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璟賢
(河北省張家口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河北張家口075000)
水是生命萬物的起源,是人類的“母親”,也是地球一切生物、植物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質。
但是當前全球的水生態環境現狀卻不容樂觀,來自工業與生活的污染,對水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這讓脆弱的水生態環境瀕臨破碎的邊緣,不僅使人類自身的長遠發展受到阻礙,也使得地球上的其他所有生物、植物的生存與延續受到了威脅。
而我國,本身就是一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極低的國家,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水生態環境受到了不小的破壞,所以我國社會想要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搞好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經勢在必行[1]。
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非常大的發展,現代化城市的建設工作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與此同時我國的水生態環境卻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
當前,我國的用水總量已經在6 000億m3左右,而且增長速度還非常快,雖然我國的水資源儲備總量高,但是由于人口眾多,這又導致了人均占有量極低,是全球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最低的13個國家之一,所以在我國一些地方的缺水情況是非常嚴重的。
而且在近年來,我國的很多地方都開始出現了程度不同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尤其是四大流域的水生態環境污染情況日益加劇,難以遏制,這一方面對我國人們的健康生活水平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受到了損害,同時由水生態環境惡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生態環境連鎖問題也在日益考驗著我國社會的長遠可持續發展[2]。
由于現代發展進程的領先,很多的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70、80年代便已經開始了相應的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采取了諸如蓄水管理、節水等措施。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些發達國家又進一步提升了用水管理的生態性,這就對水生態環境起到了非常大的保護作用。
而在當前,全球的一些國家都已經進入了實際的生態用水管理層面[3]。
而我國從建國到20世紀80年代,在水生態、水資源的管理方面都處于單向、簡單的初級階段,將開發水資源發展農業、根治海河等工作作為了重點,這主要是由于當時我國對于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而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末,我國的社會經濟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階段,社會生產、人民生活使得對水資源的用量需求不斷提高[4]。
此時,我國部分地區的水生態環境與人們的對水需求矛盾開始凸現出來,尤其是干旱的北方地區,使得我國開始認識到水利工程并非解決“用水難”的最佳唯一途徑,還必須依靠其他方面的管理措施,來對用水需求過度的情況進行壓縮。
就在此時,我國的南方地區也發生了一些水質性缺水的現象,于是又有相應的措施出臺,來對水資源的使用進行調節[5]。
進入到21世紀以來,隨著水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可用水資源的進一步減少,水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在思想意識的提升下,人們對問題的嚴重性認識開始越來越科學、越來越客觀。
人們已經知道,要想保障后代有水可用,使人類的延續不受阻礙與維修,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保護好水生態環境。
而在可續的發展觀下,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能夠得到提升,其有效性也就能得到相應的保障,也就是說在當前的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延續人類生息繁衍、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大計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主要有以下8個方面的內容:
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堅決遏制用水浪費,嚴格控制人河排污總量。加快制定重要江河湖泊水量分配方案,健全調度機制和手段,優化水資源配置,協調好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用水[6]。
加強水資源保護與河湖生態修復,重視生態用水調度,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維持河流合理的生態流量和湖泊、水庫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保障河湖基本生態環境用水。加強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建立和完善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體系和監測預警監督制度。
在全面提高城鎮廢污水處理程度和水平、嚴格實行工業廢水達標排放、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等措施的基礎上,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污染嚴重河湖的綜合治理。
依據水功能區劃,從嚴核定水域納污容量,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作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減排工作的重要依據。
嚴格執行入河湖排污口登記和審批制度,加強人河排污口的整治與監督管理,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科學編制重點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規劃,推進太湖、滇池、巢湖和淮河、海河、遼河等重點流域的水環境綜合治理。
加大城鄉飲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調沿線、三峽庫區等重點區域水資源保護力度。加強對產業結構的調控,繼續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減少污染排放,減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繼續推進生態脆弱河流湖泊和濕地水生態修復,根據流域和區域水資源條件,通過合理控制水土資源開發規模、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全面強化節水和適度調水等措施,實施生態脆弱河湖的綜合治理,提高生態脆弱地區的水資源承載能力。
繼續實施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流域綜合治理;開展敦煌、艾比湖、海河等重點地區與河湖的水生態修復治理。
進一步擴大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試點,綜合運用截污治污、江湖連通、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對不同類型生態脆弱河流和地區水生態系統以及主要入湖河道、河口、濕地等實施保護與修復,不斷探索水生態保護的工作機制。
對于地下水的開采必須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力度,尤其是對于開采過量的地下水區域,要加強修復與治理力度,是地下水資源能夠得到保護,對于還為沒有出現超采情況的區域也要嚴格控制,避免出現新的超采區。
啟動南水北調東、中線受水區,地面沉降區,濱海海水入侵區,石羊河流域等重點地區的地下水壓采計劃。
同時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替代水源建設與開發,減小地下水資源壓力,最大限度保護地下水資源;再者就是構建以地下水為主的儲備資源,以應對不時的用水之需,提高應對干旱期的抗旱能力;最后,還要進一步發展水生態環境方面的可續技術,比如加強地下水庫建設,通過回灌措施,增加地下水資源的儲備量。
應當從科學的角度出發,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對河湖生態狀況、生態用水狀況進行明確,并根據指標得分制定全國范圍內宏觀的水生態環保護戰略計劃。
所以要給予河湖環境的特殊性,分別構建一套具有操作性的生態管理制度,對國內的生態河湖進行健康狀態體檢,然后根據真實的考核評價結果,來制定對應的保護挫力措施,使水生態環境保護可以處于有計劃、有依據的條件下,切實有效保證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性。
抓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而要建設新農村不只是發展經濟與物質條件,還要加大水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防止農村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與城市發展而導致的水生態環境破壞的覆轍。
在總體上,應當堅持“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諧”的基本指導要求,在具體的實施細節上,要通過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措施,來在農村進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保障農村水環境的健康,使我國農村在經濟與物質條件的發展過程當中,可以進一步對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出一定的貢獻。
要積極推動建立流域水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重要江河源頭區、水源涵養區、水源地及其保護區、水土流失預防保護區、蓄滯洪區等禁止和限制開發區域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明確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責任和目標,探索建設流域上下游不同區域的水生態環境保護和協作機制。完善和落實與水有關的生態環境保護收費制度。
水生態保護工作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具有非常強的綜合性與復雜性,需要來自各個部門,各個領域的人員支持,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保障水生態環境保護的質量。
所以,應當借鑒國外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成功經驗,吸取國際水生態環境保護先進理念,對我國的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進行完善,加強各個政府部門,公益機構的協調與合作。
同時還要廣向社會加強宣傳,使更多的人明白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爭取到所有人的支持與配合,并向社會企業進行大力的教育,一方面使他們在生產過程當中,采取科學的措施處理廢水,另一方面爭取到他們的資金支持,豐富水生態環境保護物質基礎。
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當前已經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因為它關系到了我們整個人類社會的生產與發展,尤其在我國,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搞好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更是尤為關鍵。
但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樣,水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綜合性、復雜性、和血腥較強的工程,非一早一夕就能夠實現的,可謂任重而道遠,所以必須要堅持不懈,通過在水生態環境保護中落實科學發展觀,來保障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性,為我國社會、為整個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推動與促進作用。
[1]楊珺.我國水生態保護工作任重道遠[J].大自然,2009,(04):22-24.
[2]毛丹丹.水生態建設與保護的倫理問題探討[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1(04):321-322.
[3]朱黨生,張建永,李揚.水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關鍵技術[J]. 水資源保護,2011(05):98-99.
[4]徐建平.關于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工作的思考[J].水利技術監督,2007(05):34-36.
[5]姜志文,陳響,汪兆生.柴河水庫水生態環境保護的探索與實踐[J]. 水生態學雜志,2011,32(04):145-148.
[6]李日龍,劉柏松.森林植被對水生態環境保護的作用[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4,32(0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