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國興(1978-),男,珠海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學士學位。研究方向:計算機軟件與網絡教育。
摘 要:近年來,各中等職業學校在市場的號召下,在政策的指引下,紛紛開設了軟件及應用專業。那么已經開設了十幾年的專業該怎么改造來追隨市場,保證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呢?該文作者結合所在珠海一職校的工作經驗,立足珠海本地計算機軟件應用行業及企業的現狀,探析了該專業改造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專業改造;人才培養模式;評價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3-0054-02
一、現階段本地計算機軟件與應用專業的就業前景
珠海市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市政府確立了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的戰略目標。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第二產業對全市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4.8%,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六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77.2%。為了配合信息化技術發展要求,珠海市建立了國家級軟件園區——南方軟件園,有力地促進了軟件產業發展,為珠海的軟件產業發展和創建打下牢固的基礎。
隨著計算機網絡、通訊環境的建立,為各行各業的計算機軟件及應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而在“十二五”期間,電子商務也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的五年內還將處于一個蓬勃發展的勢頭,與之關聯的電子商務網絡服務人才需求量增大。同時,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等應用日趨廣泛,對軟件的需求日趨提高,根據2010年珠海市人力資源部門統計數據,全市12000多家企業對網站開發測試、網絡管理、網絡編輯等崗位需求缺口達3萬至5萬人,其中,適合中職生就業崗位約占10%,崗位數達3000至5000個。
珠海市中職軟件技術專業每年畢業生的數量約為200人,由此可見,計算機軟件及應用專業畢業生在珠海及珠三角的軟件、網絡和電子商務網絡服務等領域有足夠的就業空間。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提供市場所需的人才,保證計算機軟件及應用專業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急需對本專業進行合理改造。
二、計算機軟件與應用專業改造的具體實施建議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專業改造首先要考慮的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1)可依托當地計算機軟件應用行業及企業,深化校企合作,與企業進行訂單式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改革。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在專家的指導下,根據市場調研結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再進行與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相適應的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室建設。筆者所在專業已與銳捷網絡和神州數碼等相關軟件技術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進行了訂單培養項目合作。
(2)與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合作,高質量展開“3+2” 形式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以滿足當地計算機信息產業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生發展的要求。筆者所在軟件技術專業班級已有兩屆學生通過“3+2” 模式升到大學。這種模式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追捧,也是今后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
(二)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
1.課程體系改革
通過對軟件技術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的調研與分析,以就業崗位為基礎,完善與崗位對接的課程體系,調整和優化課程結構。對軟件行業的創新發展進行分析,每學年由專業建設小組展開企業崗位需求調查,研究在新形勢下,軟件技術工作崗位的需求變化。借鑒企業人才培養經驗,使學校擁有與行業企業相接軌的課程體系。在教學項目的設置上,應盡量采用企業實際案例。
2.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建設精品課程
依托當地IT行業及企業共同研發精品課程。筆者所在學校已與金山軟件公司、同望科技公司、銳捷網絡和神州數碼公司、唯康通信技術公司、上海新朋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企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共同開發精品課程。
(三)教學方法改革
(1)構建與企業工作崗位相一致的教學環境,引入企業實際項目內容,降低課堂教學與企業工作場景的差異。
(2)推進和完善“任務驅動、項目引導”等教學方法改革,將課堂延伸到企業中,直接進行實踐性教學活動。將企業元素引入學校,建立企業工作室,真正將生產實踐內容融于課堂教學中。
(3)推廣以學生為主體的行為導向式教學方法,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訓練”的以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目標的教學方法改革,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4)積極探索職業教育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和開放性形式,改革師生之間“我教你學”的知識傳授模式,實現“教與學”、“師與生”之間的“零距離”互動,借助方便、快捷的信息化平臺,使學生和教師的 “教、學、做”有機結合。
·專業建設·中職計算機軟件及應用專業的改造與探索
(四)學生的評價模式改革
制定融合企業元素的評價模式,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標準,借鑒企業質量管理原則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質量監控和評價。具體工作可分為:
(1)設立教學(實習)過程質量監控點,展開評價、考核工作;對學生進行以綜合能力為依據的全面評價,包括除考核學生的理論成績外,還包括學生的職業素質、自學能力、創新能力、與他人的協作和溝通能力,以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
(2)以行業資格證書評價學生成績。如:“網絡設備的配置與管理”、“局域網與網絡操作系統”之類的課程可實行“以證代考”。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各級職業資格鑒定機構的考證,視學生考取資格證書的相關級別,給予學生一定的學分獎勵,并替代對應科目的考試評價。
(3)以技能競賽的成績當作學生成績評價依據。通過組織本專業群學生參加各級技能競賽,以競賽成績作為學生專業成績的依據。
(五)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專業建設的靈魂,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專業改造的重中之重。根據本專業建設和發展的實際,加強本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構建一支以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老、中、青”教師三結合的專業教師隊伍。
1.有效實施專業教師繼續教育工程
準確把握本專業發展方向,緊密結合本專業相關企業和產業崗位群所需,以有效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的來實施專業教師繼續教育工程。
根據實施項目化教學、一體化教學、工作崗位場景式教學所需,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培養。
通過參加專業認證考試等模式開展業務學習,鼓勵專業教師考取技能等級證書和企業認證證書。
根據本專業發展趨勢,每一名專業教師均應進行前沿學科的研究學習,設置一個主攻方向,確定一個以上的前沿學科專攻方向。
2.科學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
在專業教師隊伍中,有效構建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選拔、培養制度、激勵機制。通過加強對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形成本專業具備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得優秀教師能脫穎而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加強專業課題研究,申報和參與課題研究項目,通過課題研究的形式,在課題的申報、研究、結題等一系列活動中,加強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教科研意識和業務領導才能。
3.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
完善“以老帶新”的青年教師培養機制,選派德才兼備的骨干教師,全方位對青年教師進行科學有效培養。全部青年教師均有骨干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健全青年教師培養的監督、考核制度。
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開展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基本功訓練比賽活動。
4.從企業聘請能工巧匠
創新聘請企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的動態管理機制,健全兼職教師激勵機制,校內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分工與協作,共同參與教學研究、標準制定、培養方案優化、實訓項目開發等工作。
三、結語
專業改造是一個持續的、發展的工作,只要不斷要求進步,結合各自當地經濟現狀、產業結構,每所學校都會找到適合本校的專業改造方案,相信我們計算機軟件與應用專業會培養出更多的能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員工。
參考文獻:
[1]葉振龍等.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培養軟件產業藍領人才的可行性分析[J].2003(10).
[2]趙丙秀.論高職軟件教育的專業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04(2).
[3]侯穗萍等.中職學校培養“軟件藍領”人才的定位與培養模式、學習模式[J].職教信息,2005(6).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