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
鐵路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研究
●劉立
多元化經營是鐵路行業制定的重要發展戰略,經過多年的發展,鐵路多元化經營取得明顯成效,鐵路非運輸企業利用自身優勢,不斷發展壯大,成長為鐵路發展的重要一翼。但是,由于體制、觀念等原因,鐵路非運輸企業的經營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文章通過對鐵路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優勢和不足的梳理分析,以期對鐵路非運輸企業的經營發展提出可資借鑒的方法策略。
鐵路 非運輸企業 經營發展
鐵路多元化經營是鐵路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增長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方面,經過20多年的發展實踐,鐵路多元化經營取得了顯著效果,鐵路非運輸企業已經成為鐵路發展的重要一翼。鐵路非運輸企業已從最初只是滿足鐵路內部需求發展到市場競爭中的獨立主體,實現了“小多經”到“大集團”的轉變,其經營范圍覆蓋了廣泛的經濟領域,一批有影響、有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已經形成。2013年3月,鐵路改革又邁出關鍵步伐,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鐵路政企分開取得重大進展。鐵路總公司的成立意味著鐵路市場主體地位進一步確立,鐵路總公司后,展開了包括貨運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改革,鐵路總公司的成立以及一系列的改革舉措對鐵路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是很大的機遇和挑戰。鐵路非運輸企業如何做好轉型發展、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業效益以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鐵路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此,筆者擬對鐵路非運輸企業的經營發展進行梳理分析,提出可行性的發展建議,以推動鐵路非運輸企業科學健康發展。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多元化經營是其必然選擇,多元化經營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技術、市場、管理優勢,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鐵路也不例外。鐵路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運輸產業,是有著龐大資本、良好信譽和長期經營管理經驗的大型國有企業;鐵路有著很強的輻射帶動效應,涉及大量的上下游產業;鐵路有著龐大的內部市場,又正處于重要的改革時期,這些都是鐵路發展多元化經營的有利條件,換言之,這些都是鐵路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可資利用的巨大優勢。具體來講,鐵路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的優勢為:
(一)政策優勢
對非運輸企業的經營發展,鐵路內部也存在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原來的多經企業僅僅是鐵路解決富余人員的輔助產業,隨著鐵路改革發展,鐵路非運輸企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地位越來越提升。2011年實施多元化經營一體化管理,后又推行“三化一融合”,都是鐵路高層開始將非運輸企業擺到重要位置的體現。當前,鐵路在進行頂層設計時,非運輸企業也是其考慮的重要方面,如《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實施意見》中既有多條涉及鐵路非運輸企業的內容。鐵路對非運輸企業在政策上給予的支持甚至傾斜給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二)運輸優勢
鐵路是重要的運輸企業,鐵路非運輸企業也大多與運輸有著密切聯系。尤其是在鐵路非運輸企業大力進軍的旅游產業和物流產業,更是與運輸密切相關。在旅游產業,運輸優勢將使鐵路旅游在客源組織、票務保障方面占有先機,鐵路非運輸企業應當充分利用鐵路的運輸優勢,學習先進旅游企業的成功經驗,對旅游資源進行深度開發,打造鐵路旅游品牌。在物流業方面,鐵路運輸也是巨大的天然優勢,鐵路運輸同樣會使鐵路物流業在貨物組織、運力調度方面占有先機。當然,鐵路一度時期由于思想觀念的原因,在物流領域處于落后狀態。現在鐵路物流業正在提高服務質量,拓展“門到門”營銷工作,相當一部分鐵路物流企業已經實現“門到站”“站到門”,下一步通過延伸服務鏈條,完善服務功能,鐵路物流業完全可以利用鐵路的運輸優勢,扭轉落后被動的局面,在物流業占據重要市場份額。
(三)內部市場優勢
鐵路牽涉的上下游產業眾多,其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路材路料,鐵路每天運輸的大量旅客和鐵路職工也是龐大的消費群體,可以說,鐵路內部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有相當潛力的市場。鐵路非運輸企業依靠政策、信息、資源優勢牢牢抓住鐵路內部市場,可以贏得并拓展自己的生存發展空間。可以說,鐵路內部市場是鐵路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的依托和平臺,以鐵路內部市場為依托,鐵路非運輸企業加強管理和技術創新,深挖潛力,可以逐步擴大社會市場占有率。
(四)品牌信譽優勢
鐵路作為大型國有企業,有著較為嚴格的管理制度,規范的操作章程,因此,鐵路行業擁有良好的品牌和商業信譽,這是鐵路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的巨大無形資產。
當然,鐵路非運輸企業在經營發展中既存在優勢,也存在一些的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經營理念落后
鐵路非運輸企業與運輸業有著很深的淵源,這種淵源一方面是鐵路非運輸企業經營發展的優勢,另一方面也是鐵路非運輸企業發展的束縛。鐵路非運輸企業由于有運輸業這棵大樹可依靠,所以,普遍存在市場競爭的動力不足,只求滿足鐵路內部市場,對于更為廣闊的外部市場,進取心差、競爭意識不強。
(二)資金不足
鐵路雖然對非運輸企業總體投入資金龐大,但由于鐵路非運輸企業眾多,單個非運輸企業的資金就顯得不足。資金不足對企業市場競爭力有著重要影響,使鐵路非運輸企業處于小而散的狀態,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獨立生存發展能力。市場競爭力弱反過來又使非運輸企業更加依賴運輸業。鐵路非運輸企業眾多、資金不足的重要原因是項目開發不夠合理,沒有進行充分的科學調研論證,缺乏足夠的市場分析研判,造成項目開發隨意,資金使用分散。
(三)人才缺乏
鐵路雖然有大量人才,但這些人才大多為運輸領域或與運輸密切相關領域的人才,而在市場營銷、項目管理、法律金融等領域的人才相對缺乏,這些人才的缺乏嚴重制約著鐵路多元化經營的發展,使鐵路多元化經營在項目設置時存在盲目性、項目管理中存在粗放性、鐵路非運輸企業市場適應性低,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
在鐵路逐步走向高速時代的今天,鐵路非運輸企業要趕上時代的步伐,必須抓住機遇,充分發揮優勢,克服不足,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途徑和策略。筆者認為,針對自身問題和不足,鐵路非運輸企業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轉變思想觀念,切實融入市場
鐵路非運輸企業對運輸業的過度依賴,使鐵路非運輸企業產生了嚴重“等、靠、要”的思想,就像一個永遠被抱著的孩子一樣長不大。鐵路要發展多元化經營,就必須首先使非運輸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就必須使鐵路非運輸企業從思想上認識到鐵路內部市場只是依托,而不是依賴,在外部市場上拼博競爭,是鐵路非運輸企業發展必由之路。鐵路非運輸企業要通過轉變經營方式,熟悉市場規則,積極融入市場,實現自我發展。
(二)科學調研論證,合理開發項目
針對鐵路非運輸企業眾多,單個非運輸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鐵路發展多元化經營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項目開發體系,要認真研究投資政策及環境,要明確項目的開發方向、開發重點,要將資金投在重點方向、重點領域,避免遍地開花,以增強鐵路非運輸企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項目開發尤其要做好科學的調研論證,科學的調研論證是項目開發的前提和關鍵,要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經濟政策,本地區的經濟特點確定開發項目。要切實做好市場預測,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評價。要加強項目開發的決策管理,避免盲目投資。鐵路非運輸企業也要加強資金積累的力度,將稅后利潤和減免稅收的資金,積極用于擴大再生產。
(三)實施人力戰略,大力引進人才
企業經營最重要的是人才,市場競爭最激烈的也是人才競爭,鐵路非運輸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立足,首先要樹立全新的人才觀。在人才引進方面,要建立人才引進機制,注重吸引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人才。在引進層次方面不僅要有高層管理者,也需要生產經營一線員工,不僅要有專家型人才,也要有熟練工人。在引進領域方面,不僅要有懂運輸的人才,更要有懂市場的人才,包括管理人才、營銷人才、公關人才等。其次,要在人才培養上下大力氣,積極打造優秀的產品研發團隊、生產組織團隊和市場營銷團隊,要抓好核心員工的培養,形成一批企業經營發展的中堅力量。再次,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激勵管理機制,要運用薪資、福利、職位、股權等多種措施激勵和管理人才,使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最后,要建立科學的人才選拔機制,要打破鐵路慣有的論資排輩、行政色彩濃重的人才選拔機制,真正使懂市場、會管理、有成績的人才脫穎而出,推動鐵路非運輸企業健康發展。
[1] 王培華.加快我國鐵路非運輸業轉型發展的探討[J].理論學習與探索,2012(2)
[2] 汪亞男,李莎.論企業多元化經營與核心競爭力的打造[J].北方經濟,2007(2)
[3] 張怡春,王濤.我國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8)
(作者單位:大同鐵聯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太原 037000)
(責編:賈偉)
F270
A
1004-4914(2014)01-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