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麗華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焊接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顯現。根據對宏觀信息的了解,可以判斷出當前對高技術水平的焊接工人還比較緊缺,因此技工學校就面臨著兩個基本任務:一是為社會輸送合格的焊接技術人才;二是發現并培養優秀的焊接技術人才,為他們成長為具有高精尖水平的焊接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本著這樣的教學理解,筆者在焊接教學中進行了不斷的思考,積累了如下一些認識:
一、采用模塊化教學,實現理論聯系實踐
相對于以前零瑣式的教學而言,模塊化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模塊化教學提倡采用合作討論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演示、觀摩、合作中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釋、理解并指導其進行焊接實踐。
比如說,手工電弧焊的對接立焊是焊接教學中的教學內容之一,這一焊接技術,要求學生能夠較好地控制熔化金屬,能夠控制焊縫平直,焊接面要平整。因此對焊接就提出了焊條采用、焊接電流的控制以及相關的焊接技巧等要求。在模塊化的教學中,這些教學要求不是由教師講授的,而是鼓勵學生在探索中自主認識的。筆者所采用的模塊教學具體是這樣實施的:首先,通過理論教學,通過已經焊接好的實物展示,通過掛圖和焊接模型,先讓學生認識到焊接好的實物的樣子,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良好焊接結果的形象;然后,通過焊接對象的提供,讓學生在實際焊接中去體驗。筆者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五至八名學生,在實際焊接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剛開始比較粗糙,后來逐步進步的情形。當學生的焊接出現問題時,筆者也急于指出存在的問題,而是讓學生自己去判斷,自己去嘗試解決問題。而學生在合作過程中也七嘴八舌,各抒己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較好地解決焊接材料的選擇問題,能夠較好地解決一次焊接尺寸控制問題,能夠自主探索出焊接技巧問題,例如有學生提出在焊接的過程中是手臂動還是手腕動就必須要考慮。在學生有了這樣的體驗之后,教師再進行總結,再用相關的理論進行指導,學生就能很好地理解教師所講授的理論,因為他們能夠很好地將所學到的理論與自己的實踐結合起來。
模塊化教學還有一個重要思路就是校企結合,我們曾經多次嘗試將學生帶到一些車間的焊接生產線上,由于學習環境是真實的焊接情境,學生能夠一下子進入學習情境,在對熟練工人的操作進行觀察與揣摩的過程中,學生也能自發地將學過的理論知識重現出來,而此時的重現不再是抽象的知識,而是“可以演變成真實的動作,就像自己在真的焊接一樣”(學生語)。
二、多挖掘教學資源,讓焊接學習形象化
學生在學習焊接時,一個很大的困難就是意識的模糊化。也就是說學生在實際焊接中,往往不知道如何選材,不知道如何控制,結果就容易出現燒穿,或者焊接面凹凸不平等情形。要化解這樣的問題,僅憑重復訓練是不夠的,因為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學生進行重復訓練的機會是較少的。那么有沒有較好的方法讓學生速成呢?通過摸索,筆者以為促進學生的形象化理解是一個重要途徑,而理解形象化的途徑又在于對教學資源的發掘。
就以焊接中如何避免燒穿為例,筆者引導學生進行了思考。思考主要圍繞這樣的幾個問題展開:燒穿的原因是什么?在電焊中如何控制焊接的面積與焊接時間?不同的運條手法對避免燒穿有什么樣的積極影響?在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中,學生逐步認識到無論什么情況下的燒穿,肯定都是因為焊接點在短時之內吸收熱量過多引起的。因此焊接時就必須控制好焊接面積與焊接時間,防止出現長時間內焊接某一小面積的情形,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運用不同的運條手法。這樣,在學生的思維中系列問題的解決就生成了前后銜接的焊接方法。在此基礎上,可以通過圖片、動畫模擬、實焊視頻等的呈現,讓學生在對圖片的觀察中明確焊接方法的重點,在對模擬動畫的研究中理解焊接細節,在觀看實焊視頻中生成有效焊接的連續動作(相當于思維有了一個動作表象)。
事實證明,這種綜合運用教學資源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對焊接的理解更形象化。我認為這一教學思路是必須堅持的,因為焊接學習本身是一種技能的學習,而在學校內,技能的生成難以通過實際焊接的動作重復來實現,只能依靠學生的思維來生成對焊接技巧的理解,而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唯一有效的思路就是讓焊接教學形象化。教學資源的綜合利用,就是焊接教學形象化的必由之路。
三、私人訂制巧評價,讓學生學習個性化
在焊接教學中,筆者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那就是不同學生的技能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短時間內就能出現同一個班級的學生焊接水平大不相同的情形。此時如果一把尺子量下去,必定會出現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信受到打擊,而部分優秀學生的焊接技能又無法更高提升的情形。于是借鑒一個熱門的詞語即“私人訂制”,筆者實施了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評價的教學思路,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實際教學中,筆者采用“理論驅動下的技能考核”的評價辦法,即以技能考核評價為主要形式,但在技能考核的過程中要通過理論來驅動。確定這一評價思路,是筆者考慮到只有在理論的驅動之下,學生對焊接的理解與掌握才有可能走向深入,將來才有可能成長為高精尖的焊接人才。對于不同的學生,筆者的評價策略是不相同的:對于理解能力強、焊接技能扎實的學生,筆者提出理論要求較高的問題,比如說開坡口的對接立焊第一步進行的是什么焊接?其對焊條與焊接電流有什么樣的要求?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則一般可以明確指出焊接理論,讓他結合理論進行實際焊接。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提出焊接要求讓其證實,然后通過相應的理論指導促其提高。
總的來說,通過這種“私人訂制”的因材施教評價模式,較好地促進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掌握了電焊技能,這符合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理念,也收到了實際的效果。
綜上所述,加強電焊教學的理解,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電焊技能,是學生專業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的技能掌握,去尋找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實現包括電焊在內的技能教學的高效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海陵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