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蓓蓓
醫改起始于上世紀80年代,經歷20多年的曲折探索后形成了特定的改革模式?,F代模式認為以疾病為中心的模式要向生物-心理-社會三位一體的模式轉變,重點也要由診治轉向預防,護士的服務領域不斷擴大,護理服務對護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自身素質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作為醫改不可分割的部分,更需加快改革的步伐。高等護理教育是引領整個護理事業發展的生力軍,改變培養模式與計劃也是現階段護理教育事業中首要的工作任務。結合醫改,在2005年衛生部印發的《 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 )》[1] 的指導下,中國高等護理教育應采取怎樣的發展策略來帶動護理事業的發展、促進醫療體制改革,一直是業內人士關心的焦點。
無論對何種行業來說,“紙上談兵”不可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尤其是醫學院校,作為輸送醫護人員的培養基地,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是醫學生專業訓練的一項基本程序。2010年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主辦“協和護理教育創建90周年暨全國護理學研究生教育研討會”,對護理學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護理學和護理教育必須與臨床醫療的發展相匹配”這一具體要求[2]。當前對護理各階段(中專,大專,本科)學生都是采取先理論學習,后臨床實踐的培養模式,但對護理研究生去不去臨床實習,實習多長時間,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大多數醫學院校目前都處在一個摸索和實驗階段。作為一名護理碩士研究生,下面就我在臨床實習階段的體會和建議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醫院,無論在哪個科室,醫學臨床知識都是不可或缺的,臨床實踐的最主要一點就是反復練習臨床技能,不斷豐富專業知識。在心內科重癥監護室(CCU),重病垂危的病人隨時都會發生心臟驟停,若沒有過硬的技術(心臟電除顫,靜脈輸液),病人可能就會因為我們的失職而喪失寶貴的生命。作為一名護理研究生,護士必須要做的靜脈輸液,發藥,基礎護理已不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各科室的專科護理技術成為我們學習的重中之重,比如說上面提到的心臟電除顫,骨折病人的牽引,神經內科癲癇大發作患者的護理等。這就需要護理教育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護理專業骨干,以帶動護理學科的發展。因此,培養適應護理事業發展的“臨床護理專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擺在高等護理教育面前的新課題。CNS是指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精通某一護理領域理論和臨床實踐的專家[3],主要職能包括護理會診、臨床實踐、護理教學、護理研究及護理管理等。所以,高等護理院系,在做好基礎教育的同時,還應對護理碩士、博士進行臨床??谱o理領域的教育,以培養臨床專業護理骨干型人才,建立和完善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
研究生在讀期間,就是培養其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的過程。護理研究生做科研的被試更多的是具有社會屬性的病人,動物實驗少之又少。因此與病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就變得至關重要,而與病人溝通時最關鍵的就是從病人的角度觀察世界,根據經驗和以往的類似情境去感知和理解當前的現象,在與病人的交談中產生共鳴,挖掘出病人更深層次的感悟和需要,即我們所說的移情。在內分泌科室,我曾經與一位糖尿病合并腎病的患者深入的討論過“為什么糖尿病發病越來越年輕,并發癥出現越來越早”,他是這樣回答我的“我只是闡述我自己的觀點,可能說的不對,我覺得是國家的制度和政策不到位,只是貼畫報很少有人看,大家都這么忙哪有空看,農村偏遠地區還有不識字的呢,應該找專業人員去宣傳”,這就提示我們可能有些疾病的預防在國家宏觀調控的配合下更容易取得效果。教育部指出:高等醫學院校要積極探索培養全科醫學人才和社區護理學人才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優化資源配置,為建設適應我過國慶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提供政策支持和機制保障[4]。故,高等護理教育院校還應加強對護理研究生社區崗位的規范化培訓,如成立社區護士崗位規范化培訓班或開設社區護士選修課等。
護理研究生畢業后的工作方向主要有兩類,一是去高校工作,一是去臨床工作。臨床護理研究生相對來說比較匱乏,進入臨床的研究生往往都會做管理人員。管理的最終目標是管理事物,但是其過程卻是需要人來執行,即重在管人。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協調能力是管理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在臨床實踐中,應該在醫護人員交班、查房的過程中仔細觀察病房管理者,學習他們是如何管理病房人員的。
WHO對健康的定義為:疾病是不僅沒有軀體疾病,還要心理健康和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創傷、手術和癌癥等各種病人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預后,康復等充滿了不確定感。我們在做好疾病護理的同時還要注重減輕病人的心理痛苦。從病人上述需要來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臨床醫師的強項,護士知道的很有限,如果我們要對病人進行心理干預就必須要向臨床醫師學習,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
大醫精誠,潛心修行。護理研究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就是要:①注重??铺厥饧夹g的學習;②訓練與病人溝通交流的能力;③向上位者學習管理技巧和如何做人;④在與各部門協調好的情況下,多與臨床醫師交流,向他們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為以后的心理干預做鋪墊。學習是細水長流的過程,古人云“窮騏驥一躍,安能賽我駑馬十駕”就是這個道理。只要肯下功夫,虛心學習,就一定會有收獲。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Z].2005: 7.
[2] 姚秀鈺, 汪健, 李崢. 集思廣益,暢談發展——全國護理學研究生教育研討會在北京展開[J]. 中華護理教育, 2010, 7(12): 572.
[3] 王惠珍.我國臨床護理專家的培養研究[J]. 護理研究, 2003, 17(1): 49.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征求《關于加強高等醫學院校全科醫學、社區護理學 教育和學科建設的意見》意見的函[Z]//教育部司局函件.教高司函[2006]98號.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