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茹
一、提高師幼互動有效策略的重要意義
在《幼兒園指導綱要》頒布以來,學前教育在新理念的引領下,摸索實踐著新的教育模式,幼兒園教師的理念也在逐步地發生著改變,教育行為也在發生著變化。我們要真正落實幼兒的主體地位,把幼兒發展作為首要目標去追求、去引導、去支持。這是新理念帶給我們的最大的啟示。
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問題,不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而是建立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系問題?!边@句話為我們剖析了教育的真正內涵,也給我們提示了幼兒園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的重要性。
幼兒處于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強烈的年齡階段,對周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疑問。但由于受封閉式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幼兒發問的權利在教師控制、抑制下被剝奪了,教育過程不再存疑,使幼兒的學習過程成為一種外界強加的活動。教育中最值得珍惜的動力因素被放在活動之外,不僅造成了教育效益的低下,養成了幼兒被動、服從、趨同的習慣,喪失了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這與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相差甚遠。
教育的本身是一種人的活動,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沒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互動,教育的價值就不能體現出來。幼兒園的教育同樣也表現在師幼的互動上,如果沒有教師和幼兒有效的互動,幼兒園的教育也就沒有了意義。
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這種關系的建立與否、親疏與否、平等與否、合理與否都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身心發展。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育行為也不斷地改善,理解幼兒、尊重幼兒的觀念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開始有了體現。但在實際工作中,要真正地把新的教育觀念落實到教育行為上,以合適的教育行為去影響幼兒,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們教育工作者要真正走進童心世界,了解幼兒需要。與之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有效互動,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師幼互動有效策略的闡述
(一)集中教育活動的組織
1.保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集中教育活動中,要有良好的師幼互動的效果,就要讓幼兒對教育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幼兒的內在需求是幼兒學習的動力和前提。教師要充分認識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與幼兒可能產生的需要進行對比,精心設計、巧妙組織,保護好幼兒活動的興趣,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師幼互動的效果。
例如,在音樂活動《走路》中,可選用小動物的手偶,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曲中的小動物,從而記憶歌詞內容,又如,在學習《醫生謝謝你》這首兒歌時,教師可運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讓部分幼兒當醫生,另一部分幼兒當病人,配上道具,幼兒很容易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會歌曲。
在教育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點始終圍繞著教師預設的教育活動內容,在有意注意的時間里,將教學內容展開,才會保證教育活動的效果。
2.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大都是教師單項地要求幼兒如何做,幼兒在教學活動中處于教師嚴密監控之下,幼兒只是被動地參與到各項活動中,缺少與教師討論、交流自己想法的機會,而教師也根本無從了解幼兒的真正需要,要實現《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提出的素質教育的思想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是不容易做到的。教師只有在真正了解幼兒的需要之時,雙方互動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有效地調動起來,才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師幼互動。
在教育活動觀摩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教師在提問之后,不等幼兒回答,教師就急于自己說出答案的現象,這樣的現象還很普遍。這樣大大影響了活動的效果。
又如在活動區活動中,活動區規則的制定大都由幼兒來完成,在每一個活動區域,如美工區、娃娃家、益智區等,教師先引發幼兒討論,每個區域幼兒需要遵守哪些規則,在確定之后,由幼兒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幼兒到活動區活動時,會很好地遵守這些規則。
3.優化教學中的回應?;貞蔷S系師幼互動的重要紐帶,是課堂教學充滿活力、生動有效的重要保證。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更注重教材的把握和過程的預設,往往忽視對幼兒回應的考慮。教師缺乏回應的藝術,從而抑制了師幼深層次的互動,影響了互動行為的連續性,有的教師雖有主動回應的意識,但不善于捕捉幼兒回應的價值點,失去教育的良機。
在集中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提問大都是提前預設的,但是幼兒的回答卻會有不同,這就需要教師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很好地與幼兒回應,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比如:在數學活動《愛吃水果的河馬》中,其目標是讓幼兒了解幾種數數的方法,活動過程中教師提問:“桃子有幾個?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個幼兒說:“我看到的?!苯處煟骸昂芎?,看是數數的好方法?!?/p>
另一個幼兒說:“我是心里想的?!苯處焼枺骸靶睦锵氲?,那你有沒有在心里數一數呢?”幼兒回答:“有?!?/p>
這時,另外一個幼兒說:“我也想出來的,沒有數?!逼渌嗟挠變阂哺胶驼f:“我也是,我也是!”
教師用驚訝的語氣說:“你們都是看到后就想到了,那想和數哪個會使答案更正確呢?”幼兒回答說:“是數?!?/p>
教師說:“是呀,看到的、想到的往往容易出錯,我們還需要數數來驗證?!?/p>
在這樣的師幼互動中,教師的回應很巧妙,沒有束縛幼兒的思維,達到了活動的效果。
(二)日常隨機教育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皆有教育,不僅要關注集中教育活動,還要關注平常時刻的教育。讓幼兒在園里感受到溫暖和接納,加強師幼之間的感情溝通。作為教師要敏銳地覺察和細心地體悟幼兒生活需求和情感需要,用充滿溫暖與關愛的物質環境和人際氛圍,與幼兒建立好良好的師幼關系。以“剪指甲”為例,幼兒的指甲長了,比較適宜的做法是幫助幼兒把指甲剪好,邊剪邊給幼兒講一講細菌會藏在里面,吃進肚子里會得病,并提醒幼兒下一次請媽媽幫忙剪,小朋友太多老師忙不過來。
在戶外活動中,教師要觀察幼兒的面色,以得到幼兒運動量信息,教師在此時對幼兒進行詢問,幼兒的回答會給教師掌握好幼兒運動量的一個正確信息,教師還要提醒幼兒增減衣服等等,在師幼互動中,很好地完成戶外活動。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有效地提高師幼互動的方法策略,能夠促進保教質量的提高,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教師的教育行為以及思想觀念是創造出行之有效的師幼互動的關鍵。我們還要進一步探索研究,以期更好地梳理師幼互動的有效策略。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