治課的教育,卻不能用教育管理手段保證這樣一門重要課程的開設及其質量提高。另外,現在學生綜合人文素質的欠缺,乃至于當今全民綜合人文素質的欠缺,這不僅關系到民族文化的繼承,更關系到民族精神的構建。
如何提高軍隊院校語文教育水平,提高學生們的思想認識和學習積極性值得我們深思。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建構科學、合理的軍隊院校大學語文課程體系,成為解決大學語文課程諸多存在問題的首要任務和關鍵所在。只有從課程自身體系上改善、完備本學科的知識結構,建構高效、嚴密的課程體系,方能使軍隊院校大學語文課走出邊緣地帶。
如何準確建構軍隊大學語文課程體系,筆者從以下方面闡述。
學科功能的定位是建構學科課程體系的決定性因素。學科功能定位決定了學科理論建立,學科培養目標,學科講授內容、教學方式等學科諸多細項。因此,只有保證學科功能定位的準確,才能建構準確的學科課程體系。
目前,在關于大學語文的功能定位上各院校根據自己特點,對本學科功能定位各有差異:有的院校,強調突出其工具性的功能,以補習語文基礎為目的,把大學語文看作是中學語文內容的延伸,其性質變為了“高四”語文。有的院校認為其功能應該定位在人文性上,以傳播人文思想和文化觀念為主,培養大學生人文素質,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審美能力。
針對學科特點和作用,兼顧該課程工具性傾向的現實需求和人文性傾向的客觀特征,結合軍隊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筆者認為軍隊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定位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顧,以工具性為課程建構基礎,通過工具性的功能特點,重點培養學員的閱讀、寫作、口語表達能力。以人文性為課程建構目標,通過應知應會能力的培養,從而提升學員文學鑒賞品位,以達到提高學員人文素質的目的。
軍校大學語文在能力上要求注重交流表達、文學鑒賞、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素質要求上注重文化熏陶、審美情趣的培養。軍校大學語文不但應具備語文教育共性特點,更應該注重在教學內容和培養能力目標上體現軍校教育特色,適應軍校學員的崗位任職和長遠發展的需求。
(1)合理設置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軍隊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內容涉及范圍局限于文學賞析,教學內容過于狹窄,不利于部隊院校學員成長、任職需求,可將大學語文分解開來,在內容上應包含文選、寫作、口語訓練三個模塊;文選部分突出軍旅性、思想性選文標準,收錄作品涉及古今中外并對當代流行作品及流派有所關注,讓學員在體驗經典文學美的同時,加強自我觀點意識的形成和培養;寫作部分涉及三個方面:黨政機關公文、事務文書、通用文書,提高學員的應用寫作能力;口語訓練部分包含三個方面:理論篇、技巧篇、實訓篇,針對軍隊工作實際,強化口語訓練,提高學員口語表達能力。
(2)規范教學各要素,不斷完善課程建設。結合軍隊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功能定位、素質培養基本目標的規定,從教學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條件等方面,對教學各要素進行規范。在課程建設中,作為重點之一的教學內容應編寫三個教學模塊的配套教材及相關的“教學參考”,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并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積極建設大學語文網絡課程,形成一個由教師課堂講授為中心,以教材、教參、教輔、網絡為輔助學習手段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式學習手段。
(3)建立符合學科特點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設計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使教師通過評價能正確判斷自己教學工作的得失,并通過評價體系,激發教師自覺的進行教研和教改,避免教師自我發展的停滯不前。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內容主要應包含三個部分:
(1)教學水平——通過教學能力、教學經驗、教學特色、教學研究和教改能力方面綜合評定教師教學水平,通過評價,使教師認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以適應軍校教育的要求。
(2)學術水平——通過學術成果,評定其科研能力,通過評價,促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反思,提高從經驗換化為教學能力的學術能力,通過學術指導教學,做到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帶動教學。
(3)教學效果——通過建立教學督導與學員測評相結合的方式,評價教師教得怎樣,通過測評,使教師個性化教學與規范化教學更好的結合。
軍隊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應改變單打獨斗的教學方式,避免教學內容、范圍僅局限于本學科課程,重視教學內容內涵的深化與外延的拓展,自覺地將大學語文教學延伸到軍校教育的全過程中。
軍隊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應做到三個延伸:由書本教學延伸到校園文化建設,由課本內容延伸到系列講座,由主干必修課程延伸到選修課程。首先將大學語文的書本教學延伸到校園文化建設中。課外活動與書本作業等同重視,積極組織開展征文比賽、詩歌朗誦比賽、人文知識競賽、演講及論辯賽等活動,成立文學社等各種團體,在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也使書本教學突破了時間限制,書本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得到較好結合。其次將大學語文的課本內容延伸到院校講座中,如開設周末大講壇,所涉及內容可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古代兵法、影視鑒賞、美學、名著賞析等方面,做到以課本內容為中心,輻射人文素養全方位知識,從而拓展課本教學內容,全面提升學員人文素質。再次將大學語文的必修課程延伸到選修課程中,如開設《中國古代文學》、《中國詩歌賞析》、《修辭學》、《邏輯學》等選修課程,使大學語文教學內容突破了課時較少的限制,使教學中的共性培養與個性發展合理結合。
課程體系建構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對于有著極大的開放性與自由度的語文課程,其體系建構需緊密結合軍隊院校人才培養規律,圍繞學科功能定位的中心,明確教改目標,規范教學各要素,建立教師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結合三個延伸。只有本著提升學生整體文化素養,增強學員人文精神的原則,圍繞發展學生的適應力、持續力和創造力的中心,建構科學合理的大學語文課程體系,方能使大學語文真正成為軍隊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袁春生, 王通武. 高等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之思考[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0,(04).
[2]王莉芬. 高校人文素質教育與人文課程體系的構建[J]. 吉林工商學院學報, 2010, (4).
[3]陳思廣. 開放大學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 中國遠程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