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來稿必須論點明確、數據可靠、圖表清楚、文字精煉,且論文內容真實可信。一般正文4000~8000字,標題以外的正文用五號宋體,1.5倍行距。
題名和標題來稿需寫上中文題名,題名應緊扣主題,簡明確切,表達完整,要包括文章關鍵信息,與關鍵詞結合緊密,一般不超過25字。應盡量減少文章中標題的層次,一般不超過3級。前言部分不寫標題,1級標題用小四黑體,2級標題用小四仿宋,3級標題用五號魏碑加粗,3級標題后空2格接寫內容。
作者姓名與單位作者寫在論文標題下行,居中,在作者的下行寫明作者的單位及單位所在省份、城市及郵編,多個單位的按作者順序編號標記。
作者信息在文章標題之前,寫明投稿時間、基金項目(包括項目名稱和編號)、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份、性別、籍貫、職稱、學位及研究方向或主要從事研究工作、郵箱)和通訊作者(姓名和聯系方式)。其中,項目名稱是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十二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基金項目只列出對應資助的項目即可;籍貫要求到縣,如湖南安鄉縣人。
和關鍵詞稿件正文開頭需附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和3~5個關鍵詞。摘要是全文的縮影,應客觀,簡明扼要,主要從研究目的或背景、方法、結果和主要結論等方面敘述,以第三人稱敘述,避免出現“本文”、“我們”、“本研究”等字樣。關鍵詞盡量應體現文章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以便讀者檢索,也要體現文章的創新點或獨特性,以便吸引讀者繼續閱讀。
來搞需要附上標題、作者單位、摘要及關鍵詞的英文翻譯和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字母的姓為全部大寫,名為單名的首字母大寫、雙名的第一個字首字母大寫并用連接符“-”連接第二個字的字母(全部小寫)。
學名、縮略詞和符號 大家熟悉的名稱不用寫出拉丁文學名或英文名稱;英文縮略詞要用中文解釋清楚;統計學常用符號(如:P、t、n)用斜體。同一名詞術語、計量單位、人名、地名等前后要統一。
計量單位計量單位一律采用國家計量局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如畝,應統一換算成m2(1畝=667m2)。正文和圖表中的單位均用分式形式表示,數值與單位之間空1個字母大小的空格,如:2 mg/L、3.0 mmol/m2?s1等。
圖 表圖和表均應插入到正文中相應位置。圖和表應簡潔清晰,“自明”性強,避免圖、表和文字間相互重復。圖和表中的數據能用文字表述的盡可能用文字表述。表格用“三線表”(即表內不加橫豎線)。表中數據如實測為零,應標注“0”;未測則標注“-”;也應注明實測為痕量或可略而不計的。圖表中項目都應寫明單位,單位符號用括號括起,如:處理濃度(mmol/L)。圖表中所有文字(包括數字)須用相同的字號(即六號字)、漢字(宋體)、數字和英文(Times New Roman),字形(常規),圖表題下放英譯圖表題。
圖表請在word文檔中編輯,如表格請點擊word文檔中的“表格”插入;圖形請點擊word文檔中的“插入”,選擇下拉菜單中的“圖示”,再選擇下拉菜單中的“圖表”,就可以輸入數據畫圖了,柱形圖和曲線圖,須另附excel文檔的原圖,文檔名取第一作者加圖序號(×××-圖1),其它圖請提供原始的作圖文件及數據。
照片圖請提供:(1) 分辨率不小于300 bp的剪切文件(不能把原先分辨率較小圖放大);(2) 清晰照片的數碼原件(JPG格式)。
參考文獻采用中括號編號制。正文中近出現順序在相應位置標記引用的文獻序號。文后參考文獻表中作者人數不超過3人的全部列出;超過3人的,則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文獻的排列順序按引用順序排列。具體著錄格式示例如下(請注意標點符號):連續出版物:[1]作者1,作者2,作者3,等.題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頁-止頁.專著:[1]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