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華
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教師要建立高效的課堂教學,要積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許多教師為了構建生動活潑的、高效的教學課堂,積極創設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不失為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途徑。由此,許多有效的、生動活潑的、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應運而生,它們確實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有些教師為了追求教學情境,淡化甚至偏離了教學的目的,降低了數學教學的實效性。這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需要引以為戒的,那么到底怎樣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來切實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呢?下面我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要創設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作為教師開展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經歷學習過程,發展學生素養的重要作用。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那么,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然后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認知特點、心理年齡特征等創設有效的教情境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對數學本身的興趣,要讓學生在思維沖突中發現數學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持久而深刻。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比較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學生年齡的增大,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水平也要逐步提升,要相應地提升情境的層面,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索,學會合作交流,所以教師要深層挖掘教材,創設教學情境,要盡量用數學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去吸引學生,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得到情感上的滿足。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就要逐漸引導學生,把學生對外在與數學相關的學習的興趣轉移到數學本身上,這樣學生的興趣才會持久。比如,在教學圖形的平移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個小魚吃蝦米的教學情境,問小魚需要向哪平移幾個格才能吃到蝦米?這樣的一個教學情境馬上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學生紛紛積極動腦思考,甚至有的學生動手具體操作、嘗試,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學生的思維也被教師調動了起來。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討論甚至是具體的操作,小組交流,而后教師再適時地進行點撥、啟發、引導,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知識。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學生愿意主動地去學,這樣得到的知識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徹,掌握得也特別牢固,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二、創設的教學情境要具有真實性
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的效果不言而欲。真實的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真實情感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那么何謂真實的教學情境,怎樣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注重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有些教師隨意杜撰出來的情境不符合生活實際中的基本事實。比如,在教學幾和第幾時,教師創設了一個動物賽跑的情境,結果是小鴨第一,小雞第二,小狗第三,小貓第四,小鹿第五,有學生當場就提出疑問,不同意結果。這樣不但得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懷疑,起到反作用。這雖然是假設的情境,但也要與實際生活相符,應該符合最起碼的生活邏輯。所以說教師在創設情景時,一定要注意符合生活實際,不能偏離生活實際,這樣我們創設的情境才能起到它應有的效果與作用。
三、創設的教學情境要有數學味,要數學化
新的課程標準一再強調,數學教學一定要注意從學生所熟悉的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著手,讓學生能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多地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他們所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這樣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將會理解更深刻、更透徹,掌握也就會更加牢固。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它無處不在。這樣說來,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就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符合他們生活實際的、有趣的教學情境,讓他們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的感性認識,讓學生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數學與我們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它們之間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數學對我們的重要作用與重要意義。這樣學生會對數學有一個新的認識,更加愿意學習數學。比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我課前先安排了學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角的實物,課堂上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實物帶上來,展示給大家看,通過學生觀看各種各樣不同的關于角的實物,讓學生進行思考,這些實物有什么共同點,然后交流討論,角的特征是什么。這樣通過學生實際具體的觀察、觸摸,得出角的特征,這時教師加以適當的講解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知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學生從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學習的勁頭兒自然就很高。并且在這一課中,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的具體實踐活動,調動了學生多方面的感官,學生對角的認識由表面的形象感知過渡到建立表象的層面,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學生在對角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探索角的好處,以及角在生活中的具體作用。通過廣泛地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對角的了解越來越多,真正地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四、創設具有發展性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創新思維的潛能還有待積極地開發。那么教師就要根據學生這一特征,創設適當的探究情境,拓展學生的探究空間與探究能力。這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小學一年級在教學9加幾的計算時,由于這是學生初次接觸進位加法,教師可以教給學生運用湊十法,讓學生小組交流9加幾的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之上再讓學生運用同樣的方法計算8+7,8+9等關于8加幾的計算,以及7加幾,6加幾等相應的計算,這樣設計教學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總而言之,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有效方法,給學生創造有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知識,掌握技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只要我們不斷積累課堂教學經驗,做課堂教學的有心人,一定能創造出真正高效的教學情境,讓它來為我們的課堂增光添彩。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