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國際化人才的核心素質是思想政治素質,即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政治立場觀點、價值取向、思維方法、法制觀念等。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道路,就要建設國際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培養有國際意識有社會責任感有文明法治思維有愛國敬業精神的思想政治素質高的“四有”國際化人才。
關鍵詞:“四有”國際化人才;思想政治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有國際意識;有社會責任感;有文明法治思維;有愛國敬業精神
基金項目:本文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專項項目(項目編號299-X3512003):國際化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研究的階段成果
1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上是人才的競爭。我校強調要培養“國際化人才”、“國際化精英人才”的目標,并采取了許多新的措施。近年來,我們國家政府教育部、社會企業對培養國際化人才也越來越重視了。
高校作為培養國際化人才的主體,本身也面臨著國際化的潮流,只有國際化的大學才能夠培養出國際化的人才。國內外有研究者、專家學者、教育部門官員等對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特別是選取了較有代表性的幾個國家如美國、英國等作為典型案例,進行中外跨文化比較研究,以期能夠提煉出成功并可借鑒的經驗,這些對我國高校的國際化人才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有所啟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專家學者們均認為加強國際型人才的培養是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課題和全球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之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就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
2 國際化人才的核心素質是思想政治素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培養有國際意識有社會責任感有文明法治思維有愛國敬業精神的思想政治素質高的“四有”國際化人才
國際化人才的核心素質是思想政治素質,即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政治立場觀點、價值取向、思維方法、法制觀念等;國際化人才的定義;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戰略;國際化人才的素質;國際化人才的核心素質思想政治素質;思想政治素質包括政治立場、愛國主義、道德品質、社會責任、職業操守、法制觀念、心理意志、奮斗精神等;國際化人才培養與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同樣,人才的使用無國界,但人才有祖國。國際化平臺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除了核心的專業知識之外,就共同素質而言還包括:具備世界眼光和全球視野;具有國際知識和國際意識;具有國際交往能力;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等。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著力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高層次人才培養類型的多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今和未來的國際競爭,說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推動了對國際化人才的強烈需求,也造成了世界性的人才短缺和人才爭奪白熱化的局面。如何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化專業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國際化人才是在全球化的歷史潮流推動下,伴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國際化,而產生的新概念,是時代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培養國際化人才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的高校在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標體系下, 在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全球化的新語境中和在高校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新目標下,思想政治素質德才兼備是人才之為人才的根本要素,思想政治素質在人才培養中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和意義。為了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涉外高校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快培養高層次、寬領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持續培養大批既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又合乎國際社會需求的,通曉各學科專業知識和國際規則的專門人才,尤其是外語、外交、外經貿、外宣等行業的高素質國際型人才。若與其他高校相比較,這也正是涉外高校的核心競爭力所在。研究國際型人才的培養,需從國際型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入手分析。既然作為人才,其基本素質構成也不外乎思想、品德素質,知識、能力素質,心理、生理素質,等等。但與一般人才相比,國際型人才因生活、學習、工作、交往等主客觀因素和條件的不同,其素質又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尤其是對國際型人才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應比對一般人才更高,也更為寬泛。其中,需重點把握的是國際型人才的核心素質,即立場觀點、價值取向、思維方法、法制觀念。著力培養出既能夠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需求,又能在國際舞臺上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優秀人才。近年來,國內各高校紛紛強調要培養國際化人才、國際化精英人才的目標,并采取了許多新的措施。
筆者認為,要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道路,就要建設國際化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培養有國際意識有社會責任感有文明法治思維有愛國敬業精神的有德有才有情有義的思想政治素質高的“四有”國際化人才。
3 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四有”國際化人才的國際意識與中國情懷
國際化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培養與教學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在適應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的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石。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明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肩負國家和民族利益與責任;培養務實而進取的奮斗精神;形成良好的人格修養和行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國際化人才的國際意識與中國情懷。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和研究,實事求是地看待國際化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培養與教學改革的研究現狀,是體現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精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
以協同來求創新,共同來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合力的形成發展。“四有”國際化人才的使用無國界,但人才有祖國。我們培養的人才,首先要保證培養出來的是中國的人才,是社會主義的人才,國際化人才在強調世界眼光、全球視野、國際意識的同時,在學習和借鑒各國先進知識與文化的同時,必須加強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成中國情懷、民族氣節、文化自覺。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國際化人才在國際交流、合作、競爭中,能夠始終站在民族利益的立場上思考和處理問題;在各國文化交流、交融、交鋒中,能夠積極爭取本民族的話語權,弘揚傳播中華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年11月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2年11月8日)[R],共產黨員,2012(12).
[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R],新華社.
[4]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R],新華社.
[5]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R].
[6]習近平.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的講話)[R].
[7]中青聯發[2005]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
[8]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
[9]謝守成.立足國際化人才培養 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12(1).
[10]黃勝海.簡論實踐教學在國際化人才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中的作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2).
[11]黃勝海.試論孫子兵法思想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啟示[J].科教文匯,2013(12).
作者簡介
黃勝海(1968—),男,漢族,廣東梅州蕉嶺人,法學碩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國際化人才、中國美國文學文化與經濟、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