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雪琴
摘要:小學語文主體參與型教學是一種積極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的有效策略主要有激發興趣、引探導學、開展活動。
關鍵詞:主體參與 課堂教學 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主體參與型教學正是積極響應這一教學理念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主體參與型教學是在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以“自主性、開放性、民主性、科學性”為特征,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主動能力、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目標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三年多的課題研究、實踐、總結中,我深切地認識到小學語文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激發興趣是誘因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是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的動力,是開發學生主體思維的源泉。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能積極、主動地專注于學習。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教師就要想法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要創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小學語文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是主動自覺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實心實意地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把尊重、信任、關愛、激勵、贊揚帶進語文課堂,感染、感化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變不情愿為情愿,從而把與教師的合作視為己任,視為快樂。
(二)用競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爭強好勝,表現欲望強烈,因此適當開展一些學習競賽,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教學中經常運用“看誰說得好、看誰讀的好、看誰寫得好、比一比、賽一賽”等方法,讓學生在期望——努力——成功的親身體驗中,不但學得興趣盎然,而且能夠高夠效地進行知識的傳遞與吸收。
(三)合理運用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激勵性的評價,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將學生那些潛在的學習需要轉化為“活動”的、實實在在的需求,使學生能持久地、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運用激勵性評價,既要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也要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也要關注他們的情緒態度。比如,我在課堂教學中對于一些表現好或有進步的學生,口頭授予他們“朗讀小能手”“進步之星”“小作家”等榮譽稱號,在這些生動形象的語言的激勵下,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引探導學是關鍵
興趣只是誘因,要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長久保持下去,關鍵還在于教師按照“省時、啟智、輕負、高效”的標準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所以,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一定要在“引導”上多下功夫,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領悟發現、合作交流、分析討論、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導學——開辟學生自主的空間
教師是語文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重視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導學要強調自主、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教學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自讀、賽讀、齊讀等形式)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且把讀懂的內容大膽地講出來(這樣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圍繞本課的主線問題“從詩中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長征之難?在紅軍戰士的眼里,在長征的親歷者毛澤東的眼里,長征又是怎樣的呢?”讓學生采用“讀讀、看看、想想、寫寫、說說”等方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課文(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可以選擇感受最深的“難”,跟其他同學交流。有自主、有選擇、有合作)。
像這樣,改變了過去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受教,而是積極主動地探究,探究的興趣濃厚,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二)啟思——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
積極思維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開發學生智力的奠基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思維的燦爛火花盛開在每個學生的心中。教學生學會積極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帶著問題思考,善于縱深地思考,善于從多個角度思考,善于從別人的發言中啟迪自己思考。
例如,在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除了曹沖的這個辦法,還有沒有別的辦法能稱出大象的體重?”這一問題不僅激發學生積極思考,還有效培養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質疑——點燃學生創造的火花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語文教學大綱提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開發學生學習的潛能,發展個性。”課堂上讓學生質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能有效激活主體,煥發活力,使語文課堂真正成為高效課堂。因此,教師教學時必須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創設情境,營造讓學生大膽質疑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引導學生質疑,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敢問敢答,善問善答。同時,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如對課題進行質疑,對課文內容、語句進行質疑,對課文的敘述順序進行質疑,對某些看似矛盾的地方進行質疑,對標點符號的使用進行質疑。
三、開展活動是動力
小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是以活動為中介的。學生只有投身于各種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活動中,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才能高效地學知識、長見識、練才干,其主體參與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像結合教學內容適當進行的表演、辯論、唱歌、畫畫、訪問、講故事、在生活中找錯別字等活動不但能有效提高語文學習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各盡其能,各展所長,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總之,小學語文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只有有效地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真正愛學、樂學、善學,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