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華, 郭 靜, 黃孝春, 賈建華, 玄振玉
(蘇州玉森新藥開發有限公司, 江蘇 蘇州 215123)
連翹為木犀科植物連翹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實,為中醫常用的清熱解毒藥,歷來被視為瘡家要藥,其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能。秋季果實初熟尚帶綠色時采收,除去雜質,蒸熟,曬干,習稱“青翹”,篩取種子,習稱“連翹心,連翹子”。中醫用于清心熱、治療熱病、心煩、不寐等癥。《溫病條辨》卷一記載的清宮方及其加減方治療太陰溫病,神昏譫語者。現代臨床報道使用連翹心治療呃逆[1]。對連翹子化學成分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見,但已有報道連翹子中連翹酯苷的量明顯高于青翹及老翹[2-11]。連翹子中油類成分α-蒎烯、?-蒎烯、松油烯-4-醇、α-檸檬烯等和果皮揮發油所含化學成分基本一致,種子中揮發油含有量高于果皮,約為果皮的10倍[12-15]。《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收載的連翹藥材分為青翹和老翹兩種[16],連翹按青翹采收,基本能保留連翹子,而按老翹采收,則其中的連翹子往往被當作雜質而除去,這導致了連翹子這一寶貴藥材資源的大量浪費。
本實驗為了更好地控制連翹子質量,對連翹子的顯微鑒別、薄層鑒別和成分測定進行了研究。
1.1 儀器 Sartorius BS110S分析天平(萬分之一級);硅膠G薄層預制板(青島海洋化工廠);美國Agilent系列HPLC色譜儀包括Agilent 1100 series,G1314 VWD檢測器,Agilent色譜工作站;756 CRT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BM 1000顯微鏡(江南永新光學有限公司);SX2-4-10型箱式電阻爐(上海亞明熱處理設備公司)。
1.2 試藥 甲醇(HPLC,TEDIA公司出品);冰醋酸,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分析純,中國醫藥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連翹酯苷A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1810-201102,純度為93.2%);連翹子均購自安徽省亳州市厚樸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經上海中醫藥大學可燕老師鑒定為木犀科植物連翹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的種子。
2.1 顯微鑒別 本品橫切面:種皮表皮為1列細胞組成,細胞方形或四方形,排列整齊,外壁稍增厚,內含油滴;下層為數列不規則薄壁細胞。胚乳細胞含糊粉粒和脂肪油滴。粉末棕褐色。種皮表皮細胞表面觀細胞呈多角形,垂周壁平直,略增厚,內含油滴;橫切面觀細胞呈正方形或長方形,長70~150 μm,寬70~98 μm,排列整齊。胚乳細胞含糊粉粒和脂肪油滴。見圖1。

圖1 連翹子橫切面圖及粉末圖
2.2 薄層色譜鑒別 取本品粉末1.5 g,加石油醚(30~60 ℃)50 mL,加熱回流1 h,濾過,棄去濾液,藥渣揮干,加50%甲醇40 mL,加熱回流1 h,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50%甲醇10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連翹酯苷A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1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IV B)試驗,吸取上述2種溶液各10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丙酮-水(5∶5∶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見圖2。

1.連翹酯苷A 2~11.連翹子藥材
2.3 揮發油、水分、灰分、浸出物檢查 根據《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附錄XD揮發油測定甲法、IX H水分測定第二法、IX K灰分測定法,X A浸出物測定法對10批連翹子藥材進行檢查,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批連翹子揮發油、水分、灰分、浸出物檢查
2.4 連翹酯苷A測定
2.4.1 色譜條件 Global-SP-120-5-C18-BP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水-冰醋酸(33∶67∶0.2)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2 nm;體積流量為1.0 mL/min。理論塔板數按連翹酯苷A峰計算應不低于8 000。
2.4.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干燥至恒重的連翹酯苷A對照品10 mg,精密稱定,置25 mL量瓶中,加50%甲醇溶解,定容搖勻;精密量取上述母液1 mL置10 mL量瓶中,加50%甲醇定容搖勻,即得。
2.4.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約1.5 g,精密稱定,加石油醚50 mL,加熱回流1 h,濾過,棄去濾液,藥渣揮干,精密加入50%甲醇40 mL,稱定質量,加熱回流1 h,放冷,加50%甲醇補足減失的質量,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 mL至25 mL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
2.4.4 系統適用性試驗 在上述確立的色譜條件基礎上,分別精密吸取“2.4.2”項下對照品溶液及“2.4.3”供試品溶液各10 μL,對照品溶液連續進樣5針,計算結果表明,5次峰面積的RSD為0.2%,拖尾因子為1.15。理論塔板數按連翹酯苷A計算為10 021,分離度10.66。
2.4.5 專屬性試驗 分別取空白溶劑、對照品、連翹子供試品注入液相色譜儀中,按照上述色譜條件,進樣10 μL,測定,結果溶劑無干擾,方法專屬性好,見圖3。

1.連翹酯苷A
2.4.6 線性關系 精密稱取連翹酯苷A對照品10.02 mg,置100 mL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0.50、1.0、2.0、4.0、6.0、8.0 mL,分置于10 mL量瓶中,加50%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分別精密吸取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按上述色譜條件進行測定,以峰面積積分值為縱坐標,連翹酯苷A對照品進樣量為橫坐標進行回歸計算,得回歸方程為y=1 463.4x-11.586,r=0.999 9,連翹酯苷A在0.046 7~0.747 1 μg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4.7 穩定性試驗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10 μL,分別于0、4、8、12、24 h進樣,記錄峰面積,RSD為0.5%,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定,能滿足測定要求。
2.4.8 重復性試驗 平行取同批樣品6份(批號20120325),按供試品制備方法處理,測定。結果連翹酯苷A平均含有量為2.93%,RSD為0.9%。表明本方法的重復性良好。
2.4.9 中間精密度試驗 使用不同型號的高效色譜儀,由不同人員于不同時間進行試驗。實驗結果表明,12份樣品測定結果的RSD為1.0%,表明精密度良好。
2.4.10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本品粉末(批號20120325,連翹酯苷A含有量為2.93%)9份,每份0.75g,分別加入對照品約17.6、22.0、26.4mg各3份,按“2.4.3”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連翹酯苷A,計算準確度,本方法平均回收率為100.3%,RSD為1.9%。結果表明,準確度良好,符合定量測定的要求,見表2。

表2 加樣回收試驗結果
2.4.11 樣品測定 按“2.4.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擬訂方法測定不同批次連翹子中連翹酯苷A,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批次連翹子中連翹酯苷A測定結果
連翹心被收錄于《上海市中藥炮制規范》(1994年版)中。目前連翹子尚未被收錄于《中國藥典》,連翹子藥材中有效成分檢測指標的缺失嚴重影響其藥材質量,建立連翹子中成分的定性定量的檢查方法對于保證連翹子藥材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本實驗采用連翹酯苷A為對照品,建立了其薄層色譜檢識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譜定量測定方法。連翹子揮發油及連翹酯苷A是連翹子中有效成分[ 2-3],本實驗對所采購的10批連翹子揮發油含有量進行了檢測,約在3%~5%之間,連翹酯苷A含有量在2%~4%。
參考文獻:
[1] 王之炳.連翹心治呃逆[J].四川中醫,1986,1(8):23.
[2] 曲歡歡,翟西峰,李白雪,等.連翹不同部位中連翹酯苷和連翹苷的含量分析[J].藥物分析雜志,2008,28(3):382-385.
[3] 郭濟賢,順慶生,方立瓊,等.連翹酯甙在連翹屬植物果實中的存在及含量[J].中成藥, 1990,12(8) :29-30.
[4] 丁 崗,劉延澤.中藥連翹及其同屬植物的研究近況[J].中藥材,1994,17(10):42-44
[5] 王金梅,許啟泰,康文藝.連翹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7,19(2):153-157.
[6] 馮 雪,劉玉強,穆春旭,等.連翹籽化學成分的分離和鑒定[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5):148-149.
[7] 李 倩,馮衛生.連翹的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學院學報,2005,20(2):78-80.
[8] 周成萍,何寶林,廖蔚珍,等.連翹化學成分的分析[J].中國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17(2):22-23.
[9] 王教才,賀 銘,俞翔霄.連翹子化學成分的應用研究[J].植物學通報,1984,2(2-3):53-55.
[10] 魏明山.連翹子化學成分的研究與利用[J].油脂科技,1984,S2:737-741.
[11] 白吉慶,王小平,李文連.青翹果實不同部位有效成分比較分析研究[J].中成藥,2012,34(3):582-585.
[12] 魏希穎,徐慧嫻,楊小軍,等.連翹種子油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1):70-74.
[13] 石素賢.連翹揮發油化學成分的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1995,15(3):10-12.
[14] 虹 韜,李德成.連翹不同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體外抑制作用研究[J].中藥制劑工程與技術,2012,13(1):36-38.
[15] 郝旭亮,劉 霞,倪 艷,等.兩種方法提取連翹揮發油氣相色譜-質譜的比較[J].中成藥,2002,24(7):534-536.
[16]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