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博,楊碧漪,劉 松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湖南長沙,410006)
榮格(Jung)提出了人格類型論的概念。他認為人類的行為不是隨機的,而是可分類并且能夠預測的。他將人的人格類型分為四種,其中兩種截然相反的直覺方式是感受(sensing)與直覺(intuition),又稱為非理性的功能(irrational functions);兩種截然相反的判斷方式是思考(thinking)與感覺(feeling),又稱為理性的功能(rational functions)。[1]
心理學家從大量的心理實驗中得出結論:適應是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的中心問題。在研究兒童和青少年的社會適應問題時,學校適應是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關于學校適應(school adjustment)的概念,至今仍沒有一個公認的看法,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認識。Ladd(1996)認為,學校適應就是在學校背景下愉快地參與學校活動并獲得學習成功的狀況;Birch(1989)認為,學校適應不僅指學生的學校,而且包括學生對學校的情感或態度及其參與學校活動的程度。我們傾向于認為學校適應是指學生通過積極的身心調整,在與學校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順利完成學業,實現學校的教育目的。[2]
在國內,臺灣國防大學馬于雯教授曾在2008年發表了《心理功能傾向量表之發展及其在軍校生學校適應之運用》一文。在該研究中,馬于雯教授依據榮格的人格類型論對MBTI量表進行修訂并編制了心理功能傾向量表PFTI,并通過該量表和《軍校生學習經驗量表》(現改名為《軍校生學校適應量表》)對臺灣省海、陸、空軍校近2000名在校軍校生進行了施測,得出不同人格類型的軍校生在學校適應上和學習表現上存在顯著差異,并對不同人格類型的學習表現和學校適應進行預測。此外,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苗丹民教授曾采用MBTI-G量表分析了軍校男、女大學生的人格類型。[3]
在國外,已有研究主要考察樂觀(Stoever,2002)、控制點(Stierer,2002)以及自尊(Lefkowitz,2003)等與學校適應的關系。結果發現:樂觀的人在學校適應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較小,抑郁癥狀較輕,學校適應情況較好(Brissette,et al,2000)。Lu在1994年關于控制點與學校適應關系的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即內控型的學生在學校適應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較小,學校適應情況較好。[2]除此之外,還有研究探討了內—外傾和神經質與學校適應的關系,結果顯示神經質和內傾型的人適應能力較差,情緒穩定和外傾型的人適應能力較好(Hussain & Kumari,1995)。
本研究隨機抽取了湖南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寧波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五所大學共計200名國防生。
本次采用的工具分別是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與美國東卡羅萊納大學合作修訂的中文版MBTIG量表以及《國防生學校適應量表》。
本次施測被試共計200人,回收問卷198份。其中剔除無效問卷32份,共計有效問卷166份。利用SPSS for Windows 13.0對數據進行相關分析與 t檢驗、F 檢驗。[4]

表1 國防生人格傾向與學校適應的相關分析
由表1可知,外向/內向這一人格傾向與學校適應的科系認同存在顯著正相關,與學長(姐)教導適應存在極顯著正相關;感覺/直覺人格傾向與同學關系存在顯著負相關;思維/情感人格傾向與科系認同和學長(姐)教導適應存在極顯著正相關;判斷/認知人格傾向與科系認同存在極顯著負相關。

表2 內/外向人格傾向與學校適應各個因素的t檢驗
由表2可知,外向型(E)與內向型(I)的差異表現在:外向型在學業自我效能、組織承諾、目標承諾、同學關系優于內向型(I),其中在目標承諾和同學關系方面優勢顯著;在就讀科系認同和學長(姐)教導適應要低于內向型,但不顯著。

表3 判斷/認知人格傾向與學校適應各個因素的t檢驗
由表3可知,判斷型(J)在組織承諾與目標承諾上顯著優于認知型(P),在就讀科系認同方面要顯著低于認知型(P)。在學業自我效能、同學關系、學長(姐)教導適應方面也均優于認知型(P),但優勢不顯著。

表4 國防生ESTJ類型人格與學校適應各個因素的t檢驗
ESTJ類型人格的被試國防生共有49人,占總人數29.52%,是總共16種人格中比重最大的。表4說明ESTJ類型人格在學業自我效能方面顯著優于其他類型的人格;在目標承諾、同學關系方面極顯著優于其他類型人格;在組織承諾與學長(姐)教導適應方面也優于其他類型人格,但不顯著。
外向/內向、感覺/直覺、思維/情感、判斷/認知這四種人格傾向與國防生學校適應的各個維度具有不同程度的相關。
通過分析外向/內向類型結果可知:除就讀科系認同和學長(姐)教導適應之外,外向型(E)均優于內向型(I),其中,在同學關系與目標承諾方面,優勢顯著。外向型(E)在學業學習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更高,能夠很好地處理同學間的關系,學習目標明確,對于軍人身份、軍隊的認同感也較高一些;外向型(E)的人格特征包括喜歡與他人互動、合群、樂觀、主動、易于接受變化;外向型(E)的人注意力和興趣指向外部客觀世界,比內向型(I)要容易適應強調團隊合作、領導能力、隨機應變和人際關系的國防生環境。
通過分析感覺/直覺類型結果可知:感覺型(S)在目標承諾、就讀科系認同、學長(姐)教導適應方面要優于直覺型(N),他們運用感官知覺來了解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感覺型(S)的人傾向于接受和利用當前的“刺激”,因此他們是現實的、實踐的,他們善于記憶和處理大量的事實材料,即感覺型(S)更實際,更喜歡腳踏實地學習,更認可所學專業,能更好地適應與學長(姐)的交往;直覺型(N)的人能夠看到事物發展的可能性和找出新方法,他們重視想象和靈感;直覺型(N)的國防生對于組織的認知更加深遠,對于部隊的認同感與歸宿感也更高,能夠較好地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直覺型(N)的人對于學業有一個良好的規劃和勝任感。
通過分析思維/情感類型結果可知:思維型(T)在學校適應的所有維度上均優于情感型(F),但是差異不顯著;思維型(T)的人追求真理的客觀標準,他們通常長于分析事物的錯誤所在。要適應國防生嚴格而富有挑戰性的生活,感情用事顯然是不行的,必須要善于在學習生活中分析總結,讓自己不斷進步。
通過分析判斷/認知類型結果可知:判斷型(J)在組織承諾、目標承諾、學業自我效能、同學關系、學長(姐)教導適應等方面均優于認知型(P);具有判斷傾向的人更喜歡籌劃、組織并解決問題,所以在強調紀律與規則的國防生學校生中,判斷型(J)顯然更為適應。
綜合上述人格類型的分析,由外向型(E)、感覺型(S)、思維型(T)、判斷型(J)所組成的ESTJ型人格最能適應國防生生活。表4中的數據分析結果也顯示,ESTJ類型人格占被試國防生總人格類型數量的29.52%,ESTJ在學業自我效能方面顯著優于其他類型的人格;在目標承諾、同學關系方面極顯著優于其他類型人格;在組織承諾與學長(姐)教導適應方面也優于其他類型人格。這一結論與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羅正學、苗丹民在《軍校男、女生 MBTI人格類型分析》研究中的成果一致。[3]ESTJ類型的人邏輯性很強、客觀、善于分析、有很強的推理能力,同時生活有原則、堅定可信、喜歡傳統、擅長判斷、嚴于律己、講實際、重現實、喜歡組織和參與活動。這種人通常能做優秀的領導人,十分適合部隊企業管理崗位。[5]鑒于ESTJ類型人格對于國防生及部隊生活的良好適應能力,在國防生選拔培養過程中,應該予以優先考慮。
建議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擴大樣本規模,把更多的國防生和軍種納入研究體系,這樣得出的結果會更具參考和科學價值。其次,在人格問卷的使用上,本人采用的是MBTI-G量表中文版,該量表雖然能夠較準確、深入、全面地測量被試的人格維度,但該量表也存在題數較多、題干表述生澀的問題。為了更利于團體施測,在測試過程中可以加入訪談,主試對存在疑問和歧義之處及時做出解釋,避免極端值的出現。
國家培養一名軍隊干部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與財力。如果國防生因不能適應學校,最終未能步入軍營,對國家、學校乃至學生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采用MBTI-G量表進行國防生的人格施測,有利于學生了解自身的性格,同時也為選培辦與學校有針對性地選拔、培養和教育國防生提供了依據。
[1] 曾維希,張進輔.MBTI人格類型量表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J].心理科學的進展,2006(2).
[2] Bragg,Theresa A.Investigating first-semester freshman adjustment to college[J].College Student Journal,2003(3):123-135.
[3] 陳靜,苗丹民.MBTI人格測驗對陸軍指揮院校學員心理選拔的預測性[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16).
[4] 解登峰,謝章明.大學生學習適應及其與人格變量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1).
[5] 劉學敏,李曉東.國防生心理健康水平與人格、應付方式的相關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