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北京市人大召開的“推進流域水系綜合治理,提高水環境質量”議案辦理進展情況通報會上,市環保局透露,該局將會同市水務局研究制定《北京市水環境區域補償辦法(試行)》,對于跨區縣河流,本市將在各區縣河流入界、出界處劃定斷面,污染水一旦流向下游區縣,擬按照指標濃度不同,向上游區縣收取不同檔的水環境區域補償資金。
由于自然原因所致,北京市內的河流流經多個區縣,但長期以來,北京市內的水污染防治一直按行政區劃分管理,導致同一條河流被人為地分割,這種各管一段的做法不僅不利于統籌協調,更使得一旦出現水污染事件就容易相互推諉責任。因此,北京市環保局已經決定對河流實施由區域轉為流域性管理,即指定一個單位來全權負責,河流所經地區則起協調和配合作用。
在考核環節,相關部門將對比河流出入境水質,如果出境水質低于入境水質,說明所在地區政府工作不到位,需負主要責任。“目前擬定按照不同檔的污染,交納不同檔的補償費。而劃定各檔的依據是污染物的濃度,濃度越高、補償費越高,每一檔可能相差幾十萬元。”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