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梅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217-02
教材分析:
《塑料與我們的生活》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中第三單元“聰明的消費者”中的一篇。相關的內容標準是:“通過身邊的生活用品,探究工業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了解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課文由“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白色污染的危害”和“生活中的工業品”三大部分組成。結合單元主題,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與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了解塑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同時也因為塑料廢棄制品的處理不當造成了相當嚴重的白色污染,從而讓學生能夠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塑料產品,尋找減少白色污染的方法,爭做環保小衛士。
學情分析: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到處可見,學生幾乎每天都能接觸一些塑料制品。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淺,他們對塑料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表面,還不能夠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塑料等一些工業制品,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亂丟塑料廢棄物現象隨處可見,保護環境的意識還不是很強。教師應該正確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通過表象看本質,逐步養成用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待問題的習慣,促使學生的辨證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塑料的優缺點,在知道塑料給人類生活帶來很大方便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隨之而來的白色污染給環境和人類生活帶來了危害,了解正確使用塑料制品的方法。
2、情感與態度:學會辨證地看待塑料這一工業產品。
3、價值觀:培養環保意識,樹立消滅資源浪費惡習、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塑料的優缺點,在知道塑料給人類生活帶來很大方便的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隨之而來的白色污染給環境和人類生活帶來了危害。。
2、難點:培養環保意識,樹立消滅資源浪費惡習、環境保護從我做起的觀念。
教學準備:1、學生課前調查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2、多媒體課件;3、有關白色污染的錄像
教學過程:
一、走進生活,了解塑料的廣泛應用。(塑料是一種常見的日常用品)
課前,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調查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誰能說說你發現了生活中的哪些塑料制品呢?(并找找教室里的塑料用品)
老師也收集到了一些塑料制品的圖片,大家請看,誰能把它們按要求分類?
一邊出示課件,一邊歸納,:通過剛才的學習,不難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塑料制品,小至玩具,學習用品,以及生活用品,大至像家電、汽車、飛機上都可以看到塑料的身影。
師:看來,塑料與我們的生活已密不可分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塑料與我們的生活”。(揭題)
【評析:在第一項活動中,教師首先讓學生交流自己觀察到的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老師加以拓展,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塑料制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討論、交流,研究塑料的特性。
師:同學們,前兩天老師去隔壁平行班上課,有幾個同學為了一個難題爭論不休,大家愿意為他們出謀劃策嗎?生高聲回答:想。師:他們班的的洗手盆不見,大家決定自己掏錢再去買一個,可在商店里他們發現,有幾種洗手盆:塑料盆、不銹鋼盆、鐵盆、陶瓷盆和木盆,大家意見都不統一,你們能幫幫他們嗎?你覺得買什么盆好呢?為什么?師:同桌展開熱烈討論。 師: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生:塑料盆比較的輕。生:塑料盆便宜。生:塑料盆冬天洗手時挨到盆沿不像鐵的、不銹鋼的那么冷。
師小結:從同學們的發言中,我發現大家都建議他們買塑料盆,而且說出了塑料盆的許多優點,實際上這也是其他塑料制品的特點,便宜、彈性好、色彩鮮艷、堅固耐用、質輕、美觀,除了這些,你知道塑料還有什么優點嗎?絕緣、防銹、耐腐蝕……
是呀,塑料的優點真不少,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你能舉個例子嗎?塑鋼,水管,插座,針筒等。正因為如此,所以塑料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板書:廣泛應用)大家設想一下,如果現在世界上的塑料廠都停止生產塑料,我們的生活會發生什么變化?
三、走進歷史,感受塑料的興起和發展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塑料。了解了這些后,你現在最想感謝誰?(塑料的發明者)課件:塑料王國的興起和發展(生自讀)
塑料的發明堪稱20世紀人類的第一大杰作。它是由美國化學家貝克蘭德于1909年發明,距今才短短的一百年,但塑料的技術是突飛猛進,日益完善,隨著納米塑料、抗菌塑料的出現,塑料制品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通訊工程、計算機、軍事及農業、食品工業等各行各業,塑料已成為現代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21世紀將是塑料的世紀!看了這段介紹,你了解了有關塑料的哪些知識?
【評析:這兩項活動是本課的重點,活動中老師引發這樣兩個話題:(1)、隔壁平行班要選購洗手盆,大家一塊兒出主意,木盆、搪瓷盆、不銹鋼盆、鐵盆、塑料盆,該挑哪一個? (2)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由于是塑料做的而便于使用?塑料的特性在話題的交流中得以明了,而這并不是教師告訴學生的,而是變告訴為學生自己的探究,在探究中一生互動,師生互動,從而自然而然的完成教學目標。
應該說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任何科技產品都是一把雙刃劍,塑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危害,通過錄像讓孩子們立即對白色污染有了感性認識,也在孩子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相關的文字介紹豐富了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感受。】
四、強化體驗,感知“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師: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塑料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煩惱--你能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塑料的缺點嗎?
學生交流:耐熱性差、時間久了容易變形、硬化、產生白色污染……
師: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嗎?盲目的丟棄塑料廢棄品,影響我們的生存環境,就形成白色污染。學生談談生活中的白色污染。課件展示(有關白色污染的一段錄像和文字介紹)。學生談談看了以后的感受,白色污染有哪些危害?怪不得:英國有家媒體評論說“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就是塑料袋。”你覺得這樣的評論對嗎?
2、四人小組討論。
生:我覺得這樣的評論是錯誤的,因為塑料袋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方便。
師:在哪些地方我們要用塑料袋呢?
生1:媽媽買菜、我們買文具時;生2:我帶東西時。生3:……
師:看來塑料袋還有很多作用呀,那這樣的評論是沒有道理的呀。
生:我認為有道理的,因為塑料袋給人類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塑料袋亂飛,影響環境,塑料袋埋入土中,不會消失。
師:有誰認為“白色污染”是塑料造成的呢?認為這一觀點是對的請舉手。(有學生舉手,但不多。)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塑料的心里話
小結塑料的心里話:白色污染不是我們塑料的錯,而是你們人類使用不合理惹的禍。
可見那家英國媒體的評論是錯誤的。通過剛才的討論不難發現,我們在平時生活中要學會通過表象看本質,逐步養成用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待問題,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板書:正確看待)
【評析:第四項活動先出示英國媒體的一句話:“塑料袋是人類最糟糕的發明”,讓持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明白了“塑料本身沒有錯,”是因為“人類使用不當,處理不當”而造成的“白色污染”。使學生明白要通過表象看本質,逐步養成用一分為二的眼光看待問題的習慣,促使學生的辨證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拓展延伸,獻計獻策
1、既然白色污染是人類不合理使用造成的錯,那我們應該怎樣合理使用塑料制品,減少白色污染,讓塑料更好地為人類服務,而又不破壞環境呢?(板書:合理利用)
四人小組討論,把建議寫在紙上,生交流:
給朋友提個醒,餐廳吃飯、外出旅游盡量少用一次性的塑料用品;給媽媽提個建議:買菜用竹籃子,或購物袋,扔掉塑料袋;及時、有效回收塑料廢棄物;
創造發明新型塑料……
【評析:第五項活動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為減少白色污染,保護綠色環境作出貢獻。教育學生要付諸行動,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最終教學目標。】
六、提出希望,注重實踐。
同學們的建議真不錯,相信這些辦法一定能有效地減少白色污染。同學們,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他需要我們共同建設,共同保護。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抵制白色污染,讓塑料更好地為人類服務!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
總評析:
在本課中,三位執教者共設計了五個活動。一是走進生活,了解塑料應用的廣泛性;二是結合生活經驗,探究塑料的特性;三是增強體驗,感知“白色污染”的危害;四是展開辯論,反思人類的不當行為;五是“我的創意”,為減少“白色污染”盡心盡力。可以說這五項活動,每一項都是和社會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連的。
新課程理念下,教材更具開放性,這樣的“同課異構”,教師必須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各顯風采,各具特色,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臺。它是教師通過活動載體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一條有效途徑。在以上的同課異構課中,不僅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迥異的風格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而且有利于教師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變教學方式,形成教學風格,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讓教師在互動中比較,在比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