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垚 張博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 ,財會工作將逐步與國際接軌,會計的核算與監督作用就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核算與監督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因此,就必須對財務造假進行研究,探明原因,從而維護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財務造假;手段;識別;防范措施
1 財務造假的手段
1.1 會計造假
會計造假主要有會計憑證造假,會計帳簿造假,會計報表造假三個方面。
會計憑證的造假是指人為用涂、改、刮、擦以及使用化學藥品等方法更改或增添憑證內容,混淆不同會計科目所使用的記賬憑證名稱,原始憑證名稱的隨意改動,刪改等現象。 會計賬簿造假的手段有:一是不根據憑證記賬;二是在會計賬務賬務處理過程中造假;三是利用不結出賬戶余額造假;四是利用紅字沖銷造假;五是利用會計賬簿啟用造假。會計報表造假的手段主要有;數字虛假 錯誤,如人為篡改,合計錯誤等;內容不完整;計算不正確;低估負債,高估資產。
1.2 收入造假
收入造假是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慣用手法,其主要手段有:一是將庫存商品確認為主營業務收入,同時增加應收賬款,使主營業務收入虛增,形成白條收入,同時又通過應收賬款虛增資產。二是隱瞞風險和報酬尚未轉移的事實來作為確認收入的前提條件,上市公司為了虛增利潤,有些費用根本不如賬。三是通過遞延收入將由本期確認的收入遞延到未來期間來確認,并將當期儲備的收入在經營困境的年份拿來填補。四是在簽訂銷售合同物權尚未轉移來確認收入。五是費用資本化,將借款費用,研發費用,廣告費,修繕維護費等費用資本化來作為利潤的手段。
1.3 企業利用股份支付操作利潤
企業利用股份支付來操縱利潤,其主要有:一是行權條件自由化,上市公司一般不確認股權激勵費用,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變相的股權激勵,很多公司將行權條件的門檻定的很低并且在業績中不考慮股權激勵成本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激勵方案采用的是沒有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作為標準,這樣被操縱的可能性就無疑更大。二是攤銷期任意的延長或縮短,根據《股份支付》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應將當期取得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當期費用,也就是說,公司應該把股份支付的費用攤銷到每一個等待期,如果攤銷期延長就意味著每個攤銷期內攤銷費用減少,反之,上市公司可以根據攤銷期的調整任意操縱利潤。例如,海南海藥在業績公告中延長攤銷期,從而減少了當期的股權支付費用,進而減少了虧損,到達了操縱利潤的目的。三是股權授予日及可行權數量最佳估計數的隨意操縱。
1.4 隱瞞或不及時披露重大事項信息
上市公司利用隱瞞或不按規定及時披露重大事項信息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其主要手段有:一是通過關聯交易來達到操縱利潤。二是通過循環交易來操縱利潤,上市公司經常通過多方交易進行循環交易。三是信息披露形式不規范,主要是指未按照信息披露的格式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場合披露信息。四是信息披露內容不完整,其表現主要有重大財務事項披露的信息不夠充分;對一些重大事項的披露不完整;對資金使用情況信息披露不夠,信息披露是對外稱“對外投資收益”。這就會導致股東和債權人所面臨的風險增大。五是信息披露內容不真實,,上市公司利用財務信息披露進行虛假陳述,如虛構利潤,夸大利潤預測,利用會計技術粉飾業績來到達欺騙公眾 投資者或政府。六,信息披露時間不及時,上市公司管理層在信息披露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組合動機和信息操縱行為。
2 財務造假的防范措施
2.1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人員道德水平是保證會計輸出結果準確無誤的重要保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措施。一、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采用職業道德教育與典型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這樣可以增加從業人員對職業道德規范的理性認識,增強教育的效果。二、培養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會計人員要愛崗敬業,樹立干一行愛一行的思想。使會計人員做到依法管財,形成會計人員必須認證、客觀、公正地處理沒一筆經濟業務,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對待每一筆會計事項。三、發揮社會輿論監督的教育作用,加強媒體宣傳教育力度,廣泛宣傳“誠信”思想,披露失信違法的典型。要讓會計人員認識到,誠信是從事會計人員的必須具備條件。會計誠信教育的的主要對象,應當是掌握著會計誠信水平支配權的強勢集團,包括企業負責人,而不僅僅是一般的會計人員。使其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樹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營造誠信的良好社會環境。
2.2 完善企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激勵機制
內部控制是指一個單位的各級管理層,為了保護其經濟資源安全、完整,確保經濟和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協調經濟行為,控制經濟活動,利用單位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內部控制有效與否,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的興衰,企業實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促進企業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完善企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必須做到以下幾點;一、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二、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分工;三、重視對內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員的選用;四、建立崗位輪換制度,推行會計人員委派制;五、做好內部審計,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內部控制的再控制。還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根據會計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情況建立檢查、考核、評價、獎罰制度,并與其崗位資格、晉級等物質獎勵結合起來,促進會計人員的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2.3 強化監督作用
監督有利于維護國家財經法規的權威性,有利于強化單位內部的經營管理,其作為經濟管理的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促進各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強化監督主要有;一,進一步完善會計法律體系,加強會計監督的“剛性”,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會計制度和準則,滿足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需要,明確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的職責和權限;二,加強政府監督。加強政府監督主要是加強財政、審計、稅務機關對單位會計工作的監督;三,加強社會審計監督,社會審計監督主要是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和強化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一直存在著性質不清,職責不明的問題。它既是部門所屬的事業單位,又是社會民間團體;既有行政管理職能,又有行業自律色彩。大力發展會計事務所是轉變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市場經濟體系的必要手段。只有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監督制度的基礎上,規定外部監督層次,將專業監督與群眾監督結合起來,保持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配套協調一致,才能為會計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為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學的基礎。強化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它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嚴格保持超然行,不能袒護任何一方當事人,應當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遵守獨立審計準則等職業規范。
參考文獻
[1] 王利麗.論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及對策[J]. 時代經貿, 2007, 7.
[2] 張倩. 淺談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J]. 經濟研究導刊, 2010, 19.
[3] 鄭朝暉.遠離財務騙術[M]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0.6,
[4] 黃世忠. 收入操縱的九大陷阱及其防范對策[J]. 中國注冊會計師, 2004, 1.
[5]李紅娟.申先菊 查賬第一書(會計舞弊的甄別與防范)[ M] 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