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薔
摘 要:隨著國際間交往的加深,經濟的飛速發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也開始蓬勃發展。作為基礎性協議規則的GATS在促進市場開放、促進貿易發展方面功不可沒。然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通過WTO平臺推動服務貿易繼續開放的難度越來越大。為了促進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美歐等成員開始推動新的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
關鍵詞:TISA談判;GATS;國際服務貿易
1 TISA談判的產生
多哈回合談判久拖未決,美歐等發達成員開始推動單獨的服務貿易協定談判。國際服務貿易協定(TISA)簡稱服務貿易協定,是由少數世貿組織會員國組成的次級團體WTO“服務業真正之友集團”(RGF)展開的,致力于推動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貿易協定。
RGF集團經過幾輪談判已經就服務貿易談判發展出了許多新規則,這些規則與GATS相較,既是對GATS的繼承也是對它的發展。兩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正確看待二者的關系對我國加入TISA談判及未來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能否與國際接軌有著重要意義。
2 GATS的局限與不足
2.1 GATS產生決定其本身存在不完善之處
國際服務貿易法的快速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的,然而隨著各國服務貿易交往的日益密切,國際上并沒有一項專門的法律或協定能夠規范服務貿易領域的相應行為。與此同時,各國間的服務貿易存在的障礙,在服務貿易飛速發展的時候顯得尤為突出。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過長期的談判,最終達成了《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
GATS作為世界服務貿易發展的成果是由各個國家經過多年的激烈斗爭和妥協所達成的協議,并且參與國家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參與者甚多而各個國家發展水平差距又非常大,各國利益所向也必然不會一致,因此在談判過程中必然存在著諸多讓步與各種妥協,這就導致了GATS在產生之初就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局限性,所以GATS的不足之處從其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再者,GATS是作為一攬子協議為各國所接受的。在多哈回合談判中談判方式采取“一攬子”承諾的方式,即將農業、非農產品市場開放、發展、服務貿易談判、貿易規則等九大議題合并在一起進行談判,談判國要么不接受,要么接受全部的方式,因此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各方利益整合困難,這也是后期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2.2 GATS關于自然人流動問題的局限性
經過多哈回合談判,《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定了四種服務貿易模式,即跨國供應、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其中,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第一條第二款d項的規定,對自然人流動做出了明確的定義,在自然人流動的范圍使用上,GATS對“自然人”的范圍只承認中高級的技術人員的跨國流動通常不包括非專業人員的跨國界移動。由于GATS關于自然人流動的規則過于開放化,產生了許多貿易壁壘,而且各國水平存有差異,在自然人流動方面很難像其他服務貿易模式一樣達成一致,因此自然人的跨國境流動問題也是GATS目前存在的不足。
2.3 GATS部分規定模糊不清
GATS對其適用范圍規定的比較廣,其一般義務和原則適用于幾乎所有的服務部門及幾乎所有的服務提供方式,成員方所有影響服務貿易的措施,都在服務貿易總協定的適用范圍之內。而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實際適用范圍模糊且GATS只是一個關于國際服務貿易多邊化和自由化的總體框架性文件,許多問題都留待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后再通過談判解決。這也就導致了GATS在具體規定和實踐方面都存在著缺陷。
3 TISA規則相對GATS不足之處的新發展
3.1 TISA的產生及談判中承諾方式的改變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各國在發展貨物貿易的同時,服務貿易領域的需求越來越大,而最為服務貿易領域基礎性規則的協議GATS在服務貿易蓬勃發展的今天已無法適應全球服務貿易發展的情勢,亦無法滿足WTO各國發展服務貿易加大開放度和自由度的迫切要求,發達國際發起的多哈回合談判多哈回合由于在農業和非農產品市場準入領域遭遇瓶頸而陷入僵局,發達國家在多哈回合談判久拖未決的情況下不得不另謀出路。
與此同時,與多哈回合的 “一攬子承諾”不同的是TISA專注于服務貿易的談判,因此不會出現因其他議題的失敗而全盤告終的結果。TISA不同于WTO的“一攬子承諾”方式,更多的引入諸邊談判的方式,談判國家間更多的達成多邊協定和雙邊協定,談判各國在服務貿易利益問題上無需做出較多的讓步,給談判國更多的自由度,使各國能夠更大程度上獲得共同利益。
3.2 TISA對人員流動問題的新發展
自然人流動的服務貿易提供雖然占到服務貿易總額的很小比例,但又是發達國家最敏感的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由于GATS關于自然人流動的規則過于開放化,產生了許多貿易壁壘,而且各國水平存有差異,在自然人流動方面很難像其他服務貿易模式一樣達成一致,TISA談判的誕生使得自然人流動問題得到了新的解決辦法。同時,由于談判方式的改變,原本在GATS下難以達成一致的自然人流動問題,而這些問題在TISA談判都得以解決。
TISA規范了自然人的類別,提出了一個非窮盡性的“軟清單”,包括商業訪問人員、公司內部調任人員、合約服務提供者和獨立專家、咨詢人 員等,并表態要關注技術半熟練人員的流動。同時,強調要提髙簽證的透明度,包括申請簽證的條件、辦理過程所需時間、在前往國居留時間和是否可以延期等問題。TISA談判更加重視自然人員流動的自由化,促進各國服務貿易領域各類人才的交流,推動了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
3.3 規則更加具體明確,成員利益具有一致性
TISA談判目的在于服務貿易領域的進一步自由化,在談判過程中總結GATS的不足,談判所制定的規則更加具體明確,其涉及的主要領域有:自然人流動;實現數據跨境自由流動、對其他國家的服務提供者提供水平承諾下的國民待遇,采取有限限制即否定清單的方式以及約束對跨境服務提供的限制。這些領域是TISA談判的主要領域,談判中就這些領域各國更多的達成具體的明確的協議,使其能在實踐中更好的發展以期促進各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同時,TISA談判成員的特點決定了其成員方利益較為一致,這也為具體規則的制定提供了較好的條件。TISA談判成員是發達大國和發達小國或發達地區,這些國家或地區之間經濟都較為發達,且服務貿易依存度較大,國家或地區之間關系也比較緊密,同時服務業發展迅速也是這些國家作為TISA成員國的特點之一。這些共同點使得TISA談判能夠比GATS更容易達成一致,共同利益的指向又使得TISA制定的新規則能夠在成員國之間實施的更為順暢,TISA規則在實踐過程中較少出現規定缺失實施困難的情況。
參考文獻
1. 陸振華:《起底TiSA秘密談判:中國加入服務貿易立規新游戲》,21世紀經濟報道,2014年1月1日第01版。
2.周密:《TISA,探析服務貿易游戲規則的重構》,《國際服務貿易評論》,2013年第7期。
3.屠新泉 莫慧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新選項: TISA談判的現狀及其與中國的關系》,《國際貿易》,2014年第4期
4.李伍榮 馮源 :《<國際服務貿易協定>與<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比較分析》,《財貿經濟》,2013年第12期。
5.張皞:《國際服務貿易協定的自由化推進和多邊化懸疑》,《亞太經濟》,2014年第4期。
6. 王紹媛 張鑫:《服務貿易協定談判基本特征分析》,《國際貿易》,2014年第4期。