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彬
摘 要:本文作者以四川省仁壽縣為研究區域,采用實地調研的方法,對仁壽縣的農村幼兒教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并根據從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提高認識,加大政策傾斜力度,縮小城鄉幼兒教育資源差距,統籌城鄉幼兒教育科學發展;優化師資隊伍,提高幼兒教師教學水平;加強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互動以及加強幼兒教育的監管力度,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等一系列優化仁壽縣農村幼兒教育的解決對策,以期實現仁壽縣幼兒教育的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礎。
關鍵詞:農村;幼兒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63-01
一、農村幼兒教育發展問題的原因分析
1、農村幼兒教育經費嚴重不足
在我國用于公共教育經費的投入中,僅有1.3%左右被用于學前教育,而這部分經費中的大部分又流向了城市幼兒園,供給農村幼兒園的經費所剩無幾。經費短缺使得農村幼兒教育的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十分薄弱。在個別特困地區,由于工資報酬極低,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幼兒教育師資又流失去了待遇相對較好的鄉鎮幼兒園。同樣由于經費不足,很多農村幼兒園往往不得不掛靠于經費相對充足的小學,成了實際上的“小學學前班”或“小學預科班”,從而失去了幼兒教育所應具有的辦學特色。
2、幼兒教育理念得不到廣泛的接受
在農村,由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口眾多、人均GDP不高、農民文化水平較低、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等等,決定了幼兒教育理念很難形成像城市那樣的認同感。同時,縣鄉一級的教育部門由于面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壓力,對發展農村幼兒教育的意義認識不到位,因而缺少重視農村幼兒教育的政府行為。農村幼兒園不得不偏重于讀、寫、算等枯燥的形式教育,幼兒的游戲教育、人格個性特別是創造性的培養顯得蒼白而無力。
3、幼兒教育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形成一部用以專門指導農村幼兒教育的法律法規,法律上的“真空”使得農村幼兒教育處于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人們群眾對發展幼兒教育需要迫切;另一方面,農村幼兒教育又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這樣的狀況使資金、人員方面的調配得不到法律法規的支撐,資源難以實行政策上的有效配置。
二、推動農村幼兒教育發展的對策
1、提高認識,加大政府政策傾斜力度,統籌城鄉幼兒教育發展
仁壽縣教育部門應該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認識,將改善提高農村幼兒教育放在一個戰略的高度,通過加大財政投入,政策傾斜等手段,提高農村幼兒教育。具體表現在,要加強對農村幼兒園的評估和管理,確保幼兒園在設施和師資方面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使健康有序的發展,對一些較差的幼兒園進行取締,對一些發展潛力較大的投入較多的經費。同時,通過調整農村幼兒園的布局,實現資源共享,具體包括,將分散的幼兒園根據區域特點進行適當的整合,增加辦園規模,減少重復投資,從而使原來各個幼兒園之間的分散資源實現共享;其次,可以引進城市示范幼兒園的先進辦園理念和管理經驗,使這些理念和經驗與農村幼兒園實現共享;第三,組織示范幼兒園的優秀教師定期到農村幼兒園進行示范教學,開設講座,使優秀的師資實現共享。
2、切實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
農村幼兒教師在幼兒的健康成長方面所發揮影響非常關鍵。因此,加強農村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是改善農村幼兒教育狀況之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其中最緊要的工作是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待遇,保護他們合法權益,穩定和建立一支高素質農村幼兒隊伍,針對目前農村幼兒教師工作量大、工資收入低、工資拖欠嚴重的情況,為穩定農村幼教師資隊伍,教育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家標準配備教師和設置班額,制定農村幼兒教師收入最低控制線,并將幼兒教師納入醫療、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之中,保護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激發他們的從教積極性。
3、加強幼兒園與家庭的聯系,"師"與"長"互動,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由于幼兒園缺乏和家庭之間形成長效的聯系,"師"與"長"未能形成良性互動。幼兒園應該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幼兒園入園時,應該建立幼兒家庭檔案,對幼兒的家庭狀況進行記錄,同時,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定期的將幼兒學習狀況及時的跟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必要時,要進行跟蹤回訪,將幼兒的最新動態及時的通知家長。對于家長而言,應該將孩子的教育問題放在一個重要位置,及時的配幼兒園對于幼兒的教育工作問題。
4、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監督管理,對幼兒園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對于農村幼兒園來說,城市幼兒園與其比較起來,農村幼兒園目前的評估體系尚不完善,尤其是一些規模較小的民辦幼兒園,甚至處于一種無人監管的狀態,嚴重影響了農村幼兒園的規范化發展。教育主管部門應該通過參照城市幼兒園標準,并且考慮農村實際,制定出農村幼兒園的最低標準,以保障每個農村幼兒的最基本的教育需求,同時,教育部門要經常對農村幼兒園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定期進行評估,對不達標的幼兒園及時進行整改,嚴重時進行取締,從而保證幼兒教育的質量。
總之,從仁壽縣幼兒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政府提出的目標來看,如果僅僅依靠托幼機構的力量,是難以為每個幼兒提供接受幼兒教育的機會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開展并加強幼兒園、家庭與社區之間的合作,“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挖掘當地人力、物力資源,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提供與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適應的保育和教育、以滿足學前兒童發展及家長教育子女的需要。”如果政府能把嬰幼兒早期教育納義務教育范疇,相信我們的早期教育會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