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中國軟實力的提升與影響
●王月紅
黨的十八大報告用“三個倡導”凝煉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理論創新。必將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軟實力的核心內容,它的凝煉和提出必將對提升我國軟實力,實現中國夢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軟實力 提升
“軟實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院長約瑟夫·S·奈于1990年提出的。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同時也包括由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民族凝聚力所表現出來的軟實力,這種軟實力表現為吸引力、同化力、感召力和影響力,能達到“讓其他人做想讓他們做的事”的目的,是一種通過吸引而不是強制和利誘手段獲取你所要東西的能力。對一個國家來說,軟實力就是指其吸引力,而不是強制力。即“一國通過自身的吸引力,而非強制力,在國際事務中實現預想目標的能力。”
當前,由于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軟實力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標準。俞可平指出:“在全球化時代,提高硬實力,即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國家經濟總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鞏固國防力量,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基本途徑。但是,國家軟實力變得更加重要,如國民的文化、教育和身體素質,國家的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的優越性和先進性,國家的人才資源和戰略人才的儲備情況,政府的凝聚力,社會團結和穩定的程度,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等。在全球化時代,要有效維護國家主權,增強國家實力,僅僅依靠經濟和軍事力量不夠,還必須有政治、文化和道義力量。”中國目前正處于市場體系完善、觀念更新和社會轉型、改革開放攻堅克難的關鍵歷史時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要完成在國內構建和諧社會、在國際上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離不開軟實力的提升與強大。中國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崛起,不僅僅要看其硬實力,更要重視其軟實力,真正的崛起應該是軟實力與硬實力相輔相成,共同崛起。
核心價值觀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內容和關鍵環節,從結構角度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軟實力的靈魂: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軟實力所包括的各個因素之中,如文化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民族的凝聚力和合力,社會制度、社會發展模式等同化力,以及一個國家在對外交往中的國際形象、參與制定國際規則和政治議題的能動力等。從功能角度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提升中國軟實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中占據支配和統領地位,在整個社會價值體系中處于絕對地位,具有導向、凝聚、激勵、規范、整合等社會功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統一的價值標準和目標指引,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以及其他價值體系不可替代的先導性。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中心內容和關鍵環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否建設成功,直接轉關系到我國軟實力建設的成敗得失。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抵御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入侵的思想武器。正是因為價值觀在軟實力中的獨特作用,所以一些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往往以其文化、價值觀念、外交政策、發展模式等作為載體,向全世界宣揚和推行其價值觀。價值觀問題在美國對外政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正如約瑟夫·奈指出的:“自從建國初期開始,美國人就一直為將我們的價值觀與我們的其他利益相結合而絞盡腦汁。”長期以來,美國已經習慣于將他們所宣揚的“民主”、“自由”等價值觀作為與軍事、經濟相輔相成的稱霸手段。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企圖和平顛覆我國的野心和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特別是價值觀領域的較量表現得更為嚴重,為有效應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價值觀的沖擊和破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立足于當前復雜多變的世情、國情和黨情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認同的精神紐帶。民族凝聚力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這種凝聚力主要依靠國民對其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追求所獲得。中國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發展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從根本上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為發展凝心聚力。
民族凝聚力作為國家軟實力,其功能主要表現為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統一。在當代中國,整合、提升民族凝聚力主要是鞏固各民族的國家認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國家認同是將國家共同體中不同的個人團結起來的內在凝聚力,其核心內容是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在尊重各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同時,共同追求在國家疆界內的所有民族之間建立和發展一種共有的國民文化紐帶或體系,一種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在全體國民間產生一種有強大凝聚力作用的國家觀念、國家情感和國民意識。
當前,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和社會變革的關鍵時期,這種社會變革和政治革命的急劇性使我國價值觀領域的變革也呈現出急劇性、復雜性和多變性能特征。由于我們正處于社會變革和轉型的關鍵時期,表現為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價值觀同時并存,其中有正確的與錯誤的、先進的與腐朽的、積極的與消極的,并相互交織在一起、相互較量和斗爭,以致于社會上出現了種種價值觀上的矛盾、沖突和裂變,基于價值觀問題上的這種狀況,大力加強加緊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已經勢在必行,充分發揮其在社會建設中的主導、統領、整合作用,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凝聚力量。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屬于社會主義性質的價值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同其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捍衛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點明了我們要凝練的核心價值觀的性質。從特色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彰顯“中國特色”。所謂“中國特色”,即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從主體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應該是人民群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被人民群眾掌握和踐行,就必須是具體和可信的。可信是指其內容不應該是真實科學的,而不是虛假錯誤的,具體是指其形式應該是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而不是抽象呆板、晦澀難懂。從方向上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適合于全人類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具有中國特色,而且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方向和人類文明發展趨勢,也應該是屬于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站在人類基本價值理念的基礎上,放眼世界、矚目未來的。它扎根于中國又不局限于中國,是對全球化浪潮和價值危機的積極回應和有效應對,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世界性意義的事件。也只有這樣,才能搶占人類文明的制高點,為推進人類文明發展增添新內容,作出新貢獻。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作為我國文化建設的一個戰略重點,這同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戰略思想,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黨的十八大報告用“三個倡導”明確提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任務,這是黨重要的理論創新。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明確了中國將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的問題;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指明了我們堅持什么樣的社會理想的問題;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強調了我們要以什么樣的標準培養人的問題。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進一步提煉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念,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看,都是一項有重要意義的工作。它有利于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群眾中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有利于占領思想文化的道德制高點,掌握話語制造權和輿論主導權,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在國際輿論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統一性,增強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和凝煉必將對提升我國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產生積極的意義和深遠影響。
[1] Joseph S.Nye and W illiam Owens. America's Information Edge,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1996
[2] 俞可平.“中國模式”:經驗與鑒戒.俞可平等主編.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3] 謝松明.國家軟實力的提升與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三明學院學報,2009(3)
[4] 山西省高校工委宣傳部.形勢與政策教學參考資料,2013(1)
[5]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李靜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提高文化軟實力中的作用.高校理論戰線,2012(2)
[7] 劉翠玉.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10)
(作者單位:太原師范學院思政部 山西太原 030012)
(責編:賈偉)
G641
A
1004-4914(2014)01-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