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珍
摘 要:古代人民經過長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結合、歸納、提煉、印證,以陰陽和“五行”之說深刻詮釋了自然界一切現象和事物之間的關系和必然的內在聯系。試圖從這“五行”之學說來闡釋企業領導干部之修養與修煉,并以此為鏡,正己為先,以立身、謀事、用權、言行、創業、清廉、修身、齊家為子項,純潔自我,陶冶情操,筑牢防線為根本目的。
關鍵詞:五行;領導干部;修養
中圖分類號:C91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6-0064-02
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射、列為五行,天生萬物是為人,陰陽為基礎,“五行”則為衍生,即“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和它的運動,其相生相克關系作為宇宙萬物的基礎的唯物概念,傳承至今,可謂中華之文明的精粹。
一、“五行”孕育的特質
“金”:具有肅靜、殺斂的特性,其主“義”,性剛、情烈;
“木”:具有生發、條直的特性,其主“仁”,性直、情和;
“水”:具有清涼、向下的特性,其主“智”,性聰、情善;
“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其主“禮”,性急、熱情;
“土”:具有生養、孕育的特性,其主“信”,性重、清原。
在古人眼中,金木水火土又是相互聯系的,是為一體的,既相生,又相克,使自然界變得豐富、得以繁衍的大千世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為相生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火、水克火為相克對立。
木生火,是因為木性溫暖,火隱伏其中,鉆木而生火,故木生火。
火生土,是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后就要變成灰燼,灰即土,故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于石里,依附于山,澤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故土生金。
金生水,因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也可變為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其相互之克則為:眾勝寡,故水勝火;精勝堅,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教,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
“金、木、水、火、土”對應“義、仁、智、禮、信”,將自然之物引領到人的品性之中。自然是古人的造化,文明之精典,而“義、仁、智、禮、信”又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特質,代代相傳,成就了燦爛輝煌的五千年文明史。
今人,習其精辟,大力推崇“義、仁、智、禮、信”(當今更多稱謂為“仁義禮智信”),為其賦予了更為深刻、更具現代氣息的內涵,值得去深思,實踐,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二、領導干部五個方面的修煉與修養
“五行”之說延至今天的企業改革與發展,從其內涵中的“義仁智禮信”,無一不要求企業領導干部必須加強五個方面的修煉與修養。
修養是一個人處事、做事所內化的一種本領,而修煉自然是一種態度,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需要靜心。其堅守和領悟是一種外在的必然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打鐵還需自身強”,沒有落伍的群眾,只有落后的領導,因此強化提升企業領導干部的修養與修煉,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1.時光如“金”,義字當頭,學無止境
古人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只有懂得時間的珍貴,才能真正運用好時間,讓時間成為你成長的度量儀。毛澤東曾風趣地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周恩來曾以活到老學到老為格言,從不放棄永無止境的學習和提升。
當今時代,風起云涌,知識的大爆炸已全面開啟,沒有萬能的本領,只有不斷學習的理念,而今許多領導干部、管理者借以工作的忙和累為由,并沒有認真去領會學習的真諦,沒有去深思“功夫在工作之外”這一真理,自然會落伍于時代,落后于企業的快速發展。
在企業的發展進展中,總會有太多太多的荊棘與坎坷,永遠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要解決這些問題與矛盾,必須要以全新的理念、思維、方法去深思和研究;而學習是掌握工作方法最為基礎的東西。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一滴水,只要愿意去擠,總會有的,一方面要減少“雜會”,盡可能提高會議的質量,另一方面,要減少不必要的應酬,擠出時間,下基層,搞調研,多思多慮,改進我們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實效與質效,以更多的時間去“充電”,樹立終身學習之理念,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良好的習慣。
只有做到了惜時如金,不斷充實自己的學習,才能做到更多的公平與正義,這恰恰是“義”字之本意。
2.圖強如“木”,仁字為先,昂然奮發
國家建設、企業發展,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的是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奮斗。作為企業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到殘酷的市場競爭,只有前行,沒有任何退路。領導干部應成為遇挫而勇、遇難而堅的“領頭羊”,要像參天大樹一樣昂然向上,聚精會神搞建設,實實在在深發展。樹之所以能參天,在于它深根于大地,汲取大地的精華,敞開胸襟擁抱陽光,飽經風霜而蓄力直上。
“木”之要義為“仁”,“仁”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是國人應遵從的最高道德原則。“仁”無處不在,它乃是修身、齊家、治國的法寶。對于企業領導干部而言,“仁”就是一種情操,更是一種修養。
作為企業領導干部和管理者,就要像樹木一樣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集眾人之智慧,汲他人之長處,以博大的胸懷去迎接各種風雨的洗禮,不屈不撓,開拓進取,以昂揚的斗志追逐企業發展的夢想。
3.有容如“水”,智慧為上,和諧與共
水無常形,透徹見底,有容乃大,是自然和諧之化身。古人云“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作為企業領導干部的管理者,要有“水”的境界、“水”的氣度,有一顆坦蕩完存的心,不求名利,淡泊于心,柔和似水,善于組織和調動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儲蓄能量,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去掉“四風”,以號眾人之心,借眾人之力,舉勢而為,同心其力,增進互信,建企業發展之功勛,成就員工之公心,和諧發展,共謀企業的發展與壯大。
“水”也是智慧的象征,沒有任何一種物質能有水一樣的智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能屈能伸,可以溫潤有加,也可威風八面,喻示著一種博大、精神的情懷。當今企業領導干部和管理者承擔著國家企業和員工賦予的神圣使命,智慧是當好管理者必不可少的,折射出管理應該而且必須對事物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處理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分為三類智慧,即創新智慧、發現智慧和規整智慧,而創新智慧是目前最為迫切、重要的本領。
4.激情似“火”,禮之典范,殫精竭慮
火是物質燃燒過程中散發出光與熱的現象,是能量釋放的一種方式。激情猶如火焰,可以無堅不摧,生生不息,哪怕點點火苗也可燎原,帶來光明,驅走黑暗。移植在工作中,沒有火一樣的激情,是干不了工作,成不了大器的。反之,我們的領導干部和管理者,激情四溢,投入到工作中去,不僅能夠發揮自身的智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啟發、引導、帶領他的團隊,形成沖天的干勁,以極強的工作合力,去完成一個又一個的使命和任務。
戰爭年代《激情燃燒的歲月》書寫了一代人的奮斗歷程。和平年代,雖沒有硝煙,但更能需要有火一樣的斗志,態度鮮明,目標明確,一心開拓進取;有火一樣的魄力,雷厲風行,遇挫而勇,遇難而堅,狠抓落實;有火一樣的活力,解放思想,堅持創新為本,責任擔當,不斷提升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完美追求卓越,以身作則,以制度、規范樹“禮”,成“禮”,當好管理者。
5.奉獻如“土”,誠信至上,提升修養
土是自然歷史產物,土的性質由其地質成因,形成時間、地點、環境、方式以及現時產生的條件決定。土的本性是不圖名利,滋養他人,只做奉獻,成就自然之美,這恰恰是當代領導干部和管理者應遵從的,具有內化的優秀品質。
土的特性從道德層面來講,更能說明我們的領導干部和管理者要有更高的道德基礎和誠信基礎。像大地一樣保持本色,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一身正氣,廉潔自律;像大地一樣樸實無華,始終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作風,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像大地一樣公正無私,堅持真理,堅守人民群眾賦予的“官”“權”“責”,識大體,顧大局,無怨無悔為國家興盛、企業發展盡職盡責。
三、用發展的眼光正確認識修養與修煉
古人云“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對于任何人,尤其是企業管理者,領導干部之修養與修煉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一勞永逸的,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修養和修煉。
當今社會,領導干部面臨著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和企業環境,各種誘惑不期而至,修身養德尤為重要,而最為基本的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忠誠、為民、務實、廉潔。正確理解,切實踐行這“八個字”對于企業領導干部、管理者是當前乃至今后都是務必遵從的,全面提高與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累積的長期過程,只要學思并重,慎獨自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深信這樣的領導干部是會備受的,是可以經得起任何考驗和檢閱的。
參考文獻:
[1]葉黔達,郭香玲,陳詳榮.創新能力開發[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
[2]思維導圖[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
[3]做個好領導——如何管好人大全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4]智者的忠告[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