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蓮
科學是社會發(fā)展的代表,是文明與智慧的象征。它釋放大腦,活動雙手,吸引學生的眼睛,活躍學生的嘴巴。在起始段,好奇心是學習科學的先行官,以課堂上的各種有效的活動,帶動學習的高效,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此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下面對教學體悟逐做舉例。
一、認真探究,真誠合作
科學課饒有趣味,學生學習得非常認真,尤其是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都比較興奮,學習的愿望很強烈,有的學生認真地翻閱教材,有的學生不停地提出疑問,都愿意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讓學生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言,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科學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的認知過程。沒有實踐,就沒有科學探究,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動手畫一畫、測一測、量一量、擺一擺、燒一燒、分一分等等,知識與實踐相結(jié)合,讓所有的學生都學會認真地觀察事物、能夠準確地分析一些科學現(xiàn)象。讓學生學會思考,喜歡動手,學會推理,做到能夠正確地判斷。把眼耳手口等器官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敢說敢想。能夠和同學進行真誠的合作,能夠各抒己見,并且能夠做到取長補短,能夠迅速地和同學做到志趣相投。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在人類研究科學的大路上,個人的力量有限,只有樂于合作與廣泛和別人交流的人才是成功的人,才會有無量的前途,才會享受到創(chuàng)造的風光和成功的喜悅。
二、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科學課注重趣味性,教材里有大量的彩色圖片,科學信息琳瑯滿目,模型圖片、實物圖形交相輝映,進行解讀的文字優(yōu)美明了,有利于科學地展示學習內(nèi)容,它明顯是一門科學啟蒙性學科,旨在讓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科學的探索當中。科學課在短短的四十分鐘之內(nèi),往往有好幾個令人垂涎的活動,通過動手動腦展示問題。為了提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比如,視頻動畫、幻燈片、多媒體教學手段等等,讓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好比到了電影院或者游戲廳,讓抽象的科學概念具體化,讓原本在學生眼中干癟無味的知識趣味橫生、有滋有味;教學環(huán)境得到了優(yōu)化,教學事半功倍。例如,在五年級“體積變化之謎”的教學時,我從生活中找了很多例子通過課件展示出來:媽媽蒸的饅頭一熟,打開鍋蓋,為什么變得那么大?學校門口的老爺爺?shù)谋谆ㄔ诒郧盀槭裁茨敲葱。恐笸ㄟ^研討、實驗,使學生認識到: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之后,繼續(xù)播放課件出示問題,為什么暖壺的木蓋掉不下去?架線時為什么扯緊會自動扯斷?為什么衣服上的褶子得用熱熨斗等等,不一而足,通過課件展示,學生直觀地看到事物的變化,明確了問題的原因,啟動了思維,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學生應了解實驗的目的,會正確使用儀器,會設計實驗,會進行操作,會作必要的記錄,會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得出結(jié)論,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近幾年來,我校積極開展學生實驗和實驗操作考查,學生積極參與,人人動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往實驗時不知所措、手拿著儀器就顫、操作慢的現(xiàn)象一去不返了。例如,以前學生做電學實驗時安培表和伏特表經(jīng)常接錯量程、正負接線柱,導線的連接接來接去還是不牢,花上半小時也做不完實驗,經(jīng)過訓練后,學生操作快而準,在十五分鐘內(nèi)就完成實驗,甚至成績很差的學生也能接線和讀數(shù)。
總之,教學要善于研究教學技巧,及時地自我反思,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目標,力求讓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加合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增加興趣,提高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