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 要:古典芭蕾舞作為世界舞蹈門類中最重要的一個舞種,距今已經約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它沿襲了宮廷芭蕾的各種技法與表現形式,經過了不斷地改變與革新,在19世紀形成了新派的芭蕾舞。古典芭蕾的表演風格,可謂是獨領風騷,但在教學體系上卻是大同小異。關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的方法和特點,以及芭蕾舞在中國的發展,在孟廣城教授所著的《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一書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切入這些問題的視角,從宏觀上讓廣大讀者了解到“芭蕾”在中國的現狀以及發展,尤其是將視角放在具有當代中國特點的中國芭蕾教學體系的問題分析上。
關鍵詞:古典芭蕾舞;舞蹈;基本功訓練教程;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6-0239-02
一、走進《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前提下,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作為貴族文化的芭蕾藝術也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所以一些芭蕾舞培訓班、成人形體芭蕾班等等的業余培訓班比比皆是。這是因為芭蕾可以使人看上去更加有氣質,身體線條更加舒展。正如呂藝生老先生所說:“芭蕾舞藝術所以得到高度發展和普遍傳播,正是因為人們老早就認識到它的美育價值。”
然而對于芭蕾藝術而言,對于專業的芭蕾課堂而言,一位優秀的教師,或是一套規范的訓練體系,都會影響一個學生甚至一個舞蹈團體的風格。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必然與編創它的編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學生的動作水平與舞蹈感覺必然也離不開舞蹈教師的教學思想。這就體現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問題。
《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是舞蹈本科芭蕾舞系的專業課程,它不僅繼承了西方芭蕾舞細膩嚴謹的風格以及俄羅斯學派的豪放大度,更是在孟廣城教授在經過多年的教學,逐漸積累的對芭蕾舞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之后所編創的。這本教程,兼收并蓄,廣泛地吸收了世界上各大芭蕾教學體系教程的精華,在實際的教學之中不斷探索,結合了中國學生的形體以及訓練特點,并且與國外的實際教學不斷相互學習與交流,逐步形成具有中國風格和特點的中國芭蕾舞教學體系,應用于中國本科芭蕾舞系的師生們。
全書一共有五大單元,八個章節,八堂課程,又分為一、二、三年級,收入了二十四堂示例課。全書按年級分可以分為一年級到四年級,四個年級的不同課程。并且最后還編排了四年級的畢業課程。針對男、女生的差異,又在四個年級分別開設了男班、女班的不同課程。針對課堂訓練的要求,在每一章節的編排中又分為扶把部分、中間部分、跳躍部分、以及腳尖部分四大訓練模塊。這樣循序漸進的課堂設置,有效的教學,可以使學生穩扎穩打,不僅能加強基礎動作的鞏固,而且也能在擁有良好基本功的基礎上更加快速地學習其他有難度的技術技巧。
二、《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的特點分析
縱向來看,這本教程是將四個年級的課程逐漸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逐步深入f 將芭蕾的基礎動作以及技術技巧傳授給學生。橫向來看,本書每一個年級又劃分為男班教程和女班教程,根據男生女生的生理條件以及男女更加擅長的技術技巧,將各自更加適合的內容進行分別訓練和教授。
(一)從四個年級的教材進行比較
這本教程從一年級來看,上課所訓練的內容主要圍繞以單一元素為主的組合進行練習,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對每一個動作的規范性有清晰的認識,并且在規范性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能力。二年級的教材則是在一年級規范和能力的基礎上的一個鞏固與提高,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動作的正確理解與掌握動作規范性的統一,同時也要加強各方面的能力。從單一的動作到一個簡單的組合,從一個舞姿到另一個舞姿的變換,包括跳躍,翻轉等的訓練,都需要不斷變換重心,這就需要加強學生對動作的穩定性和對重心感知的訓練,這樣可以更好地領會動作之間的聯系,也可以使學生本身的協調性起到很好的訓練作用,使身體更加靈活自如。這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會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扎實的訓練中得到提高。三年級的教材在整個《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達到這一個階段的學生對于慢板動作和快板動作的技術技巧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教學中應該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使學生對所掌握的的慢板、快板動作的技術技巧能夠自如地運用到舞臺表演形式當中,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例如,可以用半腳尖,或者腳尖,在原地或者在移動中進行旋轉,從而來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達到在腳尖上旋轉至少兩周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強腳下打擊的能力,通過不同的連接方式和不同的組合形式來訓練學生小跳、中跳、大跳的能力。最后四年級的教材主要是對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的一個整合與總結,主要是以四年級畢業班的畢業匯報為主。
(二)從男班、女班的教材進行比較
我們從這本教材可以看到孟老師不僅將教材清晰地分為四個年級,同時也對每一個年級的教材分為女班和男班。在一年級的教學中,女班和男班雖然內容不同,但是都是以掌握芭蕾訓練的規范性為主線,兩個班均已完成規范性為主旨,只有這樣才可以為以后的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通過平時的訓練,可以看出男生的爆發力,彈跳都強于女生,所以,對于男班來說,在進入二年級以后就要加強對爆發力的訓練,只有這樣才可以很好地完成跳、轉、翻這類的高難度技術技巧動作,比如在旋轉中的alasecond,在跳躍中的soubresaut等。這些都需要經過一定的循序漸進的能力素質訓練才可以很好地完成。與此同時也應該注意加強對男班身體柔韌性的訓練,以便流暢、舒展地完成每一個舞蹈動作。女班則與男班有氣質上的不同,由于女生的身體柔韌性和軟開度都比男生強,在進入高年級的學習后,在平時的組合訓練中,女生就會更加表現出優美和典雅。針對女生天生彈跳和爆發力弱于男生的問題,在平時的訓練中,應該加強彈跳和腹背肌的訓練,腰部的力量對于跳躍和控制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把上動作,還是把下的控制、跳、轉、翻,在完成這些動作時,首先要注意在出腿時腳背的繃直,腰部要固定和穩定,不能來回晃動,胯要保持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也要保證胯部的穩定,不能出現提胯或者松胯的現象。其次,在完成每一個舞蹈動作時,要盡可能表現出該動作的美感,注意對氣息和神韻的把握。只有在嚴格的規范性的要求下,經過長此以往的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進一步完成高難度技術技巧的能力。
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對具體問題做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針對不同的學生做出不同的教學方案,制訂合理、系統的教學計劃,從而提高教學成績。在《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這一本書中,孟老師由淺入深,對每一個年級的訓練內容編排都是由扶把部分、中間部分、跳躍部分和足尖部分(男班沒有足尖部分)來組成。而每一個組合的訓練難易程度也是逐漸慢慢地遞增。學生在進入高年級學習課程時,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專業技能技巧,針對這一特點,孟老師將高年級的課堂訓練內容分為中間部分和跳躍部分,這一編排不僅加大了對學生的訓練難度,而且加強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同時,孟老師的《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通篇采用芭蕾術語,在學生提高身體素質與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對芭蕾術語的認知與運用。
(三)靈活多變的節奏特點
通過對孟老師《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的學習,從一年級的課程到四年級的課程,所學的動作,技術技巧,都是由易到難,但是,我發現相對于其他教程不同的是,孟老師在每一個組合訓練之中所編排的對應每一個組合的音樂節奏都是靈活多變的,初學者非常難以把握。學生在這樣的音樂節奏下長此以往地訓練,可以更好地靈活自如地控制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要達到每一個動作規范性的要求,其次才能靈活自如的根據節奏的快板和慢板的自由轉換來完美地完成每一個練習動作。從另一方面來看,多變俏皮的節奏特點,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興奮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協調性、控制能力以及對不一樣風格音樂的把握與理解,從而讓每一個學生在精神愉悅的情緒中完成課堂練習,更加讓學生們學會在舞蹈中表現自己,充分培養和提高學生們的樂感和自信心,這樣的情緒相對于死氣沉沉的課堂,會使學生更加愿意去學習,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整個課堂當中去,對于老師教授的知識更加容易掌握,從而也在自己理解基礎上激發出不一樣的靈感。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這樣的學習氛圍更加有利于新知識的教授和掌握。
通過這一段時間對孟老師《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這本書的學習,使我在自己的專業知識方面查缺補漏,受益匪淺。對專業知識不足的地方得到了充分學習,對已有的知識進行了鞏固。這本書的教學方法和觀點,對我今后自己學習,或者以后當老師去教學生,都起到很大的啟發作用。
參考文獻:
[1]孟廣城.古典芭蕾舞基本功訓練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09.
[2]唐滿城,金浩.中國古典身韻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09.
[3]李永明.芭蕾舞及教學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