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清蘭
[摘要] 目的 觀察艾灸神闕穴防治ICU腸內營養并發腹瀉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所有患者在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同時,給予百普力采用持續輸注的鼻飼方式進行腸內營養,試驗組在腸內營養第1天開始給予神闕穴溫和灸。結果 在腸內營養治療第7天時觀察患者的腹瀉發生率,發現試驗組、對照組腹瀉發生率分別為16.7%、36.7%,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經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神闕穴艾灸用于防治ICU危重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的腹瀉療效顯著,且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神闕;艾灸;ICU;腸內營養;腹瀉
[中圖分類號] R24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2-96-03
ICU危重患者早期腸內營養(EN)有助于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完整性,促進機體恢復,在維持腸道免疫功能中亦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危重患者胃腸功能常受到影響,EN容易并發腹瀉。腹瀉是EN最常見的并發癥。在美國,其發生率較高(2%~63%)[1]。在我國,EN 產生腹瀉的比例也非常高,有調查顯示,重癥監護病房(ICU)EN 腹瀉發生率為42.34%~51.00%[2-3],這既加重患者病情、延長病程,又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加大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為探索能有效減少腸內營養并發腹瀉的防治措施,2012~2013年我科使用艾灸神闕穴防治腸內營養并發的腹瀉,獲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120例患者納入觀察,全部選自2012年3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ICU患者,按其住院登記號單雙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齡56~87歲,平均68.7歲;腦外傷63例,腦出血20例,腦梗死12例,重癥肺炎24例,重癥肌無力1例,APACHEⅡ評分為16~26分,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危重程度(APACHEⅡ評分)、性別構成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腸內營養并發腹瀉診斷標準
根據潘國宗《現代胃腸學》的標準確立腹瀉診斷:由于某種原因使腸蠕動過快,腸黏膜分泌與吸收功能異常,導致大便次數>3次/d,糞便量>200g/d,水分超過糞便總量的85%即為腹瀉[4]。
1.3 方法
采用百普力(紐迪希亞制藥有限公司,H20010285) 作為腸內營養液,所有病例均在入住ICU 24~48h內給予早期腸內營養[20~25kcal/(kg·d)]。所有患者均通過鼻胃管管飼,采用持續輸注的鼻飼方案進行腸內營養:通過輸液器與喂養管連接,用動力泵控制營養液輸注速度。遵循從小劑量,低流速開始,持續滴入,逐漸增加至患者能適應的原則。開始速度為每小時20~40mL,每天500mL,以后逐漸增加至每小時80~100mL,每天1000~1500mL,達到目標熱卡,均使用加溫器保持營養液溫度為37~41℃。兩組患者均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并注意糾正低蛋白血癥。試驗組患者在開始腸內營養第1天,即開始予艾條溫和灸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cm,以局部潮紅為度,避免燒燙傷,每日 2 次,每次 15min。于干預治療后第7天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腹瀉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腸內營養治療第7天時觀察患者的腹瀉發生率,發現試驗組患者發生腹瀉10例,對照組發生腹瀉22例,兩組腹瀉發生率分別為16.7%、36.7%,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神闕位于腹部,屬任脈,其功效有:(1)回陽救逆;(2)理腸止瀉;(3)制約膀胱;(4)溫經通絡;(5)調和氣血。其中,止瀉是神闕穴的主要作用之一[5]。其用于腹瀉的治療早在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如《銅人》載“神闕治泄利不止,小兒利不絕,腹大繞臍痛,水腸鼓脹腸鳴,狀如流水聲,久冷傷憊。”《針灸資生經》病案有“予久患溏利,一夕灸神闕三七壯,則次日不如廁,連數夕灸,則數日不如廁。”《針灸大成》亦云“神闕治腹中虛冷,傷敗臟腑,泄利不止,腸鳴狀如流水聲。”現今神闕穴艾灸用于治療腹瀉的報道亦較多,比如神闕灸治療小兒秋季腹瀉[6]、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7]、治療艾滋病并發的腹瀉等[8],效果顯著。薛立文[9]用小鼠進行動物實驗,在艾灸神闕穴后測量小鼠的小腸長度,研究表明艾灸神闕穴對小鼠小腸推進功能有明顯抑制作用。成澤東等[10]觀察溫灸神闕穴對慢性疲勞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結果表明,神闕灸可增加腸道中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兩種厭氧菌的菌群數量及腸桿菌腸球菌兩種需氧菌的菌群數量,說明神闕灸可改善大鼠腹瀉癥狀,調整由慢性疲勞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且神闕穴對腸道功能的調節作用為雙重功效,還可防止便秘的發生[11],緩解長期臥床后引起的腹脹[12],有效避免了西藥止瀉劑治療腹瀉過度時便秘、腹脹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神闕因其在人身上下、左右的中部,乃“居中立極”,是氣機升降出入的總樞,能分清濁而別陰陽,激發臟腑經脈氣血的生成與運行。ICU危重患者由于不能正常進食,飲食失調,常致脾胃虧虛,運化功能失常,久病臥床,又易氣血阻滯經絡,灸神闕穴主要通過艾的溫通作用與火的陽熱屬性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理脾氣,從而達到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使人體各種機能趨于平衡,達到康體愈病的目的。
我科在危重患者使用腸內營養開始第1天即采用艾灸神闕穴,觀察發現,可有效減少EN患者腹瀉的發生,腹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差異,效果顯著,且神闕穴體表標志明顯,易于定位,艾灸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蔡威.臨床營養基礎[M].第3 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42-243.
[2] 李秀川.腸內營養腹瀉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及護理干預[J].臨床護理雜志,2008,7(4):5-7.
[3] 彭雅琴,陳英,呂蓮.ICU 患者腸內營養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1,13(3):396-397.
[4] 潘國宗,曹世植.現代胃腸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255.
[5] 戴曦.淺探艾灸神闕穴對泄瀉和腸蠕動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2,4(14):36-37.
[6] 崔明辰,李成宏.神網穴隔藥灸治療小兒秋季腹瀉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8,28(3):194-196.
[7] 王松梅,李興國,張立群,等.神闕隔藥灸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6,26(2):97-99.
[8] 王金定,黃國恩,翟靖崎,等.艾條灸治療艾滋病腹瀉癥50例[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6,21(122):14.
[9] 薛立文.艾灸小鼠“神闕”穴對小腸推進功能影響的觀察[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4):1258-1259.
[10] 成澤東,陳以國,張濤.溫和灸神網穴對慢性疲勞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3,3(1):56-58.
[11] 孫秋英,孫建剛.整體護理聯合神闕鹽灸對COPD機械通氣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3,24(7):375-376.
[12] 陳鳳仙.艾灸神闕對長期臥床后腹脹的療效探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11):168-169.
(收稿日期:2013-11-27)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觀察艾灸神闕穴防治ICU腸內營養并發腹瀉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所有患者在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同時,給予百普力采用持續輸注的鼻飼方式進行腸內營養,試驗組在腸內營養第1天開始給予神闕穴溫和灸。結果 在腸內營養治療第7天時觀察患者的腹瀉發生率,發現試驗組、對照組腹瀉發生率分別為16.7%、36.7%,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經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神闕穴艾灸用于防治ICU危重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的腹瀉療效顯著,且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神闕;艾灸;ICU;腸內營養;腹瀉
[中圖分類號] R24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2-96-03
ICU危重患者早期腸內營養(EN)有助于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完整性,促進機體恢復,在維持腸道免疫功能中亦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危重患者胃腸功能常受到影響,EN容易并發腹瀉。腹瀉是EN最常見的并發癥。在美國,其發生率較高(2%~63%)[1]。在我國,EN 產生腹瀉的比例也非常高,有調查顯示,重癥監護病房(ICU)EN 腹瀉發生率為42.34%~51.00%[2-3],這既加重患者病情、延長病程,又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加大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為探索能有效減少腸內營養并發腹瀉的防治措施,2012~2013年我科使用艾灸神闕穴防治腸內營養并發的腹瀉,獲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120例患者納入觀察,全部選自2012年3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ICU患者,按其住院登記號單雙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齡56~87歲,平均68.7歲;腦外傷63例,腦出血20例,腦梗死12例,重癥肺炎24例,重癥肌無力1例,APACHEⅡ評分為16~26分,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危重程度(APACHEⅡ評分)、性別構成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腸內營養并發腹瀉診斷標準
根據潘國宗《現代胃腸學》的標準確立腹瀉診斷:由于某種原因使腸蠕動過快,腸黏膜分泌與吸收功能異常,導致大便次數>3次/d,糞便量>200g/d,水分超過糞便總量的85%即為腹瀉[4]。
1.3 方法
采用百普力(紐迪希亞制藥有限公司,H20010285) 作為腸內營養液,所有病例均在入住ICU 24~48h內給予早期腸內營養[20~25kcal/(kg·d)]。所有患者均通過鼻胃管管飼,采用持續輸注的鼻飼方案進行腸內營養:通過輸液器與喂養管連接,用動力泵控制營養液輸注速度。遵循從小劑量,低流速開始,持續滴入,逐漸增加至患者能適應的原則。開始速度為每小時20~40mL,每天500mL,以后逐漸增加至每小時80~100mL,每天1000~1500mL,達到目標熱卡,均使用加溫器保持營養液溫度為37~41℃。兩組患者均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并注意糾正低蛋白血癥。試驗組患者在開始腸內營養第1天,即開始予艾條溫和灸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cm,以局部潮紅為度,避免燒燙傷,每日 2 次,每次 15min。于干預治療后第7天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腹瀉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腸內營養治療第7天時觀察患者的腹瀉發生率,發現試驗組患者發生腹瀉10例,對照組發生腹瀉22例,兩組腹瀉發生率分別為16.7%、36.7%,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神闕位于腹部,屬任脈,其功效有:(1)回陽救逆;(2)理腸止瀉;(3)制約膀胱;(4)溫經通絡;(5)調和氣血。其中,止瀉是神闕穴的主要作用之一[5]。其用于腹瀉的治療早在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如《銅人》載“神闕治泄利不止,小兒利不絕,腹大繞臍痛,水腸鼓脹腸鳴,狀如流水聲,久冷傷憊。”《針灸資生經》病案有“予久患溏利,一夕灸神闕三七壯,則次日不如廁,連數夕灸,則數日不如廁。”《針灸大成》亦云“神闕治腹中虛冷,傷敗臟腑,泄利不止,腸鳴狀如流水聲。”現今神闕穴艾灸用于治療腹瀉的報道亦較多,比如神闕灸治療小兒秋季腹瀉[6]、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7]、治療艾滋病并發的腹瀉等[8],效果顯著。薛立文[9]用小鼠進行動物實驗,在艾灸神闕穴后測量小鼠的小腸長度,研究表明艾灸神闕穴對小鼠小腸推進功能有明顯抑制作用。成澤東等[10]觀察溫灸神闕穴對慢性疲勞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結果表明,神闕灸可增加腸道中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兩種厭氧菌的菌群數量及腸桿菌腸球菌兩種需氧菌的菌群數量,說明神闕灸可改善大鼠腹瀉癥狀,調整由慢性疲勞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且神闕穴對腸道功能的調節作用為雙重功效,還可防止便秘的發生[11],緩解長期臥床后引起的腹脹[12],有效避免了西藥止瀉劑治療腹瀉過度時便秘、腹脹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神闕因其在人身上下、左右的中部,乃“居中立極”,是氣機升降出入的總樞,能分清濁而別陰陽,激發臟腑經脈氣血的生成與運行。ICU危重患者由于不能正常進食,飲食失調,常致脾胃虧虛,運化功能失常,久病臥床,又易氣血阻滯經絡,灸神闕穴主要通過艾的溫通作用與火的陽熱屬性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理脾氣,從而達到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使人體各種機能趨于平衡,達到康體愈病的目的。
我科在危重患者使用腸內營養開始第1天即采用艾灸神闕穴,觀察發現,可有效減少EN患者腹瀉的發生,腹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差異,效果顯著,且神闕穴體表標志明顯,易于定位,艾灸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蔡威.臨床營養基礎[M].第3 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42-243.
[2] 李秀川.腸內營養腹瀉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及護理干預[J].臨床護理雜志,2008,7(4):5-7.
[3] 彭雅琴,陳英,呂蓮.ICU 患者腸內營養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1,13(3):396-397.
[4] 潘國宗,曹世植.現代胃腸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255.
[5] 戴曦.淺探艾灸神闕穴對泄瀉和腸蠕動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2,4(14):36-37.
[6] 崔明辰,李成宏.神網穴隔藥灸治療小兒秋季腹瀉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8,28(3):194-196.
[7] 王松梅,李興國,張立群,等.神闕隔藥灸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6,26(2):97-99.
[8] 王金定,黃國恩,翟靖崎,等.艾條灸治療艾滋病腹瀉癥50例[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6,21(122):14.
[9] 薛立文.艾灸小鼠“神闕”穴對小腸推進功能影響的觀察[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4):1258-1259.
[10] 成澤東,陳以國,張濤.溫和灸神網穴對慢性疲勞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3,3(1):56-58.
[11] 孫秋英,孫建剛.整體護理聯合神闕鹽灸對COPD機械通氣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3,24(7):375-376.
[12] 陳鳳仙.艾灸神闕對長期臥床后腹脹的療效探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11):168-169.
(收稿日期:2013-11-27)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觀察艾灸神闕穴防治ICU腸內營養并發腹瀉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所有患者在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同時,給予百普力采用持續輸注的鼻飼方式進行腸內營養,試驗組在腸內營養第1天開始給予神闕穴溫和灸。結果 在腸內營養治療第7天時觀察患者的腹瀉發生率,發現試驗組、對照組腹瀉發生率分別為16.7%、36.7%,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經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神闕穴艾灸用于防治ICU危重患者腸內營養并發的腹瀉療效顯著,且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神闕;艾灸;ICU;腸內營養;腹瀉
[中圖分類號] R246.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2-96-03
ICU危重患者早期腸內營養(EN)有助于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完整性,促進機體恢復,在維持腸道免疫功能中亦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危重患者胃腸功能常受到影響,EN容易并發腹瀉。腹瀉是EN最常見的并發癥。在美國,其發生率較高(2%~63%)[1]。在我國,EN 產生腹瀉的比例也非常高,有調查顯示,重癥監護病房(ICU)EN 腹瀉發生率為42.34%~51.00%[2-3],這既加重患者病情、延長病程,又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加大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為探索能有效減少腸內營養并發腹瀉的防治措施,2012~2013年我科使用艾灸神闕穴防治腸內營養并發的腹瀉,獲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120例患者納入觀察,全部選自2012年3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ICU患者,按其住院登記號單雙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齡56~87歲,平均68.7歲;腦外傷63例,腦出血20例,腦梗死12例,重癥肺炎24例,重癥肌無力1例,APACHEⅡ評分為16~26分,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危重程度(APACHEⅡ評分)、性別構成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腸內營養并發腹瀉診斷標準
根據潘國宗《現代胃腸學》的標準確立腹瀉診斷:由于某種原因使腸蠕動過快,腸黏膜分泌與吸收功能異常,導致大便次數>3次/d,糞便量>200g/d,水分超過糞便總量的85%即為腹瀉[4]。
1.3 方法
采用百普力(紐迪希亞制藥有限公司,H20010285) 作為腸內營養液,所有病例均在入住ICU 24~48h內給予早期腸內營養[20~25kcal/(kg·d)]。所有患者均通過鼻胃管管飼,采用持續輸注的鼻飼方案進行腸內營養:通過輸液器與喂養管連接,用動力泵控制營養液輸注速度。遵循從小劑量,低流速開始,持續滴入,逐漸增加至患者能適應的原則。開始速度為每小時20~40mL,每天500mL,以后逐漸增加至每小時80~100mL,每天1000~1500mL,達到目標熱卡,均使用加溫器保持營養液溫度為37~41℃。兩組患者均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并注意糾正低蛋白血癥。試驗組患者在開始腸內營養第1天,即開始予艾條溫和灸神闕穴,距離皮膚約2~3cm,以局部潮紅為度,避免燒燙傷,每日 2 次,每次 15min。于干預治療后第7天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腹瀉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腸內營養治療第7天時觀察患者的腹瀉發生率,發現試驗組患者發生腹瀉10例,對照組發生腹瀉22例,兩組腹瀉發生率分別為16.7%、36.7%,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經x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神闕位于腹部,屬任脈,其功效有:(1)回陽救逆;(2)理腸止瀉;(3)制約膀胱;(4)溫經通絡;(5)調和氣血。其中,止瀉是神闕穴的主要作用之一[5]。其用于腹瀉的治療早在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如《銅人》載“神闕治泄利不止,小兒利不絕,腹大繞臍痛,水腸鼓脹腸鳴,狀如流水聲,久冷傷憊。”《針灸資生經》病案有“予久患溏利,一夕灸神闕三七壯,則次日不如廁,連數夕灸,則數日不如廁。”《針灸大成》亦云“神闕治腹中虛冷,傷敗臟腑,泄利不止,腸鳴狀如流水聲。”現今神闕穴艾灸用于治療腹瀉的報道亦較多,比如神闕灸治療小兒秋季腹瀉[6]、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7]、治療艾滋病并發的腹瀉等[8],效果顯著。薛立文[9]用小鼠進行動物實驗,在艾灸神闕穴后測量小鼠的小腸長度,研究表明艾灸神闕穴對小鼠小腸推進功能有明顯抑制作用。成澤東等[10]觀察溫灸神闕穴對慢性疲勞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結果表明,神闕灸可增加腸道中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兩種厭氧菌的菌群數量及腸桿菌腸球菌兩種需氧菌的菌群數量,說明神闕灸可改善大鼠腹瀉癥狀,調整由慢性疲勞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且神闕穴對腸道功能的調節作用為雙重功效,還可防止便秘的發生[11],緩解長期臥床后引起的腹脹[12],有效避免了西藥止瀉劑治療腹瀉過度時便秘、腹脹等不良反應的發生。
神闕因其在人身上下、左右的中部,乃“居中立極”,是氣機升降出入的總樞,能分清濁而別陰陽,激發臟腑經脈氣血的生成與運行。ICU危重患者由于不能正常進食,飲食失調,常致脾胃虧虛,運化功能失常,久病臥床,又易氣血阻滯經絡,灸神闕穴主要通過艾的溫通作用與火的陽熱屬性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理脾氣,從而達到補虛瀉實,調整臟腑陰陽,使人體各種機能趨于平衡,達到康體愈病的目的。
我科在危重患者使用腸內營養開始第1天即采用艾灸神闕穴,觀察發現,可有效減少EN患者腹瀉的發生,腹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有統計學差異,效果顯著,且神闕穴體表標志明顯,易于定位,艾灸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蔡威.臨床營養基礎[M].第3 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42-243.
[2] 李秀川.腸內營養腹瀉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及護理干預[J].臨床護理雜志,2008,7(4):5-7.
[3] 彭雅琴,陳英,呂蓮.ICU 患者腸內營養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1,13(3):396-397.
[4] 潘國宗,曹世植.現代胃腸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255.
[5] 戴曦.淺探艾灸神闕穴對泄瀉和腸蠕動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2,4(14):36-37.
[6] 崔明辰,李成宏.神網穴隔藥灸治療小兒秋季腹瀉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8,28(3):194-196.
[7] 王松梅,李興國,張立群,等.神闕隔藥灸療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6,26(2):97-99.
[8] 王金定,黃國恩,翟靖崎,等.艾條灸治療艾滋病腹瀉癥50例[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6,21(122):14.
[9] 薛立文.艾灸小鼠“神闕”穴對小腸推進功能影響的觀察[J].實用預防醫學,2007,14(4):1258-1259.
[10] 成澤東,陳以國,張濤.溫和灸神網穴對慢性疲勞大鼠腸道菌群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3,3(1):56-58.
[11] 孫秋英,孫建剛.整體護理聯合神闕鹽灸對COPD機械通氣患者功能性便秘的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3,24(7):375-376.
[12] 陳鳳仙.艾灸神闕對長期臥床后腹脹的療效探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11):168-169.
(收稿日期:2013-1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