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晟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530031)
我國高職教育近年來迅速發展,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硬件建設走上新臺階,取得豐碩成果。當前,如何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二條關于“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與“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的明確要求,推進課程建設,改革教學方法,是高職教育發展中最具有挑戰性的熱點問題,特別是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建筑專業群核心課程建設的實踐為例進行探討。
專業核心課程基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所對應的職業崗位群需要而設置。土木建筑類專業群所對應的職業崗位從設計、施工到各種專項技術和預算,范圍十分廣泛,核心課程門類多,建設任務重。我們確定進行建設的核心課程有:建筑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平法識圖與鋼筋翻樣、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預算綜合實踐課程、建筑裝飾工程量預算、建筑設備安裝工程預算、工程經濟、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施工組織、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測量技術、控制測量學、GPS空間定位技術及應用、數字化測圖原理及應用、水泥生產工藝、水泥工藝實驗、水泥煅燒工藝及設備、水泥粉磨工藝及設備、硅酸鹽工業控制實訓、硅酸鹽化學分析、可編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應用、建筑與裝飾構造、建筑裝飾設計一(居住空間)、建筑裝飾設計二(公共空間)、建筑裝飾施工技術、建筑裝飾施工組織與管理等。這些課程對土木建筑專業群工作過程的發展性、操作性、實用性、完整性都有較好的體現,讓學生獲得通過完整的工作過程進行完全體驗的學習機會,使畢業生走出校門進入職場就能轉換到工作者的角色。這些課程奠定了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和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礎,是整個專業群課程體系的精髓。因此,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是高職教育內涵發展的重中之重,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
高職教育核心課程建設在指導思想上首先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傳統教學中,教師處于支配地位、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必須破除,要立足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獨立性,加強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這不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非常重要,而且對他們在未來職業生涯中適應市場競爭、把握職業發展機會也十分重要。只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勞動者。為此,教材編寫和教學方法都應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按照與“基于工作過程導引”和“項目教學”“任務教學”等教學方法相適應的體例編寫教材和實施教學等。
高職教育核心課程建設在指導思想上必須遵循“以就業為導向”。高職教育是人才市場中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供給基地,其所培養的人才如不能受到市場歡迎則失去意義。為此,對高職教育核心課程建設,一是要推進評價體系市場化,由市場來檢驗和評價核心課程建設的質量,經常注意廣泛收集社會對這些課程的意見、要求等相關信息,并采取相應的舉措;二是要定期開展對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獲得更集中的直接信息,進行分析和探討,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三是定期深入用人單位進行調研,了解用人單位對新員工綜合素質和各項職業技能動態的要求,并將之作為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內容和重組課程體系的重要依據。
在明確高職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的地位意義和指導思想的基礎上,我院土木建筑專業群核心課程建設的實踐走出堅實的步伐,重大舉措全面落實。
2003年,我院土木建筑專業群先后就職業崗位需求、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更新、課程體系調整、教學方法改革等專題召開有學校和企業雙方專家參加的規模大小不等的30場專題研討會。會議主題重點從多層面指向如何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工作中取得突破。研討會氣氛熱烈,雙方專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些研究會的成果,對引導和促進專業核心課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2013年,我院土木建筑專業群與7所兄弟院校進行了校際交流,同2012年比有大幅增長。各次交流的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土木建筑專業群2013年校際交流情況
這些交流探討目的明確,內容務實,與專業群核心課程建設緊密相關,成為專業群核心課程建設的寶貴養料。
2013年,我院土木建筑專業群先后到南寧、柳州、桂林等地,對廣西一建、廣西三建、北部灣投資集團、廣西南寧縱橫時代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廣西路橋總公司、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及部分民營建筑企業進行調研,了解畢業生就業的職業崗位群及其所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對職業能力的要求。通過這些調研使專業建設的各項舉措包括核心課程建設始終落實以就業為導向的針對性。
以“施工技術”課程建設為例,我們通過以上各項舉措,按“項目化”的方向整合教材內容,分為土方工程施工、基礎工程施工、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鋼結構工程施工、砌體工程施工、腳手架及垂直運輸、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施工、防水工程施工、裝飾工程施工等共9個項目。教學中,以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為重點,結合在建工程項目,廣泛運用項目教學法,推進實踐教學,“真題真做”。現場教學、虛擬教學、仿真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并舉,靈活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參與”與“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趣,促進其積極思考與實踐。在教學中實現了工學結合,做到了“教、學、做”一體化,在強化學生職業技能培養上取得良好效果。
我院是一所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具有獨立頒發國家承認學歷文憑資格的民辦全日制普通高校,2007年掛牌成立,2008年開始招生。這幾年以來,我院已取得長足發展,爭創在職業教育領域達到“國際水準,全國一流”。目前,我院校園面積1229畝,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設備總值9000萬元,有充足的師資和技術人員。土木建筑專業群是我院最大的專業群,目前有全日制在校高職生3000余人,開設市政工程、建筑裝飾、工程管理、材料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建筑工程技術、道路與橋梁工程、工程造價、工程測量與監理等8個專業,有專業教師80余人,其中60人為雙師型教師,同時還聘請了12名兼職教師,均為生產第一線的專家和高級工程師。我院土木建筑專業群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程造價專業被列為政府資助的“廣西民辦高校重點專業建設項目”;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同時被列為“自治區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建筑技術實訓基地被列為政府資助的“2013年度自治區高等職業教育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
如上所述,全院和專業群的全面發展是我院土木建筑專業群核心課程建設取得較大成績的依托。我們所取得的成果還只是初步的,簡要介紹兩項:一是積極參加(韓祖麗、韋衛杰、黎霏霏、蘇廣寶等老師)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建筑施工專業“基礎工程施工”數字化資源建設項目。該項目通過教育部驗收,項目成果納入“國家職業教育數字化信息資源庫”。二是廣泛開展課程建設活動,更新課程標準,推進教學改革。2013年,我院土木建筑專業群8個專業合計完成對111門課程標準的修訂、更新,按新制訂的課程標準推進教學改革,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2013年我院土木建筑專業群核心課程教學改革情況
今后,我們將繼續努力,穩定已取得的成果,正視自己的不足,根據市場對人才要求的變化,講求實效,穩中求變,進一步做好核心課程建設工作。
[1] 劉繼明,時偉.知識教育與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0(2):120-123.
[2] 王月香,顧歡達.建筑工程方向基礎工程課程教學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0(5):143-146.
[3] 彭曉彤,林晨.土木工程專業建筑材料課程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4):156-158.
[4] 鄒昀,王中華,華淵.土木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和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07(3):102-105.
[5] 劉勇健,張建龍,李子生,等.土木工程專業巖土工程系列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S1):133-135.
[6] 龔志起,陳柏昆,劉連新,等.國內外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比較[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00 -104.
[7] 馬崇武,徐有基,秦懷泉.土木工程專業力學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7(2):120 -124.
[8] 左詠梅,李清揚.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結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9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