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梅

摘 要:現階段,計算機應用能力已經成為人才培養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針對學生特點,設置分層教學,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進而可以培養出既能夠精通本專業知識,又能夠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計算機;分層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應用領域不斷拓寬,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在各院校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擔負著計算機知識與應用的普及工作。職業技術教育的宗旨是培養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計算機教學,對于職業院校學生來說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信息課程,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的基本工具和基礎課程。
1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現狀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各地中小學已經展開了不同程度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有些甚至已經進行了基本程序設計的培訓。但是一些偏遠農村地區,因為教學條件落后,很多學員在入學前從未接觸過計算機。這樣,相同教材下的統一教學進程,很容易使基礎好的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情緒,而基礎差的學生則會產生畏難、無法跟上進度等問題。學員基礎參差不齊,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學員態度停留在應付考試,專業教育的目的無法真正實現。
2 分層教學策略的可行性
建構注意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學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學習中,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經驗。某些問題即便還沒有接觸過,解決這些問題沒有現成的經驗,但問題一旦呈現在學生面前,他們會基于以往的相關經驗和自己的認知能力對問題進行某種解釋,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谶@種理論,有必要在計算機教學中對學員按照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針對不同層次學員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手段,輔以不同的訓練及考核,促進每一層次的學員都得到最好發展。
3 分層教學模式分類
3.1 分層走班模式
根據學校進行的摸底結果,按照學員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多個層次,組成新的教學集體。“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學習特定課程的時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課。它實際上是一種運動式的、大范圍的分層。它的特點是教員根據不同層次的學員重新組織教學內容,確定與其基礎相適應又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從而降低了“學困生”的學習難度,又滿足了“學優生”擴大知識面的需求。
3.2 班內分層教學模式
這是根據我院學員管理的特殊性提出來的分層模式,保留行政班,從而避免因為分層造成的人員管理問題。該模式在教學中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不同等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考核,使各類學員得到充分發展。該種分層的缺點是,增加了教員壓力及課堂管控難度。
4 分層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方法
計算機課程實踐性高的特點,使它有其特別的教學方法,在分層模式下,值得一提的是“任務驅動”教學法。所謂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將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任務驅動法全過程如圖示:
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制定不同類型的任務,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分層與任務相結合,可以使教學目標更明確、生動,學員的學習熱情更高。能充分調動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員未來職業生涯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5 結語
本文僅就高職院校學員的特點提出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對學員進行層次劃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素質高、技能高的復合型人才,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及硬件條件的約束,教員只能夠傳授給學員有限量的計算機應用技能,為學員奠定一定基礎,所以學員還應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強學習,不斷充實和提高。對于教員來說,計算機發展速度較快,實際中必須積極探索,創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唯有如此,計算機教學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培養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 趙英豪.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11):100-101.
[2] 邸英.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06,(7).
[3] 林崇德,胡衛平.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