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麗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活動的過程。這就決定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符合學生學習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語文教師如何將心理學納入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落到實處?下面,筆者淺談幾點自己在教學中的做法。
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心理學,采取多種措施,改變學生厭學心理
目前,一些學生對語文產生了厭學心理,因為語文學習是一項長期并且艱巨的任務,短時間內很難提高成績。有的學生平時可能非常努力地學習課文內容,但考試未必能考出好成績。某些學生并不怎樣用心,卻成績優秀。久而久之,一些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就下降了,他們認為語文成績大多靠碰運氣,不學也能得高分。這種學習心理有片面性,但也點出了學習語文的要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改善課堂教學環境,創設友善、融洽的環境氣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抓住學生的競爭心理特點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各科成績應該均衡發展,但是由于語文成績因為難以快速提高的特點,很多學生都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其他學科上,學習語文只是敷衍了事。所以,總成績很好的學生未必語文成績好,但是這樣的學生,競爭心理、好強心很強,我們在講課文內容或講評作文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心理,處處讓他們和語文成績好的同學對比,并且鼓勵他們努力學習語文。
2.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學生的求知興趣是創造性思維的內驅力,學生在學習中會產生一種迫切要求探求新知識的欲望,表現出一種好奇心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3.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多媒體教學是圖像、字幕、聲音、視頻等各種信息媒體的組合。多媒體網絡的應用,極大拓展和豐富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和資源,使傳統教學中無法實現的一些教學設計在實際中得到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使教學形式更加活潑,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4.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變換教法,還要多指導學生的學法。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學科知識的關鍵,教師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是一項富有意義的心理教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成功的教育不僅是會教,更是教學生會學。因此,教師要根據教育心理學規律,自身的經驗教訓和他人的成功經驗指導、教育學生,使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有了正確的學法,學習起來得心應手,而且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自然就會產生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通過鼓勵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社會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一經發生,都希望得到肯定的反應。即使是成年人,也大多好表揚而不愿被批評,何況是中學生。因此,教師必須要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激勵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并且取得進步。教師要抓住學生喜愛受表揚的心理,對他們的優點和進步加以肯定、贊揚。如果學生退步了,教師不要過多責備,要給予鼓勵,這樣才能教育他們,促使他們奮進。教師在課堂上時常會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這時學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此時,教師可以用親切和藹的目光、溫和的微笑使學生得到鼓勵,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產生“老師相信我,我能答好”的自信心理,使他們的思維保持在最佳狀態。這樣,學生的緊張心理消除了,教師也可引導學生輕松的學習。
青少年處在半幼稚、半成熟的成長階段,維護自尊是他們強烈的心理需求。鼓勵他們,就等于送給了他們一個積極的心理,讓他們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習,而經常及時地表揚一個人,不但使他感受到教師對他的肯定,而且使他對未來更有信心,這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心理動力。
愉快的心情源于內心美好的教育回憶,贊美、表揚、肯定的教育方式帶給人的是信心和勇氣。在教學中,學生置身于良好的師生關系中,時時感受到教師濃濃的師愛,對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大有裨益。
三、改變學生畏懼作文的心理,樹立他們學習語文的信心
文章的成熟,首先是思想的成熟,然后才是語言的成熟。當前的素質教育越來越趨向于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因為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學生要完成作文任務比起其他各科作業來,難度大得多。因此,絕大多數學生對寫作文會產生畏懼、抵觸心理。我們可以觀察到一些學生在與同學交談時,語言流暢且有感情,可是一旦讓他們動筆寫成文章,文章的內容卻顯得空洞無物,甚至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寫、寫什么,一寫作文就緊鎖眉頭,寫了一個小時也寫不到二百字。學生怕寫作文,教師不妨在介紹寫作方法、寫作話題和寫作要求之后,再提供一定的寫作素材或資料,讓學生有東西可寫。事實證明,提供資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有關知識,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擺脫恐懼心理。
語文以文章作為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它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識、技巧等方面水平的綜合反映,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挖掘豐富而生動的內涵,使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認識自我、提高自我。同時,在寫作文時,能夠運用這些材料,做到學以致用。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閃光點,即使學生只有點滴的進步也可以在評語中體現或當堂表揚,然后再恰如其分地指出他們寫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慢慢消除這部分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
美國心理學家科勒斯涅曾說過:“把握學生心理是一種看不見的課程。”這種課程存在于教學過程中。心理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還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經常地、有意識地把心理學與語文教學聯系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苗慧.教師心理場效應及其意義與策略芻議[J].
[3]袁桂林.現代教育思想專題[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4]孫鳴.外語情感教育中的溝通策略[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3(5).
[6]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