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游
摘 要:“研究性學習”,是教師通過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獲取和應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它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把握研究性學習的中心思想,利用生活中的問題來設計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通過自學來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教師角色;轉變;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012-01
我國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以傳授知識的方式為主,以教師為主宰,整個課堂師生的交流較少,學生也極少發言和交流討論或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長此以往,學生一味的被動式的接受學習,使學生思維方式較單一,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也難以進行。研究性學習中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以往的傳統教學觀念,重新對自己和學生進行角色定位,在教法上進行創新和改革,注重課堂上的師生和生生等多維互動,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對研究性學習的闡釋
布魯納等人于20世紀中葉提出了關于研究性學習的理論。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開放的現實生活情境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自己親身體驗而進行的自主學習,從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和應用知識、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和過程”[1]。
社會的發展對人們知識的掌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生從學校獲得的知識是不能完全滿足需要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從生活中主動地獲取和掌握知識,并且用已有的知識去發現和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之間不但加深了對彼此的認識和了解,發現和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和長處,認清自身的不足,在學習過程中還學會了理解、寬容,學會了全面的辯證分析,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嚴謹的學習態度。教師不再是權威性的代表,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者、授業者和解惑者,而是轉變成了學生研究交流的設計者和建議者,甚至是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品德的形成、能力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同時自身也通過不斷學習和反思,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質得到提升。
二、研究性學習中的現狀分析
研究性學習,不是對以往傳統學習方式的全盤否定,而是對其的改進和補充。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科內容,將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傳統的接受學習的精髓進行恰當的綜合,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研究性學習與傳統的講授式方式不同,它更加強調學生和教師的相互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從更高的水平對學生進行指導,研究學生所探討的問題。其突出之處在于教師在方法的指導、內容的講授和結果的評價上的改變[2]。教師在此過程中要時刻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在某些關鍵之處給予適時的引導和點撥。
教師從傳道授業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生活中的知識問題和教學情境,這對老師來說是一個新的要求和挑戰。有些教師對于研究性學習的認識還不夠到位,認為研究性學習只是給學生布置任務或作業,然后讓學生自己完成,只需要學生自己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老師不需要過多干涉。這樣就造成研究性學習在實施過程中偏離了其本質,學生的學習變成了純粹的自學。而某些教師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對傳統學習方式的否定,因此在教學中過于注重研究性學習的形式而忽略了傳統學習方法的精髓部分。
教師要做好促進者、引導者等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就要使學生能真正認識到所學的課程的內容和本質,培養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以研究者的身份真正融入到學習中去,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觀察學生的行為,給以適當的心理支持,感受學生的內心世界,掌握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的情況,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
三、研究性學習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應用
1、學校和教育部門的共同作用
當前,我國的中小學的老師和學生的教育和學習的重心仍然停留在考試上,研究性學習仍然很難發揮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作用。為了能使研究性學習在中小學能有效開展和實施,相關部門和學校有必要提出相應的新的教育政策和作出適當的調整,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宣傳和重視,使教師和學生能有效的對研究性學習進行認識和深入。
研究性學習是否能得到有效開展和學校的條件和設施有關,在加強研究性學習教育的同時,也要增強中小學尤其是農村地區中小學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和實施提供有利條件。
2、教育者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當教育者在實施研究性學習時,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發展變化。如果教師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和感興趣的探究活動,學生常常會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動機也會增強,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效率也較高。
教師還要在研究性學習中深入分析學生在選題中的問題,認清問題的本質,理清問題的思路,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對選題進行分析和討論,使其難易程度與自己的水平相符合;要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調研,搜集資料,選擇有意義的研究課題,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深入開展研究。
不管是教育者還是學生都應該明白,中小學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對促進中小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價值,我們必須大力宣傳和加強實施,同時也要認識到研究性學習是一項長期任務,會遇到很多問題和阻礙,它的成功普及和實施以及所能看見的效果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它需要我們長期不懈努力,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1] 楊 靜,陸 真.研究性學習———化學教育改革的新視點[J].教師論壇,2002,(1).
[2] 王 升.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7:29-31.
[3] 陳 忠.基礎教育教學改革論壇———中小學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研究(河北),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