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勤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基礎教育階段,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經成為現代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首要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一些學生單詞掌握得不少,說起語法來頭頭是道,考試常常拿高分,可是一旦要用英語交流、對話時就會出現聽不懂、說不出、不敢開口說等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語言的交流是要用嘴說,不是用筆寫。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放在首位,注重學生口語能力培養,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環境中學習英語,培養他們與人交流的意識和習慣,徹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使用鼓勵語言
對敏感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一個表情也可能對其產生巨大的影響,打擊其積極性。因此,教師上課要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多使用鼓勵性語言,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切忌學生一開口就挑錯,使學生畏首畏尾,從而產生心理障礙。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信心,從而使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對于一些口語不好的學生,教師不能過于苛刻,要耐心誘導,鼓勵他們開口。只要他們敢開口說,我們就要給予鼓勵,即使說錯了,也要用“Try again.”“Dont be nervous.”等言語調動和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
二、激發學生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動力”。在教學中,教師如果不能使小學生產生想要學、要求學的內心狀態,而只是機械性地授課,就會使學生感覺疲倦,使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只有在產生強烈的學習意愿時,才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并能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學英語、說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
例如,在教學We Love Animals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小動物開運動會的動畫課件,每個小動物走到鏡頭前都會介紹自己的名字“Cat,cat,Im cat .”“Duck,duck,Im duck.”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在放幾遍動畫之后,學生就能很自然地自己說出小動物的英語單詞了。除了英語課件,英語歌曲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這節課結束時,教師可以帶學生唱課本中的英語歌曲Hello!并且要求學生把歌曲中的人名換成了小動物的名字,hello cat do oh do, hello monkey do oh do, hello dog do oh do, hello ,hello,hello.學生對這種替換歌詞的唱法感到很新鮮,情緒高漲,都跟著教師唱這首歌曲。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還很多,像簡筆畫、猜謎語、表演對話、講故事、做游戲等在教學中都能起到激趣的作用。
三、創設英語情境
語言的習得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英語的大環境,營造一個濃烈的英語學習氛圍。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盡量使用英語和學生交流,實行英文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接觸、模仿英語的機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課上的一切活動都要用英語進行,如組織教學、講解、布置作業、解答問題等。課前的“Free talk”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練習,既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又提高了口語交際水平,真可謂一舉兩得。在課間,教師也要盡可能地用英語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在課間也用英語交流。
小學英語中的Lets talk板塊設計了各種真實自然的教學情境,用游戲、表演的形式來進行這一板塊的教學是再合適不過了。小學生具有愛玩、好動、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板塊,讓學生多讀、多練,多進行對話。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會話表演,在表演中親身感受語言情景。表演時可以讓學生戴上相關人物或動物的頭飾,輔以相應的動作,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對話表演中掌握對話。例如,教學My Favourite Season時,教師可以讓第一個學生問第二個學生“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第二個學生回答“I like spring. ”然后第二個學生再問第三個學生“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照這樣進行連鎖問答的游戲,學生的興致特別高,并且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會了新的句子和單詞,留下更深的印象。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對英語產生了強烈的欲望,更有利于口語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購物、詢問時間、詢問天氣、就餐等話題的情境表演,練習口語交際。
四、加強聽力練習
英語的基本技能中,”聽“和”說“是緊密聯系的,聽是說的基礎,要想與人交流,首先要能聽懂對方說的是什么,才能根據對方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說的能力是在聽的基礎上培養起來的。對于交流者來說,“聽”是語言的輸入,“說”是語言的輸出??谡Z交流是通過“聽”和“說”相結合來實現的,所以只有讓學生“多聽”,學生才能“會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地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讓學生多聽錄音磁帶,邊聽邊進行模仿,模仿發音、模仿語調。學生聽得多了,自然就會說了。
五、增加朗讀訓練
英語中“讀”和“說”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讀是說的前提,說是讀的結果,只有讀得流暢才能說得流利。以讀帶說,以說促讀,讀說結合是提高英語口語能力的關鍵環節。大量的有效率的朗讀可以練習口語、培養語感,學生讀得多了才能在交流時做到水到渠成?!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英語學習同樣如此,英語讀得多,自然也就會說了。因此,教師應該要求學生熟讀所學的課文和對話,才能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課上教師要多給學生創設“讀”的機會,可以讓學生齊讀、分組讀、個別讀、聽磁帶跟讀。
六、豐富課外活動
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不應該僅限于課堂上的教學,還要延伸到課堂以外的學習和生活中去。課外的英語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教師與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豐富英語第二課堂,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例如,可以在學校開設英語走廊、英語廣角等欄目,舉辦英語繞口令比賽、演講比賽、口語大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增加學生的口語交流量,讓學生在大量交際活動中學英語,在交際活動中獲得和提高交際能力。
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英語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有所重視和加強,并且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