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珍 吳寶鳳 林 紅
何秀珍:女,大專,護師,護士長
蜂蟄傷是臨床常見急癥之一,被蜂蟄傷患者易引起休克及眼損害,可短期內表現為蕁麻疹、氣促、水腫、哮喘,反應強烈者易發生急性喉水腫致喉阻塞、肺水腫,頭頸部蟄傷患者因頭面部血運豐富、毒素擴散快[1],而易致過敏性休克、急性喉水腫、肺水腫及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而這是蜂蜇傷主要的死亡原因[2]。現將我科收治1 例毒峰蟄傷顏面部致急性喉阻塞(Ⅳ度)、顏面部腫脹及自發性氣胸患者的急救與護理介紹如下。
患者,男,66 歲,主因戶外行走時被毒蜂蟄傷顏面部致口唇、面部、咽喉腫脹,吞咽困難,自感呼吸不暢,自行風油精涂抹傷口癥狀無好轉,于2013年9月22日由家人急送入我科。入科查體:體溫37.4 ℃,脈搏98 次/min,呼吸26 次/min,血壓156/115 mmHg,血氧飽和度90%。患者神志尚清楚,反應稍遲鈍,表情痛苦,呼吸困難,不能平躺,言語含混,聲音嘶啞。專科檢查情況:口唇及面部腫脹,口底組織重度腫脹,舌抬升后移,軟腭腫脹,無法檢查下咽及喉腔。喉外形正常,無嗆咳,可聞及喉喘鳴,三凹征陽性,吸氣時間明顯大于呼氣時間。床邊胸片提示:左側氣胸(肺組織壓縮致50%)。患者經及時搶救和精心護理9月26日拔除胸腔閉式引流管,9月30日拔除氣管插管,于10月3日痊愈出院。
2.1 急救護理 入院后立即給予一級護理,報病重,禁食,右側臥位,頭后仰,吸氧,心電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建立靜脈輸液通道,遵醫囑給予補液、平喘、激素沖擊治療,床邊備氣管切開包,隨時做好氣管切開或環甲膜切開的準備。嚴密監測患者意識水平、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觀察尿量。此例患者入院行治療處置20 min 后出現呼吸困難加重,神志模糊,躁動,四肢抽搐,血氧飽和度降至85%,心率下降至56 次/min,立即遵醫囑給予1%腎上腺素0.5 mg 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0 mg靜脈注射,5 min 后呼吸困難仍不能緩解,于12∶30 給予氣管切開,術程順利。術后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5%,呼吸20 次/min,心率100 次/min,患者神志恢復,無呼吸困難、躁動、四肢抽搐癥狀,能自行平躺。待生命體征平穩后,在局部麻醉下行左側胸腔閉式引流術。17∶17 患者出現頸部切口痰液及氣體溢出,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至89%,立即給予調高氧流量,給予吸痰,吸痰時插管不暢,立即報告醫師,考慮因劇烈咳嗽及躁動引起脫管,因氣管切開無竇道形成難復位,立即順著氣管套管,拉鉤拉開切口,拔出氣管套管,插入新氣管套管,氣囊充氣固定后患者呼吸順暢,20 次/min,血氧飽和度升至98%。
2.2 心理護理 毒蜂蟄傷發病突然,病情發展快,患者及家屬往往表現為緊張、焦慮不安、恐懼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在迅速、熟練地進行急救治療的同時,實行保護性治療,主動關心、安慰患者,病情允許為患者提供寫字板、紙或筆,鼓勵患者表達出內心的顧慮,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向患者介紹其病情、治療、護理,教家屬配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共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3 安全管理 此患者在氣管切開初期氣囊放氣及吸痰護理時,由于對氣道的刺激,出現嗆咳、躁動不安。如不加強看護,很有可能出現墜床、導管脫落或扭曲現象。因此,需護理人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要時使用床檔和約束帶保護。
2.4 氣管切開的護理
2.4.1 常規護理 (1)保持患者所居住的病室內室溫在20 ~20 ℃左右,濕度在55%以上,每日病房空氣消毒2 次,同時對患者要加強氣道濕化,生理鹽水100 ml 加慶大霉素8 萬U加糜蛋白酶4000 U,每分鐘3 ~5 滴,持續氣管滴入,24 h約滴入216 ~360 ml[3]。(2)定時拍背促進排痰,如不能排出按無菌操作原則正確吸痰。患者自行咳嗽時痰液常從套管噴出,護理人員給患者提供30 cm ×40 cm 硬紙板,一面用膠布固定衛生紙患者在咳嗽時適當擋在氣管切口前面,可防止痰液因咳嗽壓力噴到周圍環境及床單位,及時更換衛生紙即可。(3)做好患者口腔護理。(4)每日切口周圍消毒清潔,更換2 次紗布墊,若分泌物過多隨時更換。
2.5 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 (1)嚴密觀察水封瓶水柱波動幅度及排除氣泡情況,鼓勵患者定期咳嗽及深呼吸,以利于肺復張。(2)經常檢查引流管,避免受壓、扭曲、滑脫及阻塞,保持引流通暢。(3)導管連接必須牢固,水封瓶位置低于胸膜腔60 cm,如需下床活動或更換引流瓶,必須用兩把止血鉗夾緊胸導管,防止空氣進入胸腔。(4)切口敷料每2 d 更換1次,如有滲液或污染應及時更換。導管及水封瓶每日更換1次,并清洗消毒,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5)拔除胸導管后囑患者避免屏氣、劇烈咳嗽及用力排便,避免氣胸發生[4]。
戶外活動或野外作業時,應注意個人防護,盡量穿長袖衣褲。如遇蜂群,應盡快避開,保護好暴露的身體部位,尤其是頭面部。一旦被蜂蜇傷,應先簡單地處理傷口,有毒刺遺留時先小心拔除,切忌用手抓撓蟄傷部位,及時就醫,尤其是過敏體質的患者[5]。本例患者毒蜂蟄傷所致的過敏反應屬于超敏反應,是由蜂毒特異性IgE 并發的呼吸道黏膜和皮下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生物活性介質如組胺、激肽、前列腺素、白細胞介素等形成的,使全身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不僅造成喉頭水腫阻塞呼吸道、皮膚蕁麻疹,也可發生有效循環血量減少,出現休克、肺水腫等危急情況。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是蜂蜇傷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此患者病情發展迅速,1 h 內即發展為喉梗阻Ⅳ度,必須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行緊急氣管切開術,抗過敏、抗休克治療,配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做好氣道護理及導管護理,加強安全管理,同時結合心理護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關鍵。
[1]包 偉.重癥蜂蜇傷的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9):372.
[2]楊 珊.1 例蜂蜇傷致過敏性休克的急救與護理[J].臨床醫藥實踐,2011,20(9):704-705.
[3]郗玉芝.嚴重燒傷合并吸入性損傷氣管切開患者的呼吸道管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8):1726-1727.
[4]邢金榮.張力性氣胸1 例的搶救及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1):133.
[5]劉小媛,方偉鈞,葉健曉,等.毒蜂蟄傷患者32 例的急救與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