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許 張毅
加強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對策研究
●王剛許 張毅
價值觀是關于社會價值的根本看法。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營造和諧社會氛圍、構建和諧校園文化、提升大學生自我素養的重要舉措。當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上還有不足,改進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現狀對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形成科學價值取向意義重大。
大學生 價值觀 價值觀教育 對策
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并且用24個字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出明確表述,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表述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和國家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價值追求,并為下一階段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高等學校是國民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處在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因此,深入了解并全面分析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教育現狀,并對其開展有時效性、有針對性、有現實意義的價值觀教育意義重大。
對大學生開展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是價值取向教育。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擁有不可替代的科學性、實踐性和價值性。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不僅對促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促進社會和諧大發展,促進和諧校園文化建設貢獻巨大,對提升大學生自我素養,提高大學生自我價值也有重要意義。首先,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是營造和諧社會氛圍,增強社會凝聚力的客觀需要。主流價值取向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大學生作為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生理、心理都在轉型成熟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較強。社會轉型時期,各種思潮暗流涌動,大學生群體極易受到影響和誤導。良好的社會核心價值取向對于規范公民行為,加強道德約束,凝聚社會力量起到重要而積極的作用。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有利于保持社會主流價值取向的正確性,有利于維護當前穩定團結的社會局面。通過教育,大學生能正確認識當前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科學歸因,理性思考,對促進社會生產和提高社會凝聚力意義重大。其次,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指出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高等學校處在意識形態工作的一線前沿,是國民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推動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使命。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務必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展開,要幫助大學生堅持和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規范自我言行,明確是非觀念。進而促進和帶動更多的大學生改變原有的歪曲、錯誤的價值取向,共同朝著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最后,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是提升大學生自我修養,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關鍵環節。一方面,大學生處在人生中的重要時期,生理和心理趨于成熟,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也時刻受到外界思潮的影響和引導。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幫助其樹立科學的政治信仰和個人追求,促使其規范自我行為,能有效防止道德滑坡,發展自我,更好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人生的價值在于貢獻。通過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能幫助其進一步明晰在社會大眾中的定位和認知,幫助大學生進一步明確自身努力方向,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實現社會價值,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高度統一,有機結合。
當前高校普遍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這些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高校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攝取和學習,在引導大學生價值觀念形成方面起到積極貢獻,但是,通過觀察和調研我們發現,當前高校價值觀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教育手段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教育理念上,忽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傳統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習慣性的將價值觀教育與一般知識性教育等同起來,機械的向受教育者傳播知識。價值觀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過程,理應受到教育者理論化的說教,但是,一般知識教育更強調形成知識體系,價值觀教育則試圖通過教育者的引導和啟發,促使受教育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獲取價值觀的相關知識,進而促使受教育者自覺自動的養成科學合理的主流價值取向。受教育者一味接受教育者的機械教育,成為考試的工具,輕視了理論在具體實踐中的指導作用。第二,教育目標上,功利主義明顯。當前價值觀教育,一些高校并沒有成立一支專門的高素質專業教師隊伍,科任教師由大學生政治輔導員兼職擔任。由于高校政治輔導員自身崗位要求,沒有充分的備課時間,一些教育者錯誤的把知識的機械灌輸當做教育目標,導致高校價值觀教育常常出現照本宣科、流于形式。同時,大學生政治輔導員受其教育經歷和教育背景影響,往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方面表現出專業素養缺失的現狀,對理論認知不全面,不深刻等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的廣度和深度。第三,教育內容上,與現實需求有所脫節。傳統價值觀教育將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倫理教育作為高校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核心內容,盡管近年來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教材進行了大幅度的修編,依舊難于避免內容老舊,與學生現實需求存在一定脫節的尷尬現實。教材陳舊的直接導致大學生感到書本上寫的東西空泛不實,從而使他們習慣了假大空,形成了他們的雙重人格。新生代大學生群體較之前的“80后”、“70后”大學生自主性更強,對個性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他們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質疑與好奇。當前社會轉型時期,主流價值觀念受到外來價值觀念的沖擊和影響,學生對社會現象認知亟待高校教師指引和糾正。第四,教育手段上,傳統單一缺乏新意。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自上而下的灌輸教育長期占據價值觀教育的主導地位。灌輸教育忽視受教育者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感受,體現教育的單一性,單向教育方法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無法起到積極作用,也不能幫助大學生養成思辨的分析判斷能力,教育者灌輸的理論也不會被自主轉換成為受教育者的情感、信念、意志和行為。教育者的灌輸教學忽視了教學效果,使得價值觀教育流于形式。
結合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本文試從以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以期達到提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實效性的目的。第一,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質量的根本保障。在調查中,有學生指出,身教永遠大于言傳,希望先將教師的價值觀確立了,再以模范的作用教育學生;身體力行,否則再怎么宣傳都是一紙空文。教育者只有身體力行,做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才能讓學生信服、敬佩。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務必要提高自身馬克思主義修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指導,在價值觀教學中、實踐中自覺發揮表率作用,讓學生相信并接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指引。第二,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強教育滲透力。胡錦濤同志指出:“深化教育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理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據實證調查現實,當前大學生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普遍熱情不高,一定程度上是我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輸模式長期作用的結果。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老套陳舊,理論深奧和教學方法形式化加劇學生反感情緒,當代大學生自主意識較強,如若不改變現有刻板教學方法,當前高校思政工作很難打破僵局。我們應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提高“灌”的技術。要重視網絡新媒體平臺的利用。“90”后大學生渴望成為關注的焦點,通過傳播言論和思想獲得外界支持和認可。高校不妨抓住這個機遇,加大對輿論領袖的培養,擴大價值觀教育覆蓋面,營造良好網絡輿論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知、接受。第三,堅持“三貼近”,提高傳播針對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堅持“三貼近”是做好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重要方法。在高校內開展價值觀教育時應當注意加以區分引導,對那些掌握較好的群體類別,可以從深度上加以引導,而對于那些掌握情況一般或者較弱的群體應當繼續在全面性上加強價值觀教育。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提高教育特點。第四,加強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提高理論與實踐能力。當代大學生應當認真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特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些思想都深刻的包涵了當代中國價值導向的豐富內容。大學生只有通過學習不斷思考和總結,深入理解和體會這些思想的實質和精髓,才能形成正確科學的價值觀。同時,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指導他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深化理論認識,將被動的灌輸接受教育轉變為自覺主動的獲取求知,在實踐中感受社會主義社會的優越性,讓他們參與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中,主動承擔起“中國夢”的重擔。第五,打造專業化朋輩教育隊伍,促進認同行為。高校黨員干部在學生群體中有較好的形象和期望,他們的影響力、說服力也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為直接和明顯。通過與他們的溝通對話,了解學生群體的最新動態,充分發揮他們在價值觀教育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同時,培養專門學生朋輩教育隊伍。朋輩教育的主體和客體都來自學生群體。朋輩教育者由于身處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實際情況更為了解,也更容易被同齡人接受,由他們擔任教育者能有效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真實性,效果往往更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正確把脈朋輩教育者,對他們進行專業化的培養和教育。
【基金來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DL12CC03);東北林業大學專題研究項目《校廉政風險預警機制研究與實踐》階段性成果】
[1]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盧桌彬.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視野下青少年價值觀培養方法研究[D].汕頭大學,201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2010.7.29
[4]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作者單位: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責編:賈偉)
G641
A
1004-4914(2014)01-1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